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惯性

惯性这个事情,真的无可避免。

习惯,算是惯性的一部分。在王家卫的电影里,惯性出现过太多次了。当一个人习惯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即便更换了场景,也还是会去做一样的事情。《重庆森林》里面的凤梨罐头,还有我最喜欢的那句台词:

每次我穿雨衣的时候,我都会戴太阳眼镜,你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出太阳。

王家卫的台词,将人的习惯给充分体现了出来。
为什么想说这个,是因为周末的下午,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读完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是下周二我要在课堂上面分享讲述的文章,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去讨论组织文化是从哪儿来的。
可明明是关于组织文化的内容,为什么又牵扯到了惯性呢?因为作者认为一个组织的文化形成,是领导者的过去经历过的组织的文化被带来了新的组织当中来。所以,类似于惯性,当一个人到了新环境还是习惯于用以前的思维去做事情。

文章写得很好,因为有两次严谨的实验去论证这个话题,所以文章最后的成稿有二十多页。但是因为严谨再严谨的学术讨论方式,文章的结论也让人十分信服。
文章里面关于惯性的问题,得到的结果是组织文化是从领导者过往的经历中传承来的。而这种情况虽然会因为一些设定的中介变量或多或少改变结果,但是大体上的形成路径还是没有什么变化。
读文章的一个瞬间,突然觉得论文也蛮有意思的。这种想法在以前很少会有出现,但是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下子就出来了。其实,并不是因为以前读过的文章不好,只是因为我心境有了一些变化吧。

周末的下午太阳很好,呆在咖啡馆里面看着院子里的落叶,还有远处马路上汽车经过时候弄出的声响,你会觉得有一种放松的感觉。
我发现,自己也有很多的惯性。
文化惯性是习以为常的现象,总是习惯性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很多的作品,虽然得出来的结果不一定足够让人信服,但是自己会因为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一个事物而觉得特别的满足和开心。

想起蔡健雅的《坠落》,我也很喜欢那首歌。
歌词也不错,坠落也是一种惯性。
而在咖啡馆里,思绪会变得不一样,也常常想起最近还在读的《1Q84》这本书。说来惭愧,从开学到现在,还在读第三本。每天通勤路上读书,也算是努力的体现吧。
我还是习惯于自己的惯性,是一种遵守,不算是屈从。

随便说一些文字吧,就是这个公众号最近确实更新变少了,质量也不好了,这个问题接下来会慢慢改正过来。
我周末上午去跑步,跑到了很久没有来过的橘子洲头。我真的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来过橘子洲头了,或许有个四五年不止了吧,好像上次来还是大一的时候联谊。当然,今天也第一次从橘子洲地铁站坐地铁,才发现这个地铁站的设计是三层结构,确实有些不一样。安检和闸门以及站台都在不同的层面,确实有意思。
不过跑了一会步,在橘子洲上看着对面的河西,真的很美好。这种日子,好像烦恼都没有了。

图片

河西学渣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聊一聊惯性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