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的《与韩荆州书》有感 -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

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

——读李白的《与韩荆州书》有感

文 / 李子龙

“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这句话是说骨子里的傲气不可以没有,傲慢的心思不可以有。显然,“傲骨”是褒义,“傲心”是贬义。但二者的区别很难具体确定,只能用具体事实加以说明,在读李白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傲骨,读了之后,我不但知道了什么是傲骨,更会被李白的傲然之气所震撼,他的傲视天下的言行,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更不用说做到。笔者对李白毕竟知之甚少,仅读《与韩荆州书》,对李白的傲然正气之感受就已经够震撼了。

《与韩荆州书》是李白的一封干谒信,所谓干谒,是拜见自己有所求的人,请求对方推荐自己。被干谒的韩荆州,是当时的荆州长史韩朝宗,也是一位较有名望的地方官员,李白请他推荐自己出来为国家做事情,实现自己“济天下”的远大抱负。然而,李白干谒信的内容和口气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明明是干谒,求人办事,却不肯向对方低头,虽然也极力赞扬了对方,但在抬高对方的同时,更强调了自己的卓越不凡。他称赞对方,“何令人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将对方比喻为求贤若渴,一饭三吐哺的周公,抬举得不谓不高,但更强调自己的卓越不凡。

李白告诉韩朝宗,他出生于唐代帝王的出生地陇西,少年时期就以剑术和文章,曾受到王公大人的赞许。李白要与干谒对象站在完全对等的地位上,其气概凌云,毫无卑态,简直是在挑战权威了。李白对韩的抬高,其实是说,您既然能以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就没有不识别和推荐我的道理。

李白请求推荐,凭借的是自己的非凡的实力,而不是别的。公然畅明自已有“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之才。如果需要测试他的才华,一天写出上万言的文字,他能倚马而作,立等可取。这是何等超人之才,接着信中又说,将自己的文章呈上,让韩阅读过目,虽然谦称“尘秽视听”、“赐观刍荛”、“雕虫小技”,其实都是通常谦词而已。李白的文章定与他的诗一样,字字珠玑,因李白五岁通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的天赋和才华是无人可比的。李白凭的是自己这样的实力,向韩展示,请求其推荐自己。

李白的高傲是,绝对不屑于放低身段,去迎合奉承他人的。他坦坦荡荡,立于天地之间,找寻并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这种价值不是功名利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自己对世界和天下所带来的影响,用今天的话说,是要给社会增添更多正能量,为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人民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明确表示,“我只请求你给我一个应得的机会,这对你来说轻而易举,你没有理由拒绝我这样的人才。即:“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

那么,李白如此干谒的结果会如何呢?其实答案早已在预料之中了。因为重要的不是李白怎么设想,而是他的干谒对象怎样考虑。韩朝宗毕竟不是周公,李白的才情韩当然看到了,但李白的张扬和傲慢,他也看到了。试想,一个有求于你的人,比你还要高傲,还要不客气,你作何感想?这样锋芒毕露的人,经自己推荐,如果日后创下祸来,自己如何逃脱责任?出于种种现实的考虑,李白的干谒得不到到任何回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笔者从古代对待如此天才之人物的埋没,联想到现在的用人制度。曾经有文章分析,当代当权者,大多愿意任用有才能之人。其要求是被任用者的才能,以不超过自己为上限,如果下属的才能超过自己,对自己还会言听计从吗?他自己能无危机感吗?在这一点上,古今大约同理。现在像李白这样推荐自己的人肯定没有了,更不会有这样的自荐信了,有的是什么呢?央视播出的反腐纪录片《零容忍》,都已经大量暴露,笔者无需赘述。但笔者却想起了韩愈《李愿归盘谷序》里的一段话:“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处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这段话就是对古今“官迷”跑官、要官的最生动的写照,这些人的行为与李白的“干谒”,真是宵壤之别,对比何其鲜明!

作者简介:李子龙,男,1948年12月生,1968年毕业于赤峰二中。教过书、当过兵,退役后长期在敖汉旗公安局工作,曾任敖汉旗公安局法制股股长。2005年考取律师职业资格,退休后从事律师执业六年。热爱古典文学和写作,在读书的同时,也写一些小诗和小品文,偶尔在报刊发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李白的《与韩荆州书》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