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书评(5)

《月亮和六便士》小说问世以来,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著称。有人称这部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是终日低头寻找地上的六便士银币,还是抬头仰望头顶的月亮?”作品探讨了艺术的产生和本质,独特的个体与世俗价值观的关系,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本次封箱书籍有@梨花沉香百合萌萌哒 推荐。

下面的书评来自书友@云逸Ethan,@张三儿娶媳妇儿啦 & @嘉鸣。
图片
@云逸Ethan,工科男。已有一起读书的心动女生,但还未婚。
最近很激动《game of thrones》开播了。 从《无声告白》到《月亮和六便士》,只要是写人性就绕不开一个问题: 身处群体中的个体,究竟是按自己内心去活不在意他人评价,还是安分守己的做好社会和他人对你这个社会角色的期待?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没准儿月亮和六便士本就不冲突…朗朗月光下,满街的钢镚儿被映得锃光瓦亮,格外显眼;听闻有铺街银币的人们蜂拥而至,才发现今夜的月有多么冰清玉洁。 有的人在追梦的路上顺便实现富足生活,也有不少人在努力为生活奔波的过程中,意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与其说月亮和六便士是两种选择,不如说是两种人生的形态,这两种形态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的鱼身处鱼缸,心向大海;有的鱼投身大海,想念鱼缸。钱钟书先生的话:婚姻就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我觉得呢,这句话里的婚姻换成大海或者浴缸都还不错。不管在大海还是在鱼缸都没有贵贱高低,不管海洋还是鱼缸,能产生分别的是:这条鱼想随波逐流,还是自由戏水。 可是即便随波逐流,他人就有责贬评判的权力吗? 庄子早就曰过: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我问毛姆:“很久没读到这么棒的小说,个人物形象都丰满立体,人性的丑陋被刻画的入木三分,你怎么看我们书社这么热烈的讨论呢? “去他妈的。我已经从发泄郁积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得到报酬了,你们爱咋想咋想。”

图片
@张三儿娶媳妇啦,工科博士在读,大家都说我话痨,然而我觉着总是没说爽。
我说:“嘿,查理斯,你真他妈不是东西!但,我就喜欢跟你在一起。” 这本小说压根没有在讨论艺术和艺术家,毛姆在讨论的是人和自己的内心的关系。 查理斯的抛家舍业,成为了他违背世俗的、传奇后半生的起点。对于他的出走,在作者笔下,第一个高潮点,是对他太太反应的描写。她口口声声说还会爱他,只要离开私奔的女人回到自己身边,一切都可既往不咎,然而作者下笔如刀,解剖出来她的真实想法,只是担心自己的名誉被玷污,自己的生活会没有保障,当知道根本没有所谓的私奔女时,却大发雷霆,觉着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冒犯,无法接受丈夫只是为了画画而离家而去。可笑的是,知道真相之后的她,在社交场合依然不遗余力的扮演着被花心丈夫遗弃的贞妇角色,小心的维护着人人皆知的“秘密”,入戏好深,自欺欺人。一直到小说的结尾,当死后的查理斯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天才画家,她依然在向人们展示自己那虚假的婚姻和莫须有的感情,只因自欺欺人是她赖以生存的手段,那么她的人生也最多值个六便士吧。 小胖子画家,是位自身没有绘画天才,却有慧眼识别天才的能力。在我眼里,他是小说里除了查理斯之外,对自己最诚实的人。妻子跟查理斯好了,自己悲痛,但却克制,爱才爱到可以忘却任何仇恨,甚至在妻子自杀后,还能邀请查理斯共同回荷兰老家。他欣赏查理斯的才能, 即使查理斯这个王八蛋做了世俗所不容的勾当,又怎样?小胖子能跳出世俗的条框,遵循自己的内心,有着追逐月亮的心,少才罢了。 小胖子妻子,都说她可恨又可怜,我不觉着。她在跟小胖子结婚前已经受过伤害,小胖子不在乎她的身世接纳她,反而成为日后离开小胖子的心理诱因。在这一点上,作者说“女人会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无法原谅男人对她做出的牺牲”,窃以为然。在跟了查理斯后,又试图用自己的温柔贤惠拴住对方,让对方对自己产生依赖,无奈查理斯只想要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女人。我愿意相信,在她临终的时候,她是明白了这一点的。一个最终敢爱敢恨的女人。 主人公查理斯,那么多离经叛道的情节都加载到了他的身上,但自始自终,我从作者的文字中体会到:只有他才是全书中最正常的人,真正离经叛道的,是其他人,是所有违背内心,自欺欺人的人们。在每一次需要他做出选择的时候,他都毫不犹豫的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他忠于他自己,也只有他自己。这种“自私”并不是泼皮无赖,朝三暮四,不劳而获。他从不怨天尤人,即使在最饥寒交迫的时候,即使在生命悲惨的走向终点的时候,他的心都是平静的,泰然处之的。因为他唯一恪守的,是自己的内心,是自己想要达到的精神境界,其余的,管你什么夫妻情分,管你什么朋友恩惠,统统一边去。 他信奉简单的生活,不以外部的物质来彰显自己的品味、地位。这一价值取向贯穿了作者笔下的所有人物:只要是遵循自己内心努力生活的人,比如鲜花旅馆女老板、犹太人医生、白手起家的老船长,查理斯的最后一任妻子,都是正面的;查理斯第一任太太,这位太太的姐姐和姐夫,等等,都是滑稽可笑的。所以我说,这本小说,借着谈艺术的壳子,还有那么一些八卦艺术家隐私的写作手法,探讨的却是人与内心的关系。 是选择听从内心的召唤奔向遥不可及的月亮,还是出卖内心去换取马上能到手的六便士?毛姆通过这本小说,清澈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图片
@嘉鸣,没姑娘喜欢的工科汪

