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湖心亭看雪》读中细品知魅力,同课异构齐提升

主讲人:孙永芳 杨丽红

——2019.8.16杏坛网研社讲课有感

说真心话,第五届年会上要和孙永芳老师同课异构,从内心深处我是拒绝这项任务的,因为孙老师太牛了,解读教材的深度那是厉害得很!

年会上烟雨楼之约的任务其一,不可推脱,唯有全力以赴,我和孙老师这次是把目光投向余映潮老师的,进行板块式的美丽语文教学。

01

【备课篇】

细品,深挖,探索。

一遍遍地朗读课文,从裸备这一篇文章开始,我发现了一大堆问题,需要再去多多查阅资料方可以搞定,像文章中的几个矛盾点:

矛盾一,“独往湖心亭看雪”说的可是“独”啊,怎么后文出现了“舟中人两三粒”,这不是说船里面还有其他人的嘛?“舟子喃喃曰”,下船时可是有一个舟子在身边的啊!

矛盾二,短短的文章,照应题目中“湖心亭看雪”的内容,可是没有的啊,湖心亭上可是喝酒、聊天儿了,要说有雪,那也是在去湖心亭的途中啊!

疑惑还有不少。

初备课时,感觉选择这节课的我,真是自己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圈里面,很难出冲出重围的啊!明明看着课文很短,明明觉着语言很美,明明没有什么难度啊,怎么就觉着挺难呢?

读《陶庵梦忆》,还是有点吃力,读不透的内容可是不算少;查阅明清的起止年月,知晓二者之间的交集,体会明朝遗民的心情,仍然需要定一定共鸣点的;想要从“写了什么”上升到“如何写”,再到“为什么这么写”进行清晰梳理,还不能完美地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还记得我的导师孙老师在定课之初说的那句话:

“就选这一课了!它太美了,切入点很多,我们把它好好备一下,讲出它的深度,能体现余映潮朝老师的特色。”

再看看孙老师对《湖心亭看雪》一文进行解读设计的31个切入点。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来仰视一下:

1.舟子“喃喃”为哪般

2.顿与不顿间的对话

3.易于忽略的“炉正沸”

4.假如张岱遇上柳宗元

5.孤独的痴心人

6.痴行、痴景、痴人

7.进退迷途说张岱

8.“湖心亭看雪”的白描之美

9.“湖心亭看雪”的小大之妙

10.说说“湖心亭看雪”数字之魅力

11.时间错位下的情感解读

12.事件留白下的情感张力

13.从隐匿的情感探究遗世文人的文化心理

14.写景抒情的境界之天人合一

15.他来湖心亭看雪,我们字里行间看人

16.张岱的“酒”在哪里?

17.“小舟”到底有几人?

18.湖心亭飘落的是“雪”还是“梦”?

19.那晚,湖心亭“痴人”到底有几许?

20.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1.《湖心亭看雪》的三重意境

22.向外发现自然,向内发现自己

23.自抒己情,以待知者

24.梦里也知身是客

25.独自凭栏,谁家江山

26.本色阅读状态下的文言文多维解读

27.寄情山水的忧乐情怀

28.孤舟张岱士,痴满一湖雪

29.时空的情感交错

30.孤独与寂寞

31.思乡与思国

啊,我的压力又提升了N倍:醒着,品析这篇课文的词句;睡前,构思课堂的板块设计;梦里,就出现在西湖上那“雾凇沆砀”的朦胧景象中。我的《湖心亭看雪》!我的同课异构!我的烟雨楼之约哟!

02

【上课篇】

孙永芳老师的课:

孙永芳老师的这节《湖心亭看雪》,板块明晰,层次分明:

一读知音

二读知意

三读知景

四读知人

五读知疑

六读知人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渐至佳境,把文本的魅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出来。

学生思而不得时,孙老师能很有耐心地等待,很有智慧地引导,最后还是让学生自行解决疑难。

最能体现孙老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他对学生的智慧引领的,是第五个环节,“五读知疑”。孙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这是孙老师对课堂自信的表现,更是他语文教育教学实力的象征。接下来,孙老师展示出文章里面的多个疑问,实际上是巧妙地把文章里有深度的内容挖掘了出来,他还在进一步挖掘文章要体现的作者的情感。这,可是作者张岱在这篇散文中想要体现的深沉情感,故国之思。

六读知人,恰当地选择背景资料,与张岱的字号、家世、所处朝代等结合起来,突出他的“独”与“痴”。更是对文章理解的一个升华。

最后,回到为文章加副标题任务的完成中,与刚刚上课时布置的思考任务相呼应,显得更加完整!

