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博【业余者说】 - 文化,思想,江湖,政治
王人博先生是知名的法学家,在法治的中国性和本土化问题上多有著述。然而,他的阅读和研究旨趣并不囿于法学本身,而是广泛涉猎文学、艺术、社科诸领域。此书命名为《业余者说》,谈论的正是他对法学以外一些问题的思考心得,书分为五个部分:“聆听鲁迅”、“...
王人博先生是知名的法学家,在法治的中国性和本土化问题上多有著述。然而,他的阅读和研究旨趣并不囿于法学本身,而是广泛涉猎文学、艺术、社科诸领域。此书命名为《业余者说》,谈论的正是他对法学以外一些问题的思考心得,书分为五个部分:“聆听鲁迅”、“...
博尔赫斯是个谜一样的作家,他的小说迷宫结构复杂,犹如悬在文字上的宇宙。对于这样一个作家,也许只有同样存在于文字之上的诗人才能与之对话。在博尔赫斯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与另一位阿根廷作家奥斯瓦尔多·费拉里进行了一百多场对话,每周两位诗人都会围绕...
对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学界和公众最熟悉的“标签”是《想象的共同体》。本书获得的青睐或许有些出乎他本人预料,学者戴锦华犹记得他带着老顽童式狡黠的笑容追问:“啥事情啊?中国的读者为啥如此爱我?”这半是真心半是戏弄的调侃,贯穿了回忆录《椰壳碗外...
平日与父母的交往总是敛于言辞的,生活中的细碎挑战着人们忍耐的极限,片段的柔情也带着少许距离感,因为粗粝的生活容不得敏感和脆弱。很多人选择拒绝表达,把一切都锁在心里任其蒙尘,这本书却用细致到精密的生活细节来呈现亲情的复杂。动辄打骂的父亲偶有温...
作为被封爵士的文学评论家和《伦敦书评》《纽约书评》等期刊的定期撰稿人,弗兰克·克默德能够游走于文学理论研究和大众评论之间,他曾试图将“愉悦”带入经典文学批评的体系,也对书评的功能有着反思。《思想絮语》收录了19篇克默德的长论文和7篇短评,其...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汉字中的“道”,是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是难以言说和摹画的神圣抽象之物。用有限的文字,描绘幽微无限的道理和情感,注定是一件只能逼近、无法抵达的事情。所谓“日用之道”,本质上是一...
诺贝尔文学奖争议常有,但回顾其百余年历史,对文学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稍列几个名字,便可证明:泰戈尔、叶芝、黑塞、福克纳、布罗茨基、特朗斯特罗姆……他们诉诸的人性体验、思想体验与历史体验,对后世的启示不可或缺。本书从石黑一雄写起,将百余位...
《破格》是詹姆斯·伍德针对不同作家信仰的一本批评文集。他坚信每个优秀作家的内心都有一个信仰之核,与宗教信仰不同,文学信仰时常以多元甚至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信仰有些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果戈理和他的现实主义,菲利普·罗斯的虚无主义,唐·德里罗...
本书的作者系英国语言学家、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从事语言学研究和教学数十年,他对人类语言的诞生过程追根溯源,也从个体生命学习语言的过程,以及人际交往的语言方式中进行剖析解读。至今,世界上有约6000种语言,它们仍在不断变化演进。这本《语言小书...
为什么印象派的画作看起来有立体感?因为在“双眼视差”的身体机制影响下,重复图案元素能够产生“自适立体图”的效果,大脑对信息进行错误的融合,让视觉产生隐约的三维立体感,莫奈所说的“画出空气的感觉”,或许秘诀就在于此。凡·高的画为什么那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