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盖特雷恩《与艺术相伴》 - 认识艺术
《与艺术相伴》,马克·盖特雷恩著。艺术给了我们什么?作者的答案是:艺术给了我们这个世界。或者说,艺术给了我们看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甚至有人说,在今天不懂艺术不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盲目。该书自1985年在美国首版以来不断印行,现在出...
《与艺术相伴》,马克·盖特雷恩著。艺术给了我们什么?作者的答案是:艺术给了我们这个世界。或者说,艺术给了我们看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甚至有人说,在今天不懂艺术不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盲目。该书自1985年在美国首版以来不断印行,现在出...
《巴黎,很烦人》,毕远月著。“对许多巴黎人而言时间不具备约束力,他们手腕上的高级计时装备,无非是一种能告诉自己已经迟到了多久的工具。”毕远月,摄影师,最烦将巴黎称为这天堂那之都的说法,在巴黎住到第八年的他写下日常的琐事趣事,觉得或许能让所谓...
《动物怪谭》,汉娜·亭蒂著。11篇短篇,说是“动物怪谭”,其实写的还是人性:亲情、友情、孤独、冷漠、欲望、爱。像第一篇,饲养员“我”在给一头大象洗澡的过程中东想西想:“我想象我前妻掀起大象的巨耳,向它耳语:踩那边。”大动物就像大问题,不过再...
《天生是饭人》,欧阳应霁著。所谓“饭人”,其实就是吃货嘛。每个主人都会欢迎这样的客人:买齐食材调料上门,下厨整出一桌子好菜,上菜前神奇地抖出一张自带的蓝印花布桌布,你只要准备好一张嘴就好——欧阳应霁这两年干的就是这种勾当。一个人如果连美食都...
《燃灯者》,赵越胜著。赵越胜在80年代赫赫有名,他主持的沙龙是当时北京三大沙龙之一。他写一手好文章,却十二分地抵触出书,他肯出这本书,因为谈的是导师周辅成。燃灯者在佛家是指片语可开悟人的觉者,对他而言,辅成先生就是这样的觉者。他又说,贩夫走...
《奇风岁月》,罗伯特·麦卡蒙著。“大人说,我们必须长大。达大人说,我们长大了,应该要有大人的样子。然而,你知道大人为什么要对我们说这些吗?因为他们畏惧我们。我们的野性,我们的狂放不羁,我们洋溢着的生命力。”一个发生在美国南方小镇的故事,一个...
《常常旅行》,安西水丸著。书名也许应该叫“一个闲人的晃晃悠悠”,不过懂日语的话就知道原书名的妙处。安西水丸,村上春树的御用插画师,文字也有着奇特的质感,比如“旅馆停车场的车子全变成了一只只熟睡的北极熊,而且越变越胖”,“奥斯陆天空颜色有如鸭...
《军情六处》,基斯·杰弗里著。张爱玲说: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军情六处比军情五处名气大,当然是因为詹姆士·邦德先生。但邦德的同事毛姆说,特工的真实生活极其枯燥乏味,远远不像小说描写的那样戏剧性。问题是,我们常常分不清生活和生活的戏剧化,或...
《抒情诗的呼吸》,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里尔克著。“整个一生我都想和大家一样。/但是世界,披着优美的衣裳,/却不来倾听我的痛苦,/于是我只想,像我自己那样。”(帕斯捷尔纳克) 三位诗人的通信,并非三角恋的精神恋爱,苏珊·桑塔格说“他们表...
《病假指南》,埃莉·毕肖普著。劳动力管理软体商克罗诺斯公司的“全球缺勤调查”,中国受访者有71%曾装病请假,排世界第一,印度以62%排名第二。但不是人人懂得找借口的艺术,所以有了这本书。(希望老板没有《应付员工请假指南》)给从不请假的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