我上的课

借班上课,一般会造成“三备”(备学情、备教材、备课标)缺“一备”,无法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听课习惯、思考习惯、文学积累等。课前10分钟,和学生见面。我看到了同学们很专注的表情,班主任李芳老师很热情地把我介绍给了这些孩子们,又给我增加了信心。

我告诉同学们,《湖心亭看雪》是一篇自读课文,课堂上更需要大家来完成诸多学习任务,我们16位同学,都会在课堂上有展示的机会。

只觉得年会给的40分钟时间上一节课真不够用啊,课堂上我们遇到了有不少的挑战:

学生是课前才拿到了印刷的课文单页《湖心亭看雪》,因为这是全国新统一的部编教材,放假前各地都没有发放到学生手中。所以,我原本预估的这些情形并没有很快发生:会很快读完一遍课文,能迅速翻译完一遍课文,可在老师的指引下一遍遍地选段朗读,最终一步步提升。

现实情况是,课文看似不长,实际上课时读一读,议一议,评一评,那都需要好多时间来实实在在下功夫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花费的时间都挺长的。

这些都是极好的现象,因为很欣喜地看到了同学们认真地合作学习,有及时请教的,有热情答疑的,有及时帮助同学纠正朗读和翻译中的错误和缺漏的……

虽然同学们是坐在舞台上来学习这篇经典散文,可是他们的学习真的发生了!没有一名学生是在走过场,也没有一名学生在进行是表演式的学习,而是潜下心来真正地在从字里行间感受着文章的魅力。

学生从“读得好听”上升到“读得有味”,再进一步提到“读得有情”,整个课堂就是学生的,他们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我不会打击孩子们质疑解惑、思考提升的热学习热情,即使用时超过了我的预估。

“读得好听”用了近22分钟,后面“读得有味”“读得有情”时间就不太够了。我很清楚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我们是指导学生来学习的,不是催着他们跌跌撞撞往前“赶路程”的。后面的画面之美,语言之妙,情感之深沉哀婉,没有更充分的展示时间,尤其是朗读指导,也基本上没有上升到我想要的水平线上。

我对于“独”的疑惑,一直有的一个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请教学生解答呢;我对张岱这名出身明朝官宦之家、可是朝代灭亡了,他成了明朝遗民那份情感的流露,还没有更深沉地从朗读中找到共鸣呢;我想让大家把在第二环节选句组合的小诗,在第三环节“读得有情”中加以修改、品读,进而把情感再提升一个高度还没有落实呢;我想要展示同学们用心修改后定稿的小诗,还没有机会呢……

课堂上亦有太多感动我的细节:

一位同学回答问题时因为紧张没有及时站起来,他的同桌悄声提醒他“站起来,快站起来”,即使老师说“坐着回答就好”,他还是很快地站起身答题。每一名学生对于课堂都是这么尊重啊!

每一名同学都能很热情地回答问题,给老师无穷的讲课动力。

有四名同学积极站起来展示的自己组合的精彩小诗,让我特别佩服大家语感的精准和语文素养的深厚……

其中一名女生课堂组合的小诗,真好:

大雪三日鸟声绝,

撑舟拥衣独看雪。

水天一色雾缭绕,

幸而觅得知己音。

下课铃很准时地响起,尽管我们还很依恋这个课堂,依然要说再见了。

我站在边上目送同学们一一走下舞台。

我温馨提醒大家:注意台阶。

我把微笑表现在脸上,眼中,语气里……

我向孩子们一一道别,满怀深情,我看到的是同学们回馈的微笑,挥手致意。

有一名男孩还非常真诚地注视着我的眼睛,很动情地说:“谢谢老师,再见!”这真是一个感动我心的温暖!

特别感谢来上课的这16名同学,我们一起在学习和提升中感受着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这种幸福的感觉,是无法用三言两语来描述的哦,需要体验者用心来感知!

03

【反思篇】

我教学这篇散文小品,强调了散文要注意亮点:一是专属于这一篇的语言特色,二是专属于作者在写这一篇时的情感。更要注意“散文教学教什么”的重点所在。

余映潮老师模式。一直在模仿,从未套过框架。但是这次年会上的同课异构“盯准名师”模式,总是要让与会老师看到我们“主问题、板块式、美丽语文”的余映潮老师模式。我选择了其中一个模式——

细读课文:读得好听,读得有味,读得有情。

读得好听,从读对字音、读懂文意、读对节奏逐层提升的环节走起。

读得有味,读出画面美,读出数量词,读出专属的写法。

读得有情,要读出“孤独”的“独”。

从来都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有缺憾是常态,最重要的是授课者要多一些反思。

我最满意自己这节课上的三点表现:

