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戏班子
● 程彩云
戏曲源远流长,不同地方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戏曲的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百年传唱,永放光芒。在记忆中,我的家乡内蒙古敖汉旗小河沿的戏班子小有名气。
每逢正月过了初五或农闲时节(农历七月)都会搭台唱戏,最少也要唱五到七天。这时嫁到远处的闺女们,娘家人都会赶车或牵驴接闺女住家回来看大戏。十里八乡的男男女女老老小小们,刻意装束得干净得体,女人们更是把最好看的衣服都展现出来,不同的款式花花绿绿,都打扮得俊俏漂亮。冬天的风吹在头上五颜六色的围巾,就像彩色的飘纱舞动,给戏台下增添了光彩。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看戏的场景不雅于现代明星的专场秀。随之而来的就是商贸交流,夏天卖各种瓜果,渴了吃香瓜,梢瓜,西瓜。冬天是香瓜籽,粘米糖,糖葫芦,烧饼等各种小吃。叫卖声,喧嚣声,啰鼓伴奏声溶为一体,川流不息,人欢马叫,热闹非凡。
看戏也是走亲戚访朋友,媒约相亲的好机遇,那个年代有多少俊男靓女们的情和爰在戏台下定下终身,结为伴侣。同时也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玩耍的空间,更是大人们释放劳累享受愉悦的时刻,满足了多少平淡而不甘平庸的乡民。
家乡的戏班子,村政府扶持成立,由爱好戏曲,有乐器技能的男女老少村民自发组成的。朴实淳厚的乡民,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形成了多年的长盛不衰,当地最成功,人们最喜欢的戏班子。敲锣打鼓吹拉弹唱约有二十多人,他们唱戏没有报酬。农忙时务农,农闲时不分昼夜排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背台词走台场,非常辛苦。但在辛苦中寻找兴趣爱好,他们把自己的艺术才华传递给家乡人,享受着愉悦与成就感。一部戏经过千锤百炼排练成型才能登台表演。戏剧角色的绫罗绸缎服装、头饰、粉彩、伴奏乐器等等都是村政府出资购置。
家乡的戏班子何时成立,无处考证,但自我记事起就看戏。家乡戏台设在距离我家不远的西大场子,地面平整空旷,属于繁华地段。锣鼓一响,嗓子一亮在家就能听见。上演每台戏,无论是白天还是晚间,看戏人总是人山人海,黑压压一片。乡亲们有说有笑,结伴同赏。去早的站个有力地段,去晚的站在边角,再晚去的搬橙子站上观看,记得读书时的长条板凳能站三四个人,人多一挤就摔下怱拉一片,精力都集中看戏谁都不责怪。小孩子们个个淘气,急得东跑西串,往人缝隙中钻。冬天冻得大鼻涕流到唇边,袖子一抹完事,童真黑亮的大眼睛直瞪戏台。夏天晒得红头涨脸,满头是汗淌在稚嫩的脸上,小脏手一抹,成了戏剧中的五花脸。实在不行,我就和小伙伴们跑到后台看那些白双眼一瞪的胡须和脸谱;看那些绫罗绸缎的龙袍马卦,英俊儒雅的白面书生;手舞宝剑,腰挎雕弓,行俠仗义,的武生斗士;高亢激昂,气势磅礴的大忠臣;桃花粉面纤纤玉手的皇家公主;多才多艺,琴棋书画,落笔成章的富贵家大小姐、大公子;精灵活泼,巧舌如簧的丫环;穷至极限,贫困交加的粗衫布衣……
演员们五彩缤纷、华丽漂亮的戏装,头饰,还有长长的发鬓,都让那个年代的我充满了好奇。
戏未开演看戏,大人们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相互聊话。小孩子们嚷着叫着围着戏台乱跑乱串。突然戏台上咚咚咚,锵锵锵一声响起,看戏人瞬间静下来,个个昂首目光焦聚戏台上。主角英姿舞漫的小碎步出场,武生身手矫健,干净利索,大将风度亮相,演出的武戏有《穆桂英挂帅》《铡美案》,文戏有《锁麟囊》《杨八姐游春》《人面桃花》《六月雪窦娥寃》等等。好多古装评剧在家乡广为传唱,深受人们喜爱。
无论是哪场戏,看者都会随着戏中人物故事情节,真善美而感动或憎悢,悲喜交加流下泪水或笑的前仰后翻,忠臣被奸臣陷害,观众会大声骂出声来。印象深刻的是《铡美案》主演青衣派人物形象马素芬,是小河沿戏班里的重量级人物,她的唱功扎实,字正腔圆,独特音质,清脆悦耳,性格刚烈,举止端庄,表现的淋漓尽致。她一亮嗓,你在远方都能听见是她的声腔。看她的戏总是满埸,坐无虚席,人们随故事情节泪流满面,台下女人们同情秦香莲的凄苦,憎恨陈士美嫌贫爱富,忘恩负义,恨不得将陈士美千刀万刮。秦香莲唱:“未曾开言心好恼,负义的贼子听根苗,包相好言来劝告,你怙恶不悛敢撒刁。贪恋荣华忘宗桃,杀妻灭子罪难饶。你看我头戴公婆孝,你,你,你身穿大红袍……似你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千古少,枉披人皮在今朝?”马素芬演绎的酣畅淋漓,亢奋激昂,平腔精彩绝伦,余音绕梁。
《铡美案》黑脸包公出场瓮声瓮气,气壮山河,刚正不阿的气势台下时不时掌声响起嚎声不断?包公唱:“秦香莲拦轿喊冤把驸马告,他杀妻灭嗣罪恶滔滔。似这等为臣子不忠不孝,纵然是皇家亲国法难逃。命王朝请驸马过府开导,但愿他明大义认香莲,满天云雾顿时消。食王禄秉忠心安良除暴,不悔决不轻饶!”但倒叫包拯两为难,“罢!皇家的官儿我不做,纵有这场天祸,(摘下乌沙帽)包拯,包某承担。刽子手!开铡!”台下观众同声喊该铡!