这本书讲了个简单的故事,思特里克蘭德先生被“必须画画,必须将脑海中的美画出来”的念头击中,离开家庭,在巴黎不断画画,大病一场,病重时的照顾者的妻子爱上他,而他离开了这位布兰奇夫人,辗转到了大溪地继续创作直到麻风病逝。

关于人的思特里克蘭德。我尽可能用着不带感情色彩去回顾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思特里克蘭德就是一个人,一个像必须呼吸那样必须画画的人。从这点出发,因为必须画画,而家庭,女人会阻碍专心画画,而离开家庭,别人的眼光云云对画画此事无甚关联,所以不需要关注,画完画对画作随意处理,因为画出来的一刻就完成了一次这样的追求。娶妻因为需要模特,大溪地风光更接近他脑海中的美,所以搬过去定居下来。我无意去抬高这样的人物,毛姆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给一个中年伦敦的交易员加上了一个“必须追求美”的属性,看看这样的人物在社会中会如何生存。我觉得看到月亮既不神圣也不装逼,只是跟别人不同罢了(至于后来画作曝得大名,那是后话了。)

关于画家的思特里克蘭德。如果说对美的追求是一种正面积极的评价,思特里克蘭德对美的体验是超前的,少数几个如施特略夫,船长能一定程度地体验这种超前,给予了各个方面的照顾与方便。写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写书评如此索然无味,因为在我看来评价一个画家应该由作品入手,谈论他的特点,创新之处,衡量他的历史地位。而与其他领域不同,画作的美本身是一种感性的认知,不让我看画而跟我描述这种抽象的原始美,对我这种美学修养浅薄的人实在是要求太高。小说只是在引导我从一个画家的生平轶事去看他的创作经历,而跳脱了画作本身,在我看来如没看过鲁迅的作品但是通过鲁迅的逸闻,然后粗浅地描述一下鲁迅的作品然后评价鲁迅,如评价一个厨师不是吃他做的菜而是通过描述厨师的生平,然后简单叙述厨师的做平就评判厨师一样。让我难以评价。

我每天晚上都在看月亮,也没觉得跟只看到地下六便士的人相比,有什么了不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月亮与六便士·书评(5)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