一是沉得住气,耐心等待学生落实学习任务,让学习真正的发生。在同学们学得还比较慢的时候,我没有心急火燎地往前冲,那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我们的课堂是为了让学生生疑,进而无疑,如果只是为了赶完教师所谓的“既定流程”,而把学生带得手忙脚乱,这样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

二是点评语是能够关注学生长远发展,并且有所引导的,比如“这一对同桌一个主动请教,一个热情解答,俩人合作共赢,都有进步!”再如,“结合本文创作背景中的关键词语,大家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更能走进作者内心。”还有“同学们很深刻地领悟字面背后的东西,像‘湖中人鸟声俱绝’让我们想到的作者内心的孤寂”等等。评价,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努力方向。

三是落实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约定。被邀请来上课的16个孩子,都在课堂上有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我真正把自读课文的自学权放到了学生的手中。

附加一条自我表扬:我能在课堂上微笑面对学生,让大家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进步。感觉甚好!

我真的发现,短文真的需要长教。备课越深,考虑越细,感觉重难点越多,教起来越是诚惶诚恐。

特别鸣谢:吕娟老师和桂凤老师给了我很多关于本课的建议,包括吕娟说到的“强饮”,还有桂凤给的那句话“人居屋中,我来天外”等,都给了我新的备课启发,很是受用。

04

【再讲篇】

在鹤壁市新教材培训会上,我讲《湖心亭看雪》。

学生是暑假放假前刚刚接的九年级新生,虽然对学生有所了解,但毕竟很有限。

我告诉同学们,我们去上这节展示课,绝对不会先讲一遍,然后去会场表演一遍,那样的课堂太假了,对所有听课的师生都太不负责任了。既然是新授课,一定会有不少生成的东西,我们会产生有疑惑,也会诞生精彩。这些都需要我们全体师生一起面对,一起解疑。而且,大家要代表我们兰苑中学来学习的啊,希望大家有最好的精神风貌。

我希望已经拿到课本的同学们,利用这两天时间充分预习,读熟课文,尽量能背会文章,再了解一下作者及创作背景。当然,我更希望同学们把自己思而不可得的疑惑标注在书上,听课时更有重点,也可以请大家来帮忙解决。

学生的预习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我看到了大家书上的批注,多种颜色的字迹批注得很是整齐。

尽管在课堂上,也有所谓“冷场”的时候,但是我知道那是学生在苦苦思考,所以我就静静地等待,等待孩子们冲破思想的桎梏,寻找正确的答案。

也有不少孩子大胆提出疑惑的,“请问,‘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两个‘痴’字表达的内涵一样吗?”“题目是‘湖心亭看雪’,文章里面有在湖心亭上看到的雪景吗?”“‘强饮’是心情愉快,还是不够痛快?”“‘客此’中的‘客’字,有什么深意呢?”

学生问得深刻,大家思考也很认真,帮助解答的热情也很高涨啊。

包括同学们创作的小诗,都让我很是惊喜,分享几首:

丑奴儿

李文增

崇祯五年腊月天,大雪漫天。大雪漫天,拏舟拥毳独看雪。

遇到前代同朝人,拉余同饮。拉余同饮,共念前朝江山美。

孙铭浩:

崇祯五年腊月,连下三日大雪。

人鸟之声俱绝,更定独赏愁雪。

唯有堤痕亭廓,与余舟一小芥。

问余知己何处,不与俗人为伍。

亭中奇遇双杰,饮酒之后告别。

得知金陵之人,追思昨日骄悦。

嗟夫!叹今破碎之玦。

刘洋汐:

崇祯年腊月,西湖三日雪。

云山水同白,人稀又凌冽。

却见更早到,原是金陵人。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者。

感动我心的细节:

舞台上桌凳有限,孩子们为了来一起听课,给出了一个好的建议:在舞台下面听课。孩子们这份对学习的执着之情,真是感动我心!幸运的是,舞台上有几张备用椅子,我们的孩子们都有机会在舞台上一起学习了。

这一节课也有瑕疵:

有部分学生自始至终没有回答问题,被动听课毕竟不如主动学习效果更好;展示的学生面儿有点窄;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强调了“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那种惊喜之感,语速加快,语调提升,学生读得不错,但是没有更多时间对文章那么多精彩的语句一一朗读到位,很是遗憾;对“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相关联想,有不少是课外的,又没有足够时间给学生讲解,有点仓促,不如只给这两句学过的,“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

总之,在河南省杏坛网研社第五届年会上的这一次同课异构,让我确定了文言散文教学的新起点,又明确了借班上课时候需要注意的诸多事项等。

当然,我更明白了,能沉得住气的语文课堂,才是师生能够共同成长的课堂!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同课异构】《湖心亭看雪》读中细品知魅力,同课异构齐提升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