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马克《面具》 - 语言学,隐喻,认知语言学,符号学,文化研究
《面具》,约翰·马克著。某种意义上说,面具是一种有效的变形术——戴上面具,布鲁斯·韦恩就获得了力量,变成了蝙蝠侠(蜘蛛侠也一样。不过超人不戴面具)。实物面具的作用不断减弱,与此同时,在社交网络时代,心理面具的作用却不断加深——你的ID就是你...
《面具》,约翰·马克著。某种意义上说,面具是一种有效的变形术——戴上面具,布鲁斯·韦恩就获得了力量,变成了蝙蝠侠(蜘蛛侠也一样。不过超人不戴面具)。实物面具的作用不断减弱,与此同时,在社交网络时代,心理面具的作用却不断加深——你的ID就是你...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马克·亚伯拉罕斯著。刚颁发的第22届搞笑诺贝尔奖典礼照例十分欢乐:美国政府因“关于如何准备一份报告的报告的报告的报告的报告的报告的报告”获得文学奖;“一把瞬间令你沉默的枪”获得声学奖;“把弹药变钻石”获得和平奖...
《白鹿原》,陈忠实著。陈忠实20年前的史诗之作。书里的朱先生,预言精准得可怕。他生前对自己的孙子说,“我重见天日,就靠你们喽”。几十年后,他的墓被挖开,里面唯一的一块砖,一面刻着“天作孽犹可违”,另一面刻着“人作孽不可活”,摔开后,里面还刻...
《论中国》,亨利·基辛格著。“我欣赏中国人,以及中国人的耐性、敏锐、家庭感以及他们代表的文化。”自1971年以来,基辛格来过中国70次(其中50次是官方访问),被誉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88岁的他首次全面阐述自己对于中国的见解(500多...
《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水木丁著。“我知道这个世界,是那些粗暴,强壮而冷酷的人们的,他们崇尚无情,以为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少受痛苦。但是,当我审视自己的内心,发现在深深深深的地方,温柔还在,我还可以,用我自己温柔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那是...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著。“我呀,坚信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该是眼前的世界。眼前的世界无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难道这就够了吗?还有,我看见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们智慧的粗糙的东西就愤怒,看见人们在鼓吹动物性的狂欢就要发狂。”人应该是自己生活...
《猿猴志》,西西著。“许多年前,遇到一个问题:如果美术馆失火,你会先抢救一幅名画,还是一只小猫?许多年后,如果有人提出同样的问题,我的答案不变:救猫。”西西跟小朋友们说过,不一定要学奥数,也不一定非要学钢琴,可以学手工。她自己就是右手失能后...
《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卡尔·拉松著。画家卡尔·拉松和妻子住在小镇桑德邦的一座农舍里。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他们每年都扩建一次房子,所有的房间和家具都自己设计。这个有着八个孩子的热热闹闹的大家子,就是拉松的创作来源。他画妻子,画...
《大师的盛宴》,奥森·斯科特·卡德编。“借力于为故事和理念而自发阅读的读者,而非那些为了考试成绩而草草浏览的书生秀才,科幻文学得以发展和改变,不断进行着自身进化,并不仅仅局限于科学和文学,而是从其他风格中吸取营养。”阿西莫夫、赫伯特、海因莱...
《白日做梦有理》,詹姆斯·瑟伯著。“在过去的一千万年中,大自然忙着想办法让雄性能够吸引雌性,然而从海洋环节动物到人类,整个求偶这件事,一路发展得举步维艰,就像一出复杂的音乐喜剧。”然后,瑟伯用孔雀、苍蝇、花亭鸟、招潮蟹等动物的求偶来论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