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读后感——农耕文明符合当今的互联网思维

原创: 畅读姐

严歌苓的作品有个特点,她自己的感悟太多。对于扶桑的描写和刻画,说她承受苦难,我赞同。说她享受苦难,我不同意。

扶桑不是没跑过!所以,扶桑不是没有抗争,就像她那一盒子纽扣,她的抗争是一种静默的形式。

别人都在奢望被人娶走,但她们却早死了。扶桑呢?呆呆的,仿佛一个安静的宠物,却一直活着。

在我看来,脱离是一种奢望。扶桑清醒的看明白了。扶桑接受这些苦难,而且看起来享受着苦难。为什么?因为扶桑能够看清!扶桑自始就是奴隶,不管在哪片土地。无论是婆婆家,还是金山城,奴隶和奴隶没有本质区别。

奴隶,要么活,要么死!死容易,活难!既然想活,怎么活?庄子说:安时而处顺。

作者以扶桑在疼痛中迎合引申出灵魂与肉体的评价,我是同意的,因为只有凌驾于肉体之上,灵魂之眼才能看到这无二的世界。

但说没了残酷与恶意,扶桑便暗淡的如任何一个普通女人,这里克里斯的价值观我不认同。我想若克里斯真爱扶桑,便该舍弃扶桑那吸引他的病态美感。就像《新白娘子传奇》里小青拍出的那个“忘”字——从此我们天各一方,但我知你安好,我便幸福了。

另外一个,书中多次提到种族问题,恐怕这才是作者真正想写的。书中多次提到要灭绝这些黄种人,后来变成赶出这些黄种人。 在我看来这显露了书里面所谓的优势种族的劣性。因为他们不相信改变,只相信消灭。但是他们不知道一个道理:消灭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异想天开和自不量力。如果脑子里想着灭绝,那便只有失败一个结果,并且要和挫败感为伍。如果脑子里想的是改变和融合,那么注定要成功,并且享受到的是成就感。但是显然急脾气是受不了缓慢的改变和影响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直接从金矿里拾取,或者是压榨和掠夺。

现在都提互联网思维,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我理解的是一种无限——机会的无限、网络资源的无限、市场的无限——共赢的价值观。

我们中国之所以能够拥有几千年的连续历史,并且成为多民族和谐发展的国家,正是因为我们有农耕思想作为支撑——我们相信土地,土地能够给我们一切——只要我们肯付出勤劳。所以我们相信人可以互相改变、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互相进步、互利共赢的——只要我们努力。

这与现代的互联网思维非常像,互利共赢。

要知道如果你专门去做,那么你不可能消灭任何事物,因为世界是无限的,所以该学着努力的去与它和谐相处,这样你才有机会享受其中、畅游其中。

所以,扶桑的呆是一种思维的高格局。她以一种被动的姿态,表达着一种东方哲学——不争、不讼!就像土地一样,不抱怨,不索取,却一直给与。天上给太阳还是给风雨,她都承受。然后土地还尽可能的去馈赠——给出她所能长出来的一切。

在我看来,扶桑在疼痛中迎合,去寻找快乐,这不光是一种承受,也是一种共赢的潜在思维。包括她和大勇的结局,和克里斯的结局,莫不是一种她所能给与的两全其美的样态。

克里斯家族信奉:“沉默使人诚实,诚实使人自尊”。而他们的沉默,不过是对自己卑劣的承认,他们不让虚伪的谎言或者肮脏的真相说出来,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的自尊中意淫。

“我们本性不改的埋头苦干,像在最贫瘠的金矿上,用淘箩淘金的中国人那样以最原始的手段聚集财富。我们的财富向灰尘那样增长,那样微博的增长。辛勤和忍耐串起了我们这五代黄面孔移民。”——摘自《扶桑》

作者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历史画卷,那些血肉,化作历史。同样的种族主义题材我想到了《汤姆叔叔的小屋》。

落后而挨打的,其实不是只有我们一个国家。今天,我们却能够独树一帜的强大起来,正是源自于我们独特的韧性,还有我们根深蒂固的农耕文明的哲学内涵做支撑,我们总是能够活下来,因为我们相信土地,相信自己的勤劳。所以我们可以无数次爬起来、站起来、强起来!

《扶桑》里面,描写了白人面对我们的那种焦虑感,他们把我们说的一文不值,但其实给我的感觉却是他们在害怕我们。或许他们心里认为我们是该被奴役和统治的,但他们却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行为全部来源于我们的理性选择。这一份理性,也使得我们更加的隐忍。要知道这种理性对他们是颠覆性的,因为他们发现他们根本没有在奴役我们。所以,或许这正是《扶桑》里面白人的那种焦虑所在。

我们发明了火药却从没想着,用它去侵略和掠夺,因为我们的农耕哲学让我们拥有的是互利共赢的思想,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想法。

《扶桑》其实一直在探讨民族主义,而我认为,这些对我们的偏见是我们农耕文明没有被精准的表达和输出,而造成的一个误解。

我们的韧性、隐忍和承受,被视为异类,其实是我们没有被理解,特别是当时我们贫弱。没有人会去试图了解弱者,更没有人相信弱者有什么好的哲学或者思想内涵。

没有人愿意去思考一下,这几千年来,我们的土地教给我们的道理——风来雨来日头来,长瓜长豆长粮食。我们从来学会的就是靠一双手,土里刨食。

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这是我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下,总结出的大自然的法则,我们从土地那里学会了承受,大自然有他的法则,我们改变不了,所以我们总结出规律,为了更好的承受,更为了可以为我所用,这是一种共赢的思想。当然,也没有人相信能从弱者那里共赢什么!

我们为什么相信“人定胜天”的道理,因为我们想胜天,我们敬畏天,然后了解天,这也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哲学里,敌人只有“老天”。而民族主义者们,敌人便真真正正的是人,是别的民族、别的种族,这是多么虚弱的立场和观点!但是,弱者的信仰只会被强者当做愚昧。

有人把农耕文明当做羊性,就像《扶桑》里对于沙和海的表述,海可以肆虐,却终归由沙来托举。我们从土地上学来的哲学,是一个道理,土地她不抱怨,她看似在承受,但她却也最富有、最强大,因为她总是利用起风雨和阳光,孕育出生命来。没有土地,风便是风,雨便是雨,阳光便只是阳光。有了土地,他们便可以孕育生命。可是,没有人会把这种奇迹和弱者联系在一起。

所以,我们必须要强,不惜代价的强。我们中国正在日益强大,但我们不能停下来,因为我们还要更强!超级强!

因为只有强者,才有人愿意去理解我们的哲学;也只有强者才能靠着自己绝对的实力,让对方好好跟我们谈互利;也只有强者,才有人愿意和我们想办法共赢。

也只有我们够强,我们每个人才可以真真正正的为人,真真正正的生活,真真正正的享受人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扶桑》读后感——农耕文明符合当今的互联网思维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