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我们在公众号上为大家回顾两本优质好书。下面,我们要一起回顾的书是《无声告白》。
《无声告白》
原著|伍绮诗
解读|江厘
上学、工作,然后结婚生子,一个人来到这世上,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理所当然的过程,可在约定俗成的规则中,我们总是一边挣扎、一边焦虑,拼命追求着自己理想的生活。
可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满足父母、爱人、子女的期待。一不小心,生活就会变得一团糟。这样的人生,应该很累很累吧!
在《无声告白》这本作品中,同样有一个压抑又痛苦的小生命。
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生活在一个看似和睦美好的家庭,她是家中最优秀最懂事的那个孩子。
可某一天,她独自一人离开了这个看似很美好的家,永远告别了世界·····
本书作者伍绮诗是美籍华裔作家,2014年,她凭借《无声告白》横空出世成为文坛黑马,填补了华裔作家在欧美主流文学界的空白。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历时六年写就的长篇处女作,故事编排精妙细致,文笔沉稳内敛。
一经出版,就横扫欧美各大榜单,力压村上春树等众多文坛名家以及畅销作家,获得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并获得2014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最佳图书。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伍绮诗笔下的《无声告白》,听听主人公莉迪亚没能说出口的那些真相吧。
花季少女的死亡真相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在一个看似幸福和睦的混血家庭中,16岁的花季少女莉迪亚,从一出场就死了。
小说开篇的一句话说:“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他们是莉迪亚最亲近的家人,可对于莉迪亚,他们知道的太少了;对于她的死亡真相,他们也知道得太少了。
她失踪后,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曾设想莉迪亚会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他们很快报了警,并主动联系学校以及莉迪亚的同学,可是没有人知道莉迪亚的去向。
莉迪亚失踪后,母亲玛丽琳在她的房间搜索着关于女儿的一切记忆,父亲詹姆斯企图在华裔情人路易莎那里寻求一份安慰,妹妹汉娜认真回忆着姐姐离开前一天所有的细节,哥哥内斯偷偷地监视着莉迪亚生前的好友杰克。
自从莉迪亚失踪后,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开始变得恐慌,并试图弄清真相。
最终,莉迪亚的尸体,在一个距离他们家不远的湖泊里被找到了,警察判定为自杀。
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个结果,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莉迪亚一直是乖巧美好的少女,怎么可能选择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莉迪亚的父母不愿意相信这个结果。母亲玛丽琳觉得警察只是为了结案才做出这种判断,父亲詹姆斯认为也许是因为莉迪亚的华裔血统,警察才如此不上心。
可渐渐地,母亲玛丽琳在女儿的书包里,发现了香烟和安全套;还有那些她送给女儿的书籍,女儿其实从未翻开来看过。
玛丽琳慢慢发现,自己其实并不了解真实的女儿。她第一次开始意识到,正是自己的爱与期待,将女儿逼上了自杀的绝境。
而这一切的缘由,都要从玛丽琳说起,正是她早期的经历影响了女儿的一生。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玛丽琳的人生经历吧。
那个嫁给生活的有志女青年
玛丽琳是一名美国人,她自幼就不想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成为一个庸俗的家庭妇女。
所以她在学业上很努力,希望在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中取得成就,实现自己的医生梦想。
可大三时,她遇到了詹姆斯,那个与众不同的华裔教授。她热烈主动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意,詹姆斯也被她的美丽热情所打动,二人很快便走到了一起。
詹姆斯和玛丽琳的婚姻,是爱情的结合。可两人的原生家庭背景始终影响着他们。詹姆斯的华裔血统,贫困的家境让他幼时饱受歧视。
