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鼠小弟》去寻找吧 -《为生命而阅读》

《精灵鼠小弟》

当今,大多数人寻找工作是通过敲击键盘来实现的。我们会先在屏幕上的一个空格里填上所要寻找的内容,然后点击“回车”。但这根本就不是寻找,这只是在发布请求而已。是计算机为我们完成了寻找的任务,告诉我们的要么是一个搜寻结果(比如电影是在晚上7点开演),要么就是列出一系列包含你所需答案的网站名单(比如当地的影城列表)。这种寻找方式与离开舒适的家去外面寻找完全不同,不同于我去外面寻找那些我知道它就在那儿的具体事物,也不同于我去外面寻找那些只是我希望它可能在那儿的抽象的东西。实实在在的寻找需要具备用电脑来寻找时并不要求的一系列素质,这些素质包括勇气、耐心、毅力和承诺。概括成一个词,其实就是:性格。

每当我想到寻找,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寻找,我就会想起精灵鼠小弟。
在我五岁第一次读到《精灵鼠小弟》时就爱上了它。怀特(E.B.White)的这部小说讲述了出生在一个纽约家庭的小老鼠的故事。
书中完全没有对为什么人类家庭会将一只小老鼠视为自己的孩子做出任何解释。精灵鼠小弟,斯图尔特(Stuart)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新成员,只是他个子比其他家庭成员要小得多。他的住处,那个用四个衣夹和一个香烟盒做成的小床的住处,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
要给精灵鼠小弟斯图尔特称体重时,里特太太就会把一个原来用来称邮件的小秤拿出来。斯图尔特刚出生时,以他的体重算,只需要花三美分就够把他用特快专递寄出去了。不过他的父母可舍不得寄走他。因为担心斯图尔特体重长得太慢,他妈带他去看了医生,这位医生很高兴见到他。书中提到,医生见他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一个美国家庭把一只老鼠当孩子还真不多见。”而这就恰恰反映了所有人对这件事所持的态度。斯图尔特也许个子很小,也许是只老鼠,不过他确实是里特家的孩子,仅此而已。
我猜想可能正是对这种无条件的爱的表达吸引我把小说读下去,书中描写的这种毫无保留的爱将我深深吸引。我想我甚至感受到了他们的这份心境,我觉得我在初读这本书时就已经感受到,《精灵鼠小弟》这部小说传递的是一个被无条件接纳的对象。无论你生就如何,都不会失去家庭的爱。每个孩子都会和他们的父母有所不同,即便不像斯图尔特和他的父母那样相差悬殊。
我猜想这就是令我痴迷于这本书的原因之一,但其实我又并不确定。之所以是猜想,而不是确信,有两个原因。首先,我不太记得自己五岁时的想法和感受。其次,这个想法是我在读了安德鲁•所罗门(Andrew Solomon)具有开创的意义的著作《离树很远》(Far from the tree)之后才迸发出来的。在这本书里,所罗门探索了垂直身份和平行水平身份之间的区别。垂直身份指的是那些与父母产生联系或共有的身份,平行水平身份则指与除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产生联系的和他人而非和父母共有的身份。斯图尔特的垂直身份既包括他作为里特家族的一分子,也包括在纽约宜人的环境中长大。而他的平行水平身份则指他身为一只老鼠的身份,这是他无法和父母、哥哥产生联系的一个属性。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无论自己的平行身份如何,都会被家庭所接受,这让人感到欣慰,无论家人的接受是有意为之还是天性使然。
但我能够确信的是,让我痴迷于这本书的最主要原因其实是斯图尔特本身。无论在儿童文学还是其他一切文学作品里,他都是具有伟大性格的人物之一。他短小精悍、勇敢无畏、坚忍不拔、温文尔雅、说话温和、彬彬有礼、魅力无限,还有点冒险精神、注重实事求是,最重要的就是他非常忠诚。斯图尔特的经历可谓丰富,他曾经被锁在冰箱里、被从窗帘卷起;还于恐怖的冲突后在中央公园的池塘里驾驶模型小船,在暴风雨中从严重的撞击中逃脱出来,开着小汽车满世界寻找他挚爱的朋友——那只曾经救过他一命的小鸟马佳罗。在这些巨大的情绪波动中他经历了强烈的情绪起伏,斯图尔特却仅有一次没能保持住冷静。而这一次还是当他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
一开始,斯图尔特总能化险为夷。但那次,当他意识到自己阴差阳错走了霉运被扔进了垃圾驳船,即将被倾倒进大海时,他想:“好吧,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糟糕的事情了。”他意识到自己马上要死了,不过不愿意在垃圾里被香蕉皮或是别的垃圾包裹着死去。尽管如此,这一切都还算是可以忍受的。只有当他意识到不能再见到家人和朋友,不能再感受到家的舒适,他才伤心欲绝、开始哭泣。也是此时,马佳罗飞来拯救了他。
很快,斯图尔特就振作起来了,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本性。就在马佳罗准备带他飞出驳船时,他问了几个问题:
