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
原著 | 汪曾祺
解读 | 安梳颜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忙不完的事情,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家务,各种各样的忧虑,围绕在我们身边,琐碎的如一地鸡毛。
但其实,不是生活无趣,而是你失去了有趣的能力,放弃了那些让自己更有趣的生活方式。
懂生活的人,无论在哪里,无论面对什么,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正如这本《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告诉我们的!本书作者汪曾祺,是作家里面的美食家,美食家里的生活哲学家,是真正懂生活,有滋味的人。
而这本书写家常小菜,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不仅谈吃,谈风俗礼仪,更谈情怀。
在汪曾祺的笔下,美食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去看看有滋有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享受美食的乐趣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汪曾祺不仅喜欢吃,懂得吃,更懂得做,还懂得写吃的。
从家乡高邮的鸭蛋到北京的豆汁儿,到湖南的腊肉到南方野菜,他都要追究,琢磨一番,并时常发出感叹:我能吃,我很爱吃,人间种种清香,应该品尝。
当然,汪曾祺也确实是如此做的,全国各地的食物他都会去尝尝。
例如内蒙古的手抓羊肉。汪曾祺认为最好吃的羊肉都在内蒙古,因为那里的羊吃了草原上的野葱,生前已经把自己的膻味解了。
他爱吃过草原上的白煮全羊,整只羊放在锅里,只煮45分钟,这是为了照顾远方来的汉人客人,多煮了15分钟,如果是草原人自己吃,只煮半小时,然后每个人用刀割取自己中意的部位,沾一点佐料吃。
羊肉带生,一刀切下去,会汪出一点儿血,但是鲜嫩无比,内蒙古人说,羊肉越煮越老,半熟的才容易消化,也能多吃。
在招待与宴饮中,食物是有温度的,能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能治愈人心。
食物治愈的力量并不在于它的美味与昂贵,而是在于你对待它的那份心意。
昆明的米线,是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吃的最多的东西。
米线洁白,光滑柔软,这种东西做出来的时候就是熟的,只需放入配料,加一点水烧煮,即可食用,昆明的米线店都是带把儿的小铜锅,一锅只能煮两三碗。
昆明的街头有各种各样的米线店,汪曾祺吃过青云街的一家羊血米线,大锅两口,一锅烧水,一锅煮着生的羊血。
羊血并不凝结,就像是一锅嫩豆腐,米线放在漏勺里,在开水锅中冒得滚烫,舀一大勺羊血盖在米线上,浇芝麻酱,撒上香菜蒜泥,加上辣椒酱,那真是难得的美味。
各地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大家的口味也就不一样。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
汪曾祺曾经夸下海口,说自己什么都能吃,为此挨了捉弄。
汪曾祺原来不吃香菜,觉得有臭味,但是,有人请他去吃面,弄了一大碗凉拌香菜,并对汪曾祺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
汪曾祺一咬牙吃了,结果意外的好吃。从此,他就可以吃香菜了,后来到北方,每当吃涮羊肉,调料碟里总是要撒上大量的香菜。
有些东西自己可以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
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因为懂得尊重并珍惜食物的人,生活才会珍惜你。好好吃饭,享受美食,就是你积极生活、用心爱人、善待自己的最好证明。
体味喝茶的乐趣
汪曾祺的祖父喜欢喝茶,祖父生活节俭,喝茶却颇考究。
他喝龙井,茶泡在一个深绿色的扁肚子的宜兴砂壶里,用一个细瓷小杯倒出来喝。他喝茶喝的很浓,一次要放半壶茶叶,喝的很慢,喝一口还要回味一下。
那时候祖父每天早上给汪曾祺讲解一章论语,有时会去拿另一个杯子,让汪增祺喝一杯他的茶。
真香!从此以后汪曾祺就知道龙井好喝,汪曾祺喝茶喝的浓,跟小时候祖父的熏陶也有点儿关系。
所以他喝茶喝的很勤,一天换三次叶子。每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做水沏茶。
但是他对喝茶其实是个外行,毫不讲究,对茶叶不挑剔,青茶,绿茶,花茶,红茶,乌龙茶,只要有就会喝,茶叶大多是别人送的。喝完了一桶再开一桶,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喝蟹爪水仙。
但是无论什么茶,总是要挑好一点的喝,太次的茶叶只好留着煮茶叶蛋。
汪曾祺不喜欢喝太烫的茶,沏茶也不爱满杯,因为他的家乡认为给客人斟茶斟酒,酒要满茶要浅,茶真的太满,是对客人的不敬。
抗日战争时期,汪曾祺在昆明住了七年,几乎天天泡茶馆。汪曾祺在昆明喝过大烤茶,把茶叶放到粗陶的烤茶罐里,放在炭火上烤得半焦,倾滚水,茶香扑人。
老北京早起都要喝茶,把茶喝通了,这一天才舒服,无论贫富皆如此。
1984年,汪曾祺在北京午门历史博物馆工作。
馆里有几位看守员,岁数都很大了,他们上班后都是先把带来的窝头片在烤盘上烤下,然后轮流做水沏茶,茶喝足了,才到午门城楼上的展览室里去坐着。
他们喝的是花茶,北京人爱喝花茶,但汪曾祺却不太喜欢花茶,但好的花茶例外,比如老舍家的花茶。
老舍先生一天都离不开茶。他到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中国人爱喝茶,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壶,可是老舍刚沏了一杯茶,还没喝几口,一转脸就被服务员给倒了。
老舍先生很愤慨的说,你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吗?