所以他自小就拼命死读书,渴望通过成功的学业来提升社会地位,进而融入排斥华人的美国社会。
可玛丽琳恰恰相反,她从小就不甘世俗的平庸,想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所以当她遇到与众不同的华裔老师詹姆斯,第一眼便注意到了他,并深深地爱上了他。只是她并没有意识到,她的人生轨迹也将因此而开始改变。
结婚时,玛丽琳还没毕业,但已经怀孕了,所以不得不放弃学业。她不停地安慰自己,等孩子大了,就继续完成学业。
她慢慢地成为了一个家庭主妇,儿子内斯、女儿莉迪亚也相继出生,婚后生活安宁平静,玛丽琳也逐渐适应了妻子以及母亲的角色,她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梦想。但这一切最终还是被打破了。
母亲的离世让玛丽琳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她看到母亲的一生都在为家庭付出、操劳,她觉得那渺小又平庸的一生很不值。
反观自己,也终究是走上了母亲的人生轨迹:围绕着丈夫、孩子、家打转。
自结婚以来,玛丽琳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还年轻,还有足够的精力重返校园拿到自己的学位,实现从前的梦想。
这一年,玛丽琳29岁,儿子内斯刚上一年级,女儿莉迪亚刚上幼儿园。她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梦想,于是下定决心,准备逃离这一切。
因为怕不舍、犹豫,丈夫和女儿的挽留,更怕自己的追求伤害到敏感的丈夫,所以她只能选择默默离开。她收拾行囊,离开了这个家。
玛丽琳离开后,詹姆斯疯了一般地找她。每天都会打电话给警察,询问进展,但一直无果。他们的两个孩子,也在母亲的失踪中变得孤僻悲伤。
每天早晨,内斯都会记下母亲离开的天数,莉迪亚变得沉默呆滞。
在那段离开的日子里,玛丽琳很想念孩子和丈夫,但是她必须为了自己的梦想,抛弃一切杂念。于是她认真的复习,准备考试。
直到一天,她晕倒了。经检查,她怀孕了。她没法怀着孕上课、备考,她只能回家。
她的宏伟计划只持续了九周,如今她又要回到舒适温暖、压抑憋屈的旧生活中了。为了孩子、家庭,她只能接受现实。
玛丽琳的回归让这个家似乎又回到了过去温馨和谐的模样,对于玛丽琳的离开,他们也不再提起。
只不过,谁都没能忘记,年幼敏感的莉迪亚,在对母亲的思念和期盼中,甚至许下了葬送自己的一生的承诺。
玛丽琳的这一场逃离为这个家的悲剧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并一步步将这个家推向崩溃的边缘。
乖女孩的成长与消亡
自那场逃离回来之后,玛丽琳生下了女儿汉娜,回归了家庭主妇的角色。可她并没有放下自己的梦想,而是把这一切寄托在女儿莉迪亚身上。
对莉迪亚的过度关注,也让另外两个孩子承受着与他们年纪不符的压力与孤独。这个本该热闹欢乐的五口之家,长久沉浸在压抑和紧张中。
大儿子内斯一心想通过读大学远离这个家,他厌倦了父亲和母亲对自己的管束。
二女儿莉迪亚顺从父母的一切要求,是最优秀、最听话的那个孩子。
小女儿汉娜则是被忽略的那一个,可是她明白,她的父母、哥哥姐姐都过得不开心。
而他们的父母,也在用他们错误的爱的方式,摧毁着自己的孩子。詹姆斯总是强调朋友的重要性,并不断鼓励孩子们去结交朋友。
玛丽琳则把自己所有的目光都放在莉迪亚的身上,一心想培养女儿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
玛丽琳不想女儿跟自己一样,限制在家庭和丈夫的禁锢中,过一辈子平淡麻木的生活。
在父母的眼中,莉迪亚正是那样一个乖巧又懂事的女孩。她去看电影、跟同学讨论作业、在电话里聊天……她有很多朋友,可这只是父母和外人眼中的莉迪亚。
事实是,她什么都没有做,她是一个孤独的小孩。在学校,因为她的蓝眼睛黑头发,总是受到大家的嘲笑和讽刺。
她对别人说自己的梦想就是当医生。但这也只是她在迎合母亲的期望和未能完成的梦想。
这一切的源头,仅仅是因为那一年母亲的离开。那一段日子里,莉迪亚变得敏感,并开始失眠。
她觉得是自己和哥哥的错,因为没有满足母亲的期待,母亲才会离开。
但内斯却并非如妹妹那样敏感,他在那段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并在后来的生活里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他还同邻居家的同龄男孩杰克成为了好朋友,虽然他一直讨厌杰克,但在孤独之中,杰克一直默默地陪伴着他。
玛丽琳回来后,莉迪亚决定实现自己的诺言,满足母亲的一切期待,虽然她并不乐意做这许多事,但她想以此将母亲留在身边。于是,莉迪亚成为了那个迎合母亲的乖小孩。
她心中的委屈与压抑只能说给哥哥内斯听,哥哥是莉迪亚唯一可以依赖和信任的人。
可后来内斯考上了大学,一心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能再陪伴莉迪亚了。面对哥哥的的离开,莉迪亚变得焦虑不安,成绩也越来越差。