“我可能会头晕。”斯图尔特说。
“那就别往下看!”马佳罗回答说,“这样就不会头晕了。”
“我可能会肚子疼。”
“那就疼吧随它去吧,”小鸟回答,“什么事都比死掉更好。”
“嗯,这倒是真的。”斯图尔特点头说。
斯图尔特再一次受到的情感冲击是心碎。马佳罗因为身处险境,离开时都没来得及道别,斯图尔特不知她去了哪里,也不知她为什么离开。不过,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必须找到她。斯图尔特受到巨大的打击,寝食难安。他下定决心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找到曾经救过他的朋友,即便这意味着他得离开家人和那舒适的家。这时,他的务实的性格特征就显现出来了,在找寻马佳罗的过程中,他还可能同时尝试着找寻自己的命运。
迄今为止,我读到的很多儿童小说的人物都只具备一种性格特征。他们有的勇敢,有的搞笑,有的自信,有的好奇,有的富于冒险精神,有的不善社交。斯图尔特与他们不一样,他更像是现实中或成人小说中的人物,拥有复杂的个性。不过,他最大的性格特点之一就是善良。如果斯图尔特成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他会宣布将善良列入法律,要求每个人都要善良(尽管他知道大多数人可能不大会遵守这条法律)。这并不代表他没做好用武力保护朋友而战斗的准备,只是他始终愿意表现得友善一点,除非迫不得已。
如果不是有充足的理由,他会一直表现得彬彬有礼。
斯图尔特勇敢的特性也是一成不变的,但他其他方面的特征却在变化。最初,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宅男。而当他离家探险后,开始意识到了自己是个自由的灵魂。你甚至可以叫他流浪汉。
正如斯图尔特在一座小城镇向店铺老板解释的那样:“我最近与社会越来越疏远了,因我一直在四处漂泊。在哪我都没待多久,我走进了城市,又被赶了出去,今天在这,明天在那,颠沛流离。高速路、岔道口上,在这些地方你总能发现我一直在寻找马佳罗。”
对于那些童年时没有读过《精灵鼠小弟》的少数不幸读者,还有那些至今尚未读过此书的人,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是你们不想读到的。书的结尾,你会发现斯图尔特的寻找是没有结果的,但重要的是他仍然一直在寻找。斯图尔特始终是个浪漫的寻找者。一只有目标的老鼠,他独自一人上路,一路向北。因为这些,他学会了当你并不确切知道要去向何方时,只是这样做就对了。
我只记得我爱看书,但在我读到《精灵鼠小弟》之前(或者说,当然了,是别人给我读的),从没有一个人物让我如此强烈地想要模仿。他是我在虚拟世界里的第一任偶像。
不过,斯图尔特也从各方面给我上了感悟人生的第一堂课,那就是现实生活并非总按照书写的脚本发展。与脚本相比,现实世界可能会令我们深深失望。
我五岁时开始痴迷于E.B.怀特的书,它让我相信最幸福的事就是拥有一只属于我自己的斯图尔特。于是我向父母祈求帮我找一只这样的动物。那个年代,最常见的啮齿动物宠物就是沙鼠。
我向父母保证会精心照料这只沙鼠。我当然会了,我怎么能不这么做呢?他将会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会虔诚认真地打扫他的窝,也会给他喂水饲食,我们将会成为最好的哥们儿。我以后都不会再祈求任何其他东西了。夜里,我甚至为能够得到一只沙鼠而祈祷,希望上帝能赐我一只。他不是普通的沙鼠,而是一只整洁、勇敢、有趣、富有冒险精神又友善的沙鼠。
最终,我的父母买了只沙鼠送给我当生日礼物。他真可爱,这就是我原本想要的一切。
不过这只是开始。
一天傍晚,沙鼠来我们家几天后,我把手伸进笼子抓住了他。我猜他当时不想被人抓着,因为他狠狠地咬了我的手指,害我鲜血直流。
我赶紧松开手把手缩了回来,关上了笼门。他盯着我,我也盯着他,突然我大哭起来。
这次袭击事件发生在家里的鸡尾酒会时间,我猜大人觉得整件事情很有趣。在给我贴上创可贴之后,他们就继续喝酒去了,我则独自回到房间。沙鼠看着我,我也看着他,我对当时的境遇感到越来越不开心。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沙鼠辜负了我,他背叛了我!再就是因为羞愧丢脸。为什么没有第二个人对于发生的这件事感到惊讶?第三则是因为大人对我的痛苦无动于衷。我受伤了,却没人在乎。
看起来好像只有一个解决办法了:我得离家出走,离开这只沙鼠,逃离这不堪的境遇。我走到壁橱前,爬上椅子,找到了我的行李箱,把几件衣服塞进去,拉好拉链,然后拖着它朝门口走去。至于要去哪,以后再说,现在我必须得走。
那时,我们住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夜,我才走了50米就停了下来。那儿有座房子,是我的家,笑声从里面传出来,大人们还在喝酒。没有人意识到我离家出走了。我原以为离开家,我的痛苦就会不见了,可离开了家我的情况也没有什么差别。那么我要去哪?我的生活一直都是在那所房子里度过的,尽管住在房子里的其他人并不总能懂得我的感受,对我的遭遇感同身受。
