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钱锺书写完《围城》后,邀请妻子杨绛在扉页写一句点睛之语。
于是杨绛写下:“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生活之中,处处皆是围城,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间,便被困在怪圈之中,迷失了自我,丢失了方向。
人生唯有识破围城,打破围城,闯出围城,方可寻得一份清醒,找到更加广阔的世界。
走出名利场的怪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是甜美的糖果,人人皆向往之,却亦是人生的枷锁,生命的围城。
《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便是困在了名利场的围城中。
他在外留学多年,实际上却是不务正业,四处游玩。为了归家时的面子好看,他便花钱买了一个假文凭。
回国后,地方小报记者的一声声“博士”的夸赞让他仿佛身在云端,“感觉身心庞然膨胀,人格也伟大了好些”。
然而,虚荣心撑起的光鲜亮丽却持续不了多久,他去大学教书后,博士文凭作假被校方发现,他做名教授的美梦就此破灭。
在人生的浩瀚洪流中,方鸿渐被眼前的名利所扰,被生活牵着鼻子走,最终弄丢了自己的初心。
一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在名利场的怪圈中流连忘返,却忘记了自己要的是什么。
与方鸿渐不同,著名编剧刘和平就是一个颇有定力与静心的人。
从《雍正王朝》,到《大明宫词1566》,再到《北平无战事》,刘和平写遍了历史正剧,得遍了国内的最佳编剧奖,经过他手的每一个笔下人物鲜活饱满,回味无穷。
外界对刘和平的评价是:在编剧界,刘和平走的是一条路,其他人走的是另外一条路。
获得这样的成功,刘和平第一个戒掉的就是名利之心,因为没有名利之心,才能几十年潜心创作,才能不断突破,找到更好的自己。
追名逐利不难,难的是跳出名利场,以清醒的目光,用沉淀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去追寻真正重要的事情。
愿终有一天,执念消退,你终将走出名利的围城,迷雾中生出新的自己。
告别心中的狂傲
钱钟书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优渥。他从小就记忆力过人,阅读广泛,还精通法文、德文、日文、意大利文多门语言。
正因为他的过人之才,年少时的他,非常轻狂。
他每回上课的时候,从不记笔记,每次开始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带一本闲书,一边听讲,一边看闲书,即使这样,他的成绩依然是全班第一。
他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时候,被保送研究生,继续攻读外国文学,这个时候的他,却拒绝了邀请,不可一世地说,清华大学没有一个老师可以当我钱某人的导师。
年少时的他虽则有才,却口无遮拦,得罪过很多人,治学也往往存着一份虚浮之气。
狂傲与孤高不知不觉间在他心中筑成一道墙,让他迷失在盲目自大的泡影之中。
可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却越来越低调、谦虚,当他晚年的时候,他和杨绛远离尘世之外,专心治学。
当有记者想来采访他的时候,他委婉地拒绝了,风趣而幽默地说:“假如你吃了鸡蛋,觉得很不错,为何又要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晚年时,有出版社要给他出合集时,他也是不肯的。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并不是什么大师,也不应该享受这样的待遇。
钱钟书先生的一生,从年少轻狂到晚年时的豁达谦虚,正因他告别了心中的狂傲与孤高,才收获了平和而纯粹的内心,踏踏实实地做出一份大学问,走出人生的大境界。
人生真正的智慧,是走出自我膨胀的围城,真诚地面对自我,谦逊地面对他人,一步一脚印地成长。
走出人生的舒适圈
30岁那年,村上春树经营的酒吧搬到了市中心的好地段,生意蒸蒸日上。
一间收入可观的小酒馆,闲时看书听音乐,生活平静而舒畅,日子本可以这样毫无波澜地过下去。
直到有一天,村上躺在神宫球场的外场席上,喝着啤酒看棒球比赛。
一个念头在清脆的击球声中冒出来:“没准,我也能写小说呢!”
深夜,村上春树将厨房收拾干净,告别过去小酒馆的舒适生活,开始走上孤独、艰苦却自由的写作之路。
从此,在每个妻子睡下的夜晚,村上就在吃饭的桌子上唰唰地写,直到完成了自己的首部小说《且听风吟》,走上了写作之路。
正是凭着这种走出舒适圈的勇气,世界上少了一位平凡的酒馆老板,却成就了一位几乎重新定义了日本文学表达方式的作家。
有一种围城,是让人心生惰意的“舒适圈”。很多人容易圈在一个早已习惯的小小世界里,丧失了不断探索与出发的勇气。
而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是沿着心之所向不断出发,不断找寻,不断和崭新的自己相逢。
愿你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不再停在原地,困在名为“舒适”的围城之中,而是勇敢出发,活出最真实而美好的自己。
生而为人,无往不在围城之中。而这些逃不脱的人生围城,大多是自己造的。
愿你放下名利的纠缠,告别心中的狂傲,踏踏实实地努力向前,不留遗憾地活出自我,终将迎来围城外的美好人生。
最重要的是,请记得始终用一颗清醒的心,观世界,观自我,活出想要的样子。
今天,我们探讨了走出人生围城的三步曲,那么在婚姻中,又该怎样击破围城,收获稳稳的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