还有高品瑞出演小生《人面桃花》里书生气十足的“崔护”,他的声情并茂的表演,至今想起仍然意犹未尽?“去年今日从此过,见一位美大姐在门前站着。面似桃花唇红齿白,不雅于月中的美嫦娥。我酒醉踏青口干渴,我也曾与大姐求过水喝。我二人一见钟情天缘巧合,燕归巢她母回转心事难表。自那日我回故里良机错过,这一年的相思苦把我折磨。今年我崔护又到此,不见大姐却是为何,莫非她出了阁。我的大姐呀!你可害苦了我。满腹的衷情我对谁说。叫声书童快溶墨,门前留诗把情寄托……”“崔护”一边唱,一边写:“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博陵崔护留名姓,行行字字是泪痕,今日无缘把来日等,小大姐她回来必想前情。”
悬笔双手提字,情感演绎声情并茂,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的爱情绵绵演绎,无以伦比。至今时不时哼唱那首诗句。崔护的诗句流传至今。
演公子丑角的刘贵,无所事事的浪荡富家公子,其貌不扬,放荡好色,身段表演迂腐作态,唱腔花哨。《十五贯》中娄阿鼠是他演技一绝。杜大叔男扮女装饰演《杨门女将》中的的佘太君,塑造老旦角色舞台形象手屈一指,表达人物机智敏锐,老骥伏枥,忠义救国的壮举,高亢激昂,有板有眼,运气酣畅,韵味醇厚。还有冯振英,小厢子等等的唱腔,作派都是佼佼的台柱子。
最烦恼的是晩上看戏,那年代没电灯,用的是马提灯,晕暗看不清,只是听唱词知晓大意。越到戏剧达到高峰,灯光就越出问题,一会灯灭了一会灯光弱了急得人们在台下嗷嗷喊叫。后来又用气灯,用不多长时间灯光微弱,就得马上打气,灯光再缓缓亮起。即便是这种条件,看戏人仍是耐心苦苦等待一台戏的剧终。
记得文革时期就不允许唱老戏了,戏班子开始唱样版戏,年龄大就都不出演了,后续是一帮年轻人,曾经肖彦大哥及我二弟读书时,扮演过李玉和,扮演李奶奶的是我的同学刘惠芝,小铁梅的扮演者是我的好友王翠云,还有不少一时叫不上名字的,都在家乡戏台上表演过,那个时期大多都是唱选段。
后来普及样板戏,戏班子由小河沿公社组成。由我的老师赵希贤主导演,排练,挑选演员。赵老师吹拉弹唱精通,有艺术家气派,样板戏演唱会都出自他导演。演戏最有名气的是家乡王玉珍大姐,她扮演的李铁梅,无以伦比。王玉珍的演唱,红遍了小河沿公社,红遍了十里八乡。她扮相端庄,台风大气,嗓音宽亮甜美,长长的睫毛,黑亮的大眼睛,自然的大长辫子,精灵英气,聪明伶俐,美丽佳人,是远近闻名的“李铁梅”。
家乡的戏班子,正如我生命的底色,戏里的那些人、那些故事从小融入到了心灵深处,伴我成长、使我留恋。那一个个角色,包容着一切悲欢离合,那些小小情绪,在舞台上不断放大,几个小时的演绎,是人生的相遇,是现实生活中的警世恒言。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作者简介:程彩云,女,1950年l1月30日生人,原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小河沿人,党员,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