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第37页

亨利-皮埃尔·罗什《祖与占》

帕布莉卡阅读(547)评论(0)赞(0)

《祖与占》,亨利-皮埃尔·罗什著。来小清新一下吧。祖(Jules)与占(Jim),在法文中是让导演特吕弗感到愉悦的两个J,在中文中则成了两个Z,有种百转千回的欲说还休。都对,它的关键词正是青春和爱情。不管在两个C还是两个Z,之间都有一个挥之...

丹·布朗《地狱》 - 悬疑推理

帕布莉卡阅读(543)评论(0)赞(0)

《地狱》,丹·布朗著。学界“007”罗伯特·兰登教授再次莫名其妙地卷入神秘事件(这次还伴随着失忆),一路躲避追杀一路解谜,身边的妹纸换成了智商高达208的英国女医生,而他们面对的问题依然宏大——人口爆炸问题。套路是一样的,但在节奏感的把握上...

丹尼斯·勒翰《命定日》 -悬疑,新经典文库

帕布莉卡阅读(545)评论(0)赞(0)

《命定日》,丹尼斯·勒翰著。“这个傻乎乎的广阔国家。你们美国人——没有历史。只有现在。现在,现在,现在。我现在就要这个。我现在就要那个。”波士顿仍然是勒翰作品永远的地标,只是,这次他写的不再是推理小说,而是社会小说,以一个警察的视角切入,展...

玛丽·安·谢弗《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 -书信集

帕布莉卡阅读(1374)评论(0)赞(0)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玛丽•安•谢弗著。二战时被德军占领的根西岛,几个居民偷偷享用烤猪大餐而错过了宵禁时间,灵机一动解释说是参加土豆皮馅饼俱乐部,得以过关。故事就从朱丽叶接到一封来自这个读书俱乐部的信开始,里面有爱情,还有人性,...

E.L.多克托罗《世界博览会》 -美国小说,现实

帕布莉卡阅读(728)评论(0)赞(0)

《世界博览会》,E.L.多克托罗著。尽管主人公和自己一样名叫埃德加,生活背景(上世纪30年代的纽约)、家人名字也都一样,但多克托罗不认为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他说过,“某人可能是我,或者是部分的我”,作者需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再加工,因为照搬生活...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 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

陀思妥耶夫斯基语录阅读(796)评论(0)赞(0)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著。“我当然讨厌并且藐视办公室里的一切人,但同时又有些害怕他们。……当时使我心烦意乱的还有一个情况,这就是谁也不像我,我也不像任何人。我只有一个,他们又那么多,我这样想着,越想越恐慌。”陀氏的书信选,他深...

《谎言的年代:萨拉马戈杂文集》 - 葡萄牙文学

帕布莉卡阅读(660)评论(0)赞(0)

《谎言的年代》,若泽·萨拉马戈著。“如果一个作家属于他所身处的那个时代,倘若他没有受到过去的锁链捆绑,他就必须知道他生而为人的这个时代当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那么,当今之世的问题是什么呢?……最根本、最要紧的是,当世界需要批判观点的时候,文学...

埃里克·法伊《长崎》

帕布莉卡阅读(831)评论(0)赞(0)

《长崎》,埃里克·法伊著。志村先生是个气象员,孤身一人住在长崎市区的边缘。一天,他发现自己平板乏味的生活起了变化:有人动过冰箱,还剩15厘米的果汁,被喝掉了7厘米!他在家里安了摄像头,发现自己不在家的时候,有个女侵入者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杜鲁门·卡波特《冷血》 -纪实,犯罪心理学读本,真实案件改编

帕布莉卡阅读(1002)评论(0)赞(0)

《冷血》,杜鲁门·卡波特著。“我之所以杀了他们,不是因为克拉特家做过什么。他们从未伤害过我。不像其他人。我这一辈子受尽了别人的欺负,也许仅仅是因为克拉特家命中注定要替别人还这笔债。”1959年11月,堪萨斯州霍尔科姆镇发生一起灭门血案。卡波...

E. T. A. 霍夫曼《雄猫穆尔的生活观》 -德语文学,浪漫主义

帕布莉卡阅读(16312)赞(0)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E. T. A. 霍夫曼著。“我知道他们(人类)所以自高自大,就因为他们脑袋里有东西,他们把这叫做理性。”穆尔是一只努力学习人性的猫,他的自传和落魄乐队指挥克赖斯勒的传记,被作者交错排列在一起,两条线索,两种生活:穆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