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我的读书生活
史飞翔
转眼又到了岁末。作为读书人不能不盘点一下自己一年来的读书生活。此之谓“本分”也。如今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有时间读书的人不读书,忙于升官发财,交际应酬;想读书的人却没有时间读书,迫于生存压力,东奔西忙。对于很多成年人而言,读书已成为一件奢侈的事。一年到头能认真阅读上三五本书,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中国人不是不想读书,实在是生存压力太大了。
首先,我要检讨。2021年我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工作和生计了。毕竟啖饭是第一位的。所剩无几的时间又有一半让我看了电影了(因为睡眠不好,近年来我一直是晚上手不碰书,只看电影)。这样真正用来读书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之。真是惭愧啊!
2021年,我下大力气研读的书籍有《庄子》《红楼梦》《白鹿原》。《庄子》太深奥,博大精深,我一时难以消化,但对“坐忘”“心斋”似乎有所领悟,心有戚戚然。我以为庄子显然比老子更胜一筹。老子是“以无为行有为”,庄子则是“连为都不为”。显然他比老子更彻底。过去读书人没有不读庄老的。不读庄老就算不得是真正的读书人。孔子和儒家教人“学而优则仕”,积极入世,这是应有之义。但这也只是一面,中国文化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庄老。庄子和老子能让人透过浮华看本质,知进退,懂得适可而止,优雅地、体面地、自觉地退场,而不是被人赶下“人生的舞台”,落荒而逃,丢人现眼,遗臭万年。
与《庄子》一样,《红楼梦》和《白鹿原》也是经典。所谓经典就是历经长时间(通常是五十至一百年,《白鹿原》是个例外)的筛选、淘汰和考验,而依然能直达人心,久盛而不衰的文本。《红楼梦》和《白鹿原》我读了不下三遍。尽管是重读,但常读常新,收获依旧是醍醐灌顶,拨云见日。这两本书我都写了长达一两万字的读后文章,兹不再述。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使命目的是什么?读了丁东、谢泳、高增德、赵诚、智效民五位学者的对话录《思想操练》一书,我终于得到答案。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思想的操练,为了防止我们沦为奴隶而不知。《思想操练》一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提醒我们要养成一种“质疑”的精神。所谓“质疑”,就是要独立思考,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几本重点研读的书籍外,2021年我还阅读了钱理群的《我的精神自传》、纪霖的《读书人站起来》、岳南的《从蔡元培到胡适:中研院那些人和事》、闫润鱼的《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潘光哲的《何妨是书生》以及一批文学书籍,特别是同行的赠书。
2021年,我很多时间都用来“听书”了。上下班的通勤车上,公交、地铁上,一个人散步的时候,睡前泡脚的时候,我都在听“喜马拉雅”。这样的行为,我已经成为习惯。喜马拉雅显示,截止目前我的听书时间是7914小时,相当于阅读了2638本书。我不知道这样的“听书”算不算是阅读?于我而言它却是“淘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未来我还将坚持之。
2021年,我的读书生活真是乏善可陈。回顾一年来的读书生活,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学然后知不足”,深感自己要读的书太多了,要补的课太多了,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身边优秀的人太多了。岁月不居,时光如流。过完年我就45岁了。文学界有一个标准(实际上也是联合国的标准),过了45岁就不能再称青年作家了。既然不再是青年作家,那就不能再汲汲于功名,沾沾于自喜。更不能和年轻人去争夺资源,什么好事都想沾。人贵自知,各安其命。45岁以前得不到的东西 ,45岁以后就不想了。今后,我将安分守己,安安静静地做一个质朴,憨厚,勤劳,坚韧的读书人。谨以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