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她是一个复杂的角色。如果只想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她,很可能会是管中窥豹。

她既“感情用事”又“切实际”;既尽显无知又饶有文化;既愚蠢又精明;既要享受肉体的快感又要享受灵魂的安宁……

她,就是包法利夫人。

5月27日,大庆书友会线下精品读书会——王鸿达主讲外国文学经典名著系列读书会第七讲“福楼拜和《包法利夫人》”在市图书馆开讲。

“福楼拜的父亲是一位外科医生,从小在医院环境中长大的他,对解剖尸体习以为常,并与宗教格格不入。而他笔下的包法利夫人爱玛的丈夫就是医生,她追求幻想,与世界格格不入……福楼拜曾说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作者经历与作品的关联性、作品刻画的人性弱点,在王鸿达的解读中逐步清晰。

一位能站在女性立场体察的作家

“他竟然能把女性写得这般好?!”读书会现场,有书友提出疑问。

“他是一位能站在女性立场体察女性的作家,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有关。”王鸿达说。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为人腼腆,特别是在女士面前。他一生没有婚娶,但感情生活丰富多彩。

1846年7月,福楼拜在巴黎结识了女诗人路易丝高莱,她很快成了福楼拜的密友和情妇,友情持续了十年,留下大量信札,是研究福楼拜创作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他生命中有五个重要女性:爱丽莎·施莱辛格、福寇夫人、路易丝·高莱、玛蒂尔德公主和朱丽埃·赫尔贝尔。特别是他对施莱辛格夫人的初恋,代表了他“整个生命中的一项伟大的爱”和“唯一的激情”。

“个人情感生活带给他的是对女性的理解,也成就了他的这部作品。”王鸿达说,从福楼拜的经历看,与这些女性的交往让他对女性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有了深入了解。

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是极不容易的:花了四年零四个月,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正反两面的草稿写了一千八百页,最后定稿不到五百页。

这部作品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也成为福楼拜的代表作。“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完全体现了女性视角。”王鸿达说,在爱玛复杂的个性之上,她所追求的并非爱情,而是幻想。她幻想的,是绝美的爱情,和从爱情生出的幸福。她憧憬着欢愉、激情、陶醉这些在书上看到的字眼,能在婚姻里包裹着她。”

永不知足是人世间最长久的苦刑

“《包法利夫人》是要告诉我们,学会控制自己内心的幻想吗?”读书会现场,王鸿达抛出“橄榄枝”。

“回答之前,我们得先思考,为什么爱玛会如此沉迷于她的幻想。在我看来,爱玛除了幻想,并没有太多其他的选择。当来自乡下的爱玛受邀参加了沃比萨尔的聚会,目睹了上流社会的风光高贵,和骑着黑马的子爵的潇洒脱俗,没有理由不魂牵梦绕。爱玛对美好的追求体现的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

爱玛的悲剧,看似源于对美好的追求无法实现的窘境。那么,如果爱玛能心满意足地达成心愿,是否结局将不再悲剧?

张爱玲说:“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一抹蚊子血,白的依旧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久而久之,白的便是衣服上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朱砂痣’。”王鸿达说:“对于爱玛来说,即使她真能和梦中的那位子爵在一起,她会幸福吗?显而易见,子爵也只是她生命中的又一个蚊子血和饭黏子罢了。欲壑难填,永不知足,这是人世间最长久的苦刑。”

人都无法摆脱媚俗的阴影

读完《包法利夫人》时,许多书友有如释重负之感:幸亏我没有像她那样,我也不会像她那样。

但王鸿达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这种对爱玛的优越感,是不存在的。

“福楼拜曾说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这句话并不难理解。福楼拜是个有点病态的完美主义者。他笔下爱玛对幻想的追求,与世界的格格不入,都像是他对自我的表达。但是,与其说这些是福楼拜和爱玛的缺点,不如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人性弱点。正如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所写到的,我们所有人,都无法摆脱媚俗的阴影。”王鸿达说,幻想的欲望、认知的局限、信仰的羸弱,叛逆的本能、不知足的心态……或许我们该思考一下,和爱玛相比,是否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爱玛的悲剧,来自于人生虚无的本质。“在此书中,人生虚无的讽刺场面屡屡出现。比如爱玛一直憧憬的情人,是骑着黑马的高贵子爵,可她所真正遇到的情人,或是卑鄙小人,或是猥琐懦夫;比如爱玛锱铢必较的本性,让她为每个小钱争执,可最后她却因为破产而自杀;比如爱玛历经漫长的痛苦毒发身亡时,她的两位情人,一位在打猎散心,一位在安然睡觉……这般种种讽刺意味,都在印证着福楼拜说过的那句名言:‘我所欣赏的观念,就是绝对的虚无。’”在王鸿达看来,爱玛的悲剧是超越时代的。但如何面对人生的虚无,福楼拜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解题,而是让读者们能有属于自己的深度思考。”

原创: 潘爽 大庆书友会读书会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