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牙套力度加大了,有点难受,写多少算多少了。
“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是我在大二的时候接触到的,是当时在课堂上面老师随口说的。不过因为题目特别的吸引人,所以我就记住了,然后在网络上面搜了这本书,并且买来读。美国教授贾雷德·戴蒙德的这本书,我前前后后读了三四年,不下两遍,也算是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一定的讨论空间了。
而为什么会讨论这本书呢,是因为昨天有人问李某关于这本书的看法。之前我在公众号中也有推荐过这本书,应该是在最开始那几篇推送里面说过的。另外,在和人的现实交流中,我也会经常引用这本书,毕竟这本书本身的话题就让人十分感兴趣。关于人类社会的命运,谁都想要了解一些啊。
那么,我的这个朋友直接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本书好难啊,读不懂。对于这样的反应,我一点都不讶异,的确这也是我第一次读的时候的感觉。明明都是自己能够看懂的话,但是组合在一起,然后再组合成这本厚厚的书籍的时候,为什么就完全读不下去了呢?
我认为第一是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新概念,这些专有名词很多的都是我们闻所未闻的。譬如很多关于不同时间段的世纪命名,又有许多的岛屿的名称,甚至于就连几个以“几内亚”为国名的国家的分布,很多人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在说到苏门答腊岛那一部分的时候,一些部落名字、岛屿名字还包括种族名字,都是十分拗口生涩难读的。正是因为这样的新名词太多了,总会让这本书有了一定的阅读壁垒。
第二的话,可能还是讨论的方式太过严谨学术化了。虽然文字里面充斥了许多的口语化的词汇,但是这并没有让这本书的讨论方式有质的变化。尤其是在论述一些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时候,作者本人的态度就是尽量站在客观公正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一系列的种群冲突和种族斗争。 因为讲述的方式始终是问题提出,文献研究,结论分析,转而又是新的问题提出如此循环,总归不是适合大多数人平常休闲看的。
第三的话,是观点的分散以及学术的容量过大了。这本书有十足的干货,但面临的问题就是内容太多了,想讲述的点也过量了,造成结果就是文章几乎浅尝辄止并且观点散乱。从一个观点跳到另一个观点,虽然有时间这样一个大的线索,但是在内容的串联上面还是有些勉强。虽然名字是“枪炮、病菌与钢铁”,但实际上内容不仅仅是这三个近现代西方国家迈向世界的故事,还有许多从人类起源讲起的部分。
综合上面三个主要的原因,这本书就变得不友好了。
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途径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呢。我觉得,是有的。
以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来看,这本书的内容无非是讲述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种种或大或小关乎人类社会命运的事情。所以我们只要抓住核心的观点,即什么时间发生了,在何时何地,这样即可。其实对于那些博而专的名词,不用太过死记,甚至于不用了解也可以。不求甚解,本来就是读书的一种状态。
其次,我觉得读这类书,很好的一点就是了解别人的研究方法。可能是和读文献有一些相似之处,这种有名学者在对于问题提出这个点上,他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我觉得这一点才是关键所在。读书是为了让自己进化成更好的人类,而能掌握好的思考方式就是读书带来的好处。我为什么喜欢阅读,我觉得这就是阅读最大的魅力,也是让人变得最性感的重要方式。
另外,经常回看著作也是有效的方式,有的地方你一开始不懂,多读几遍就好了。
今天晚上听了一个讲座,觉得十分不错。讲座题目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回顾”,着重讲述了清代的一些经济状况。基于清朝政权非法性的建立前提下,清朝采取了弱政府,低税收,底层管理粗放式的行政态度,导致的结果是真正的藏富于民。但是藏富于民,并没有让国家变强大,反而最后王朝覆灭。这里就是因为清代禁火器,军工技术没有得到升级,最终导致了国家富而不强的尴尬境地。
了解过去,的确还是有很多的有意思的地方。
我是河西学渣,下次聊,拜拜。
河西学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