后来,我的父母告诉我,其实他们看到了我离开,还一直透过窗子观察我。他们认为,与其把我哄回来不如等我自己回来。关于这件事的细节他们总是说得含含糊糊。接下来发生的事他们记不清了,不过很显然,我回家了。很快,这件事成了家庭趣闻之一,是关于我的最好笑的故事之一,威尔(Will)被他的沙鼠咬了,然后收拾行李一走了之。哦,那只沙鼠后来在我家安安稳稳,我必须天天喂他吃食、打扫他的窝,给他水喝。但我们从没有真正建立起感情。我甚至不确定沙鼠是否能和人类建立情感联系,成为哥们儿。
幸运的是,这次不幸的遭遇丝毫没有减弱我对精灵鼠小弟的喜爱。毕竟斯图尔特是一只会驾船开车的老鼠,不是沙鼠。而且他还是个虚构的人物角色。就算情况不是这样,我也不会因为一只邪恶的沙鼠而让所有的啮齿动物来背黑锅。养沙鼠的痛苦经历并没让我对斯图尔特有更多了解。不过,后来我确实会时不时地思考我们各自离家出走的决定。斯图尔特离开家时,是去有目的的寻找,而我离开家,完全是为了逃离。当一个人想要逃离某些事物时,往往很难摆脱,尤其当你想要摆脱的是你自己的行为的时候。
《精灵鼠小弟》是怀特写给孩子们的第一本书。在那之前,他为《纽约人》(The New Yorker)杂志和《哈泼斯》(Harper’s Magazine)月刊工作,是美国最受尊敬的散文家之一。(后来,他与威廉• 斯特伦克 (William Strunk Jr.)合作,合著了被公认为是最好的作家写作风格指南的《英文写作指南》(The Elements of Style)。他之后又创作了两部经典童书:《夏洛的网》(Charlotte’s Web)和《吹小号的天鹅》(The Trumpet of the Swan)。
在1939年2月写给当时纽约公立图书馆首位儿童书籍管理员安妮•卡罗尔•摩尔(Anne Carroll Moore)的信中,怀特写道,他已经为一本童书创作了多年,而且只是在生病的时候才会写作。他坦言,自己对于创作童书心怀恐惧,因为“写童书很容易就会写得很肤浅,人物性格反复无常或只是可爱让人陷入一种莫名其妙的古怪脾气和胡思乱想中。除非发着烧,否则我没有十足的勇气在这样危险的领域里做探索,我都对自己没有信心”。
两周后,他向编辑寄送了小说初稿,还附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写道:“这或许看起来是本儿童读物,但其实我觉得谁都可以读。”
《精灵鼠小弟》成书于1943年,并于1945年出版。不过从《E.B.怀特书信集》(Letter of E.B.White)中,我们能够看到一直鼓励支持怀特的摩尔,试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十分失望的,甚至向编辑要求这本书“一定不能出版”,同时她还写信给E.B.怀特的太太凯瑟琳•怀特,请求她说服丈夫不要出版此书。
不过怀特和他夫人并没有这样做。书籍正常出版,仅英文版就卖出四百万册。
关于书中开放式结尾的可能性,怀特在写给一名教师的信中提到这让他“备受折磨”,“并不是因为我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对,而是因为孩子们往往希望生活是确定而圆满的”。
怀特继续解释道:“我让斯图尔特继续寻找的原因(如果必须要找原因的话)是为了暗示,寻找过程本身比最终找到这个结果更重要,一段旅程要比简单的直达终点更重要。虽然这个观点过于庞大,对孩子们来说太过抽象、很难理解,但无论如何我还是把它抛了出来。”
怀特拒绝了为《精灵鼠小弟》写续集的所有请求。主人公的寻找需要保持开放性的结尾。我从来没有想过写一个封闭式的结局,因为我并不在乎斯图尔特最后是否找到了马佳罗。让我着迷的也不是斯图尔特那如奥德赛般的冒险历险过程,而是他在此过程中经历这些事情时的所作所为。书的结尾,斯图尔特跳上汽车,向北开去。怀特写道:“太阳刚刚翻越右边的山头,他向前望去,看到在他面前展开的广袤土地。路似乎还很长,但是天空如此明媚,他隐约觉得,他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这个开放式的结局,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最美的结尾方式之一。
受到斯图尔特寻找的旅程启发,我悟到了几条人生哲理。
要尽量去寻找而不是逃避。
要尽量像斯图尔特那样随时保持礼貌,即使你所失去的让你感到痛苦,也要尽量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就像斯图尔特被扔在垃圾驳船里将要被倾倒进大海时的表现一样。
要尽量穿着得体。(在这点上我做得很糟糕,一次,一个朋友跟我说:“你的衣服穿得很好。”但英语并非他的母语,后来他解释说他的意思其实是我都快把这些衣服穿烂了。)
要尽量像斯图尔特那样勇敢,就像他驾驶小船取得胜利时那样足智多谋。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量保持愉快和乐观的态度,不管即将面对什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精灵鼠小弟》去寻找吧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