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第6页

亨利·米勒《北回归线》 - 自传三部曲

帕布莉卡阅读(713)评论(0)赞(0)

《北回归线》,亨利·米勒著。“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遭厄运,也许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有希望活下去。如果是这样,那就让我们发出最后一声听了叫人胆寒、叫人毛骨悚然的吼叫吧,这是挑战的呼叫,是战斗的怒号!悲伤,去它的!挽歌和哀乐,去它们的!”《北回归线...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 自传,推理小说

帕布莉卡阅读(671)评论(0)赞(0)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东野圭吾著。“我写小说时,首先在脑海中形成映像,就像是电影中的一幕幕场景。以我满意的形式‘拍摄’完毕,再用文字把这部分表现出来。如此反复,一本小说就写成了。”这大概就是东野圭吾的作品经常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原因吧,而且,...

西尔维娅·毕奇《莎士比亚书店》

帕布莉卡阅读(599)评论(0)赞(0)

《莎士比亚书店》,西尔维娅·毕奇著。“在一条刮着寒风的街上,这是个温暖而惬意的去处。”海明威所指的这个去处,就是位于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亚书店。它的传奇故事,包括1922年独具慧眼出版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以及1941年因拒绝把珍藏的最后一本《...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 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帕布莉卡阅读(746)评论(0)赞(0)

《昨日的世界》,茨威格著。“‘自己生活和让别人生活’曾是维也纳人的著名原则,在我看来,它至今仍然是一个比一切绝对的命令更富于人性的原则,而这一原则当时曾顺利地被一切社会阶层所遵循。”那是一个昨日的世界,茨威格何幸,曾与这些人相识:罗曼·罗兰...

王鼎钧《昨天的云》 - 回忆录

帕布莉卡阅读(577)评论(0)赞(0)

《昨天的云》,王鼎钧著。“我的经历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王鼎钧,生于1925年,山东兰陵人,参加过抗战,1949年到台湾,1979年到美国,定居纽约至今。1992 年至2009 年,他花费17年时间,陆续发表“回...

柴静《看见》 - 纪实

帕布莉卡阅读(560)评论(0)赞(0)

《看见》,柴静著。“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王开岭)。柴静写自己的成长,从开始“生活得太塑料”到终于“节目有人味儿”了,也不讳言对自己的“煽情”的批评:“你想如何报道一...

君特·格拉斯《盒式相机》 - 格拉斯自传性作品

帕布莉卡阅读(672)评论(0)赞(0)

《盒式相机》,君特·格拉斯著。“你们的故事也就是我的故事,无论是欢乐的,还是悲伤的。乱七八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格拉斯结过两次婚,还先后和两个女人同居,一共有八个孩子。在这本自传性作品里,父亲(格拉斯)把八个孩子叫到一起,让他们回忆早年的生...

内山完造《我的朋友鲁迅》 - 回忆录

帕布莉卡阅读(872)评论(0)赞(0)

《我的朋友鲁迅》,内山完造著。内山完造是鲁迅生前的密友,在他的回忆文章中,可以看到鲁迅的一些生活细节:“老版(原文如此),《泰山》上映了呢,好像非常有趣的样子,你不去看看吗?……”崔永元说,也许有了这些细节,才能凑成一个完整的鲁迅。完整的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