阿丽亚娜·舍曼《寻找昆德拉》摘抄 -昆德拉最终选择了小说
【书摘】进入一九六〇年代,昆德拉最终选择了小说。在克里斯蒂安·萨尔蒙看来,这不仅是艺术或职业的选择,而且是“其作品和生命的决定性转向,这一转向成为《生活在别处》的灵感来源”。小说的主人公雅罗米尔是一个和作者很相像的青年诗人,书中他所创作的诗...
【书摘】进入一九六〇年代,昆德拉最终选择了小说。在克里斯蒂安·萨尔蒙看来,这不仅是艺术或职业的选择,而且是“其作品和生命的决定性转向,这一转向成为《生活在别处》的灵感来源”。小说的主人公雅罗米尔是一个和作者很相像的青年诗人,书中他所创作的诗...
【书摘】很多时候,人是容不下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的。虽然人们嘴上说“要接受多样性”,但悲哀的是,人们还是会排斥异己,人性的本质就是这样。对于和自己想法或行为不一样的人,人们就可以把他们当作异类,然后“让他们和自己一样”的伙伴意识就会不断得到巩固...
【书摘】从古至今,所有文学证据都表明了一点:在美色面前,男人都是傻瓜,他们会把各种美德赋予美貌,直到现实经验打破这一错觉。再聪明也无济于事,因为一见钟情不是来自特定的判断力;一见钟情是突然发生的,这一突然性之完整犹如婴儿对母亲声音的反应。女...
“一手牌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是爱情。他无法自圆其说,他是一个在雨水和雾气中看到永久的人,但那实际上是短暂。”(路内《关于告别的一切》)
【书摘】存活是一个不断重生的过程。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生活的悲剧在于我们还没有充分地完成出生这个过程,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出生,在这个意义上,不单指离开母亲子宫、膝头、手等等,而是指一个人独立进入主动和创造的状态。就像婴儿在剪断脐带后必...
【书摘】阿列克谢耶维奇:福楼拜描述自己“我是一个以笔立世的人”,而我是一个“以耳立世”的人。在很长时间里,我都在寻找一种体裁,为的是将我所看到的世界呈现出来。那种能将我的眼睛、耳朵所体验到的一切表现出来的体裁,后来我选择了这种记录人声音的体...
【书摘】我爱上电影的原因是它先鼓励了我,像一个被动的追求者终于被表白。和李安的观点不同,我认为学习电影是需要被鼓励的,因为思想的闪光点太容易被操作时的力不从心所掩埋,拍电影这个操作不单是人与人沟通上的,还意味着特定故事情境下整体物质现实的复...
“由柔弱变为懦弱,这是暴力升级的重要原因。男女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不断试错、触底才得以确立界限的。”(周晓枫《有如候鸟》)
【书摘】当一切归于单调,感官的压力也最终得到释放。雪花的表面并不平整,这一结构有助于吸收声音。积雪中更是存在许多空隙,声音在其中来回反射,逐渐消融于无形。这种借助空隙吸收、消除声音的原理,其实与音乐厅的呢绒帘幕及录音棚的软木墙板的作用类似。...
【书摘】艺术作品是创作者的疯癫行为。只是看起来癫狂,并打开了创作之路。但是,为了表达世界的看法,设计这种疯癫是无用的。预判出现在大多数睡梦人缓慢的困倦中,抑或出现在对于正在或将要发生的事进行猜测的人的混乱思维中。创作者的疯癫不同于神经性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