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
原著 | 是枝裕和
解读 | 小女贼
什么时候一个父亲能真正成为一个父亲?
是从怎样的一刻起,一位父亲能够真正担得起“父亲”的称号?
日本电影大家是枝裕和曾因为工作一个半月未回家,再见到小女儿,发现孩子对自己十分生疏。
离开家,孩子甚至客套地说“下次再来啊。”
那一刻他重新审视父亲这两个字。
小说《如父如子》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诞生,原本幸福的良多一家,有一天突然被告知,自己养了6年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医院发生医疗事故,抱错了。
全书就从父亲良多的视角,围绕事故本身,从被告知,到接受处理,再到反思终结,讲述着他对父子情谊的转变。
是枝裕和,被誉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特别擅长从孩童视角还原大人触及不到的生活真相,恰恰是这点,看似刻意的情节,没有激烈冲突,更多的是细腻写实的生活温情,触动人心,引人深思。
这样一场医疗事故,当血脉撞上羁绊,当原先笃定的父亲身份开始动摇,他们选了什么?
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这位父亲的世界。
飞来横祸,幸福生活被打乱
野野宫良多是个传统意义上的成功男人,在被称为“超级建筑公司”的日本五大建筑公司之一任职,爱人绿温柔贤惠,6岁的儿子庆多可爱懂事。
良多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虽然工作忙碌,但晚上悠闲也会陪儿子一起练钢琴,每每这时绿就在厨房和着父子俩的钢琴声做饭,一家人很是温馨。
最近他们一家最重要的事,就是帮庆多落实小学名额。
学校录取率很低,不仅要做行为测试,父母还要陪同面试。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一通来电,打破了所有的美好。
一天,绿接到了一通电话,是绿生产时的医院打来的,没说具体事由,只说有事情要谈,口气严肃。
得知律师会陪同参与,良多也不敢小觑,但揣测的最坏结果只是输血导致的疾病感染。
直到会面,“孩子可能抱错了”几个字还是结结实实震惊到了良多和绿。
医院接待他们的人说:“当时一起出生的有三个孩子,有两个孩子报错了,庆多是其中的一个,具体结果得看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的过程是痛苦的,孩子根本意识不到发生了什么,一味的沉浸在父母陪同的欢乐里。
结果是在医院一起查阅的,良多颤抖着翻到最后一页,蓝色字体书写的结论,绿和良多看了一遍又一遍。
“不存在生物学上的亲子关系”这几个字像刻在良多的脑子里,挥之不去。
开车回去的路上险些出车祸,猛然刹车的一瞬间,良多用尽全力一拳砸在了车窗玻璃上。
憋了很久的绿在听到丈夫喃喃自语“果真…如此吗..”时,失声痛哭。
至此,这个温暖家庭的平静生活将彻底被打乱。
回归现实,选了血缘
养了6年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医生建议双方家庭先见面。
两个家庭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医院方的工作人员在旁陪同。
良多比约定的会面时间早了二十多分钟,另一个家庭却晚了十几分钟到,还未见面,远远就听见男人辩解,女人埋怨的对话声,夹杂着关西口音。
男人叫斋木雄大,女人叫由加里。
夫妻两个经营一家电器店,除了抱错的男孩,家里还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双方简短寒暄后,交换了孩子的照片,那是绿第一次看自己的孩子,不过照片太不清晰,绿丝毫看不出孩子和自己和良多的相似之处。
于是良多在医生离开后,约定私下见面,带上孩子。
和孩子会面的那天,雄大一家依然迟到,第一个打招呼的就是良多的亲生儿子斋木琉晴,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然后便是雄大家的老二,老三。
相比较他们而言,庆多要害羞得多,一直躲在绿的身后。
琉晴很是活泼,带着弟弟妹妹在游乐区打闹,很快庆多也和他们玩成一片。
两位母亲,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彼此孩子的细碎日常。
良多反复比对着琉晴和庆多,第一次产生复杂的情绪,不知如何处理。
医院方建议直接交换,趁孩子还小。
领导上山知情后,建议良多“索性两个都争取过来。”
丈母娘建议养子不比血缘差。
律师好友表示,不用太急,可以先处理完和医院的纠纷再做决定。
没想到的是,开庭那天,另有真相。
原本庭审就差确定赔偿金额那步,当时的接生护士却突然出面,坦言不是医疗事故,是刻意为之。
护士讲述当时的场景,因为自己和继子关系不和,恰巧看到良多家庭太幸福,所以产生嫉妒,实施报复。
伤痛加剧,但结局无法改变。
到了必须做抉择的那刻,良多想到了父亲常挂在嘴边的那句“父子啊,就是这样,即使分开生活,还是会像。”
他选了传统里最看重的“血缘”,决定换回琉晴。
看懂“父亲”涵义,达成和解
绿得知这个结果后,很是崩溃。
她像彻底变了个人,对待良多也变得越发冷淡,有时还像魔怔般自言自语。
关键这还不是最为难的,6岁的孩子早有了自己的脾气,亲生儿子琉晴换到家后,如何也适应不了。
琉晴开始叛逆,反复挑战良多的管教,将牙膏涂抹在镜子上,还当着良多的面乱弹钢琴。
他拒绝喊良多父亲,还故意画养父母一家人的画像标明父亲母亲,看似尘埃落定的结局背后,幸福家庭再回不去,分崩离析。
良多一改温顺常态,喝多酒后跑到毁掉自己家庭的护士家中,讨要说法。
开门的正是护士,家里还有她的继子。
良多想到护士当时报复的原因,就是因为继子和自己不和。
越想越气的良多忍不住摇晃护士肩膀,问她凭什么用这点钱就想消解自己的罪恶感。
没想到的是,护士还没回话,男孩就义无反顾地挡在了护士面前。
良多看着男孩,就是一声呵斥:“跟你没关系。”
男孩却拼命抵抗回道“那可是我妈啊。”
这位养子的义无反顾,没有丝毫装腔作势的眼神震醒了良多。
一个男孩条件反射的举动,不过是真心实意地想保护自己的“继母”。
那一刻,固执了三十多年的良多突然觉得自己错了。
血缘从不是至上的,朝夕相处的真情不该被忽视。
睡不着的良多翻看相机里的照片,意外发现庆多偷偷拍下的自己。
有刷牙的良多,有睡着时只拍到脚的良多,这些都是“庆多记忆中的爸爸”,良多突然发现,这场医疗纠纷里,受伤的从不是自己,而是孩子。
至始至终,孩子对自己的爱毫无保留,从未动摇。
最后终究是开车将庆多换回。
一场医疗变故,一场自我救赎,如父如子的追逐里,良多终于明白了父亲的意义。
比血缘更重要的,是朝夕相处的陪伴
李宗盛在《新写的旧歌》里唱:“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
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觉得血缘先行,结果英剧《梅尔罗斯》中,男主因从小被虐待,血缘终究没能救赎彼此。
相反的,电影《雄狮》里,被拐走的男孩,因为得到很好的爱,丝毫没有因为血缘和养父母产生嫌隙。
席勒说过: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于血肉关系。
慢慢我们终究会明白,所谓父子一场,本不该从父亲自身出发,只有当一个孩子接受和承认你为父亲,你才能成为父亲。
这时再看血脉和陪伴,从没有先后次序,只有归属感是占第一位,给予家庭最合适的系统才能让爱平稳地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