母亲玛丽琳还在为她规划未来的学习,父亲也只是提醒她要多交朋友。
莉迪亚觉得极度压抑,要是从前,内斯一定会过来安慰他,可是如今他一心渴望着大学生活,不能再倾听莉迪亚的烦恼了。
恰逢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令莉迪亚心烦意乱的事。
一天,父亲詹姆斯去接莉迪亚参加一场考试。莉迪亚在车上见到了父亲詹姆斯的助教路易莎——一个跟莉迪亚很像的华裔女人。
莉迪亚感觉到父亲和她很亲密暧昧,父亲纯洁忠贞的形象一下子在莉迪亚的心中坍塌了。
但事实上,在那个时候,詹姆斯和路易莎还没有私情,只是因为他们共同的华裔背景,所以在精神上产生了或多或少的依偎之情,有一份特殊的亲近感。但敏感脆弱如莉迪亚,她已经承受不了任何刺激了。
甚至这种刺激微弱,只是她的猜想。莉迪亚对此愤怒又恐惧,因为她实在太害怕家庭的破碎了。
她决定把这些告诉哥哥,可是内斯忙于开学,对她的倾诉失去了过去的耐心,莉迪亚只能独自承受这些痛苦。
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里,莉迪亚和坏男孩杰克成为了好朋友。
他并不知道杰克曾在哥哥最落寞的时候陪伴过他,她只知道哥哥一向不喜欢像杰克那样不守规矩、不学无术的人。
所以即使同杰克是邻居,她也从没靠近过杰克。她一直在努力成为哥哥心中的那个好妹妹,可如今哥哥开始了新生活,不再关注自己了。
于是她同哥哥内斯讨厌的人成为朋友,只是为了激怒哥哥,博得关注。可即使是这样,她也无法阻拦哥哥的离开。
内斯离开之后,莉迪亚一直盼望着他打来电话,让自己能有机会倾诉这一切。
电话中,她期望哥哥对自己的关心,可是内斯只是觉得妹妹未来会像自己一样,最终会逃离这一切,便没有耐心去倾听这些琐事。
他的冷漠疏离让莉迪亚越发的伤心,她渐渐变得暴躁起来。
当母亲问起功课时,莉迪亚撒谎说一切都很顺利。但事实是她的成绩下滑得非常厉害,她也根本无心学习。
她长时间跟杰克混在一起,并跟杰克讲述自己的不快。
对于她的变化,父母并没有太过在意,莉迪亚也学会了用撒谎隐瞒的方式来应付父母。渐渐地,她已经不再是那个乖小孩了。
学业的压力,内斯的离开,父母的期待,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莉迪亚接近崩溃的极点。
一天,莉迪亚把杰克约了出去,那也是内斯回家的日子。她主动吻了杰克,并要求发生性关系。
她想着,等哥哥讲述在大学的见闻时,自己会报复性得把这些告诉内斯。
可杰克却推开了莉迪亚,他说自己喜欢的人是内斯。知悉这一切的莉迪亚觉得自己真可怜,连杰克同自己做朋友,也只是为了靠近内斯。
她觉得非常悲哀,伤心绝望得跑回了家,可母亲并没有注意到她的异常。
那天晚上内斯回来了,愉悦地讲述着自己的大学生活,没有人觉察到莉迪亚的异常。
她已经无法承受这一切了,她开始思考,为什么一切会如此糟糕?
她恍然明白,自己一直活在恐惧之中,她害怕母亲再次消失,父亲因此消沉,害怕这个家的崩塌。
她感觉到,继承父母的梦想实在太艰难了,这样的爱让她窒息。最终,她决定结束这一切,她不想再假装成别人,她要一切从头开始。
那天深夜,她走向了码头,沉入了那片湖水之中,温暖地拥抱属于她的自由。
故事的最后,莉迪亚用自己的死亡发出了最沉痛的呐喊,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开始用心倾听她最真实的想法,只是莉迪亚永远不会知道了。
其实一定程度上,我们都跟莉迪亚一样,活在各种期待、安排、规划里。那些看似温情的爱与关怀就像是无形的枷锁,把我们拉向矛盾痛苦的深渊。
上学时,我们努力做大家都赞扬的乖学生;工作时,我们遵从父母的安排,寻一份安定;结婚时,我们听从家人的劝导,同一个没有感情但是靠谱的人结合。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很少被问及:真正想要什么?
我们的好奇和激情在幼时被钳制、扼杀;长大后,我们的身心也逐渐变得麻木。
于是,我们又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以爱的名义,去督促下一代完成一些并不属于他们的理想。在一代又一代的循环当中,其实大家都是受害者。
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所以不要试图控制他人,也不要试图依赖于他人。
愿你我终其一生,活出真正的自己,把生活过成我们想要的自己,摆脱他人的期待。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一百八十五本书。
*文:江厘,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热爱阅读和旅行的写作人。
今日话题
其实一定程度上,我们都跟莉迪亚一样,活在各种期待、安排、规划里。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该如何突破人生枷锁,活出自己的样子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