一天喝茶喝到晚,也许只有中国人如此,外国人喝茶都是论杯的,难怪那服务员看到多半茶杯放在那里,以为老先生喝完了,不要了。
喝茶就如品人生一样,杯盏间寻得一种人情与温度。
感受做饭的乐趣
汪曾祺因为会做菜,闻名海峡两岸,因为有好多位台湾朋友在他家吃过他做的菜,大加宣传。
但其实汪曾祺大菜他做不了,能做的只是家常菜。
例如淮扬菜煮干丝:大白豆腐干片切薄片,再切为细丝,鸡汤里加火腿丝,鸡丝,冬菇丝,与虾子同熬,最后下干丝,加盐,略加酱油,微微变色,煮两三下,加姜丝即可上桌。
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夫妇到北京来,中国作协突发奇想,让汪曾祺在家里做几个菜招待一下他们,汪曾祺做了几道菜,其中就有一道是煮干丝。
聂华苓吃得非常开心,最后连煮干丝剩下的一点汤都端起来喝掉了。
还有一道烧小萝卜,台湾作家陈怡真到北京来,指名要汪增祺做菜,汪曾祺给她做了几道菜,有一道是烧小萝卜,汪曾祺知道台湾没有小红水萝卜,做菜看对象,要做客人没有吃过的才觉得新鲜。
那几天赶上北京小萝卜长得最好的时候,陈怡真吃了赞不绝口。
其余的菜如冰糖肘子、腐肉、水煮牛肉、干煸牛肉丝、冬笋、雪里炒鸡丝、清蒸黄花鱼、炒玉米粒等等,汪曾祺都会做。
汪曾祺认为做菜要爱琢磨,就像苏东坡所说:“忽出新意”,要多吃多问,多看多做,一个菜得烧几回才能掌握咸淡火候,但更重要的是要赋予想象,想得到才能做得出。
汪曾祺曾用家乡的凉拌荠菜做法做凉拌菠菜,结果也非常好吃。
做饭的第一乐趣是买菜,汪曾祺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
他到菜场要走一路,当然这也是散步,是运动,汪曾祺什么功都不练,只练买菜功。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汪曾祺却喜欢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其次是切菜,炒菜都得站着。对于终日伏案写作的汪曾祺来说,改变身体的姿势是有好处的,当然做饭的最大乐趣还是看家人和客人吃得高兴,盘盘见底。
汪曾祺说做菜的人一般吃菜很少,他自己做的菜端上来之后,每样他只尝两筷子,然后就坐着抽烟,喝茶喝酒,他认为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相对没那么自私的。
写字画画的乐趣
孙犁同志说,写作是他最好的休息,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就像汪曾祺,凝眸良久,欣然提笔,人会在一种甜美的兴奋和平时没有的敏锐之中。
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笔却立,四顾踌躇,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这种快乐是外人所想象不到的。
但是一个人不能从早写到晚,那样就成了一架写作机器,总得岔开点时间做别的事情,给自己找点乐子。
这些年来,汪曾祺的业余爱好除了做做菜之外,还有画画。
汪曾祺画画没有真正的师承,他的父亲是个画家,画写意花卉,所以汪曾祺小时候特别喜欢看他父亲画画,看他父亲怎样布局,画花头,定枝梗,布叶,题款,盖印。
初二的时候,汪曾祺画了一幅墨荷,裱出后挂在成绩展览室里。这是汪曾祺的画,第一次上展览。
他读高中的时候功课很紧,就不再画画,大学四年也极少画画,工作之后更是久废画笔了。
后来的政治运动,他被下放到一个农业科学研究所,结束劳动后倒是画了不少的画。
主要的作品是两套植物图谱,一套《中国马铃薯图谱》,一套《口蘑图谱》,一个是淡水彩,一个是钢笔画。
后来他回北京,到剧团写剧本,没有人知道他可以画两笔。汪曾祺直言,重新拾起画笔,是运动促成的。
就这样他一发不可收拾,重新拾起旧营生,有朋友看见找他要画想挂在自己家里,于是求画的人渐渐变多。
汪曾祺说他的画其实没有什么看头,只是因为是作家的画比较别致而已。
汪曾祺觉得自己的画不中不西,不今不古,是真正的写意画,但有很大的随意性。
他曾经画了一幅紫藤,满纸淋漓,水汽很足,几乎不辩花型,这幅画挂在他的家里,有一个同乡看见了,问这画的是什么?
汪曾祺说:骤雨初晴,同乡端详了一会儿说: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
汪曾祺常把后期印象派方法融入国画,他觉得中国画本来就是印象派,只是他这样做更有意识而已,画中国画还有一种乐趣,是可以在画上题诗,可寄一时意兴,抒发感慨,也可以发一点牢骚。
他给朋友宗璞画牡丹,只占纸的一角,题曰:人间存一角,留放侧枝花。欣然亦自得,不供赤城霞。
有一年洛阳春寒,牡丹迟迟不开,汪曾祺的朋友张抗抗在洛阳等了几天,败兴而归,写了一篇散文《牡丹的拒绝》,汪曾祺给她画了一幅画,红叶绿花,并题一诗:看朱成碧且由他,大道从来直似斜。见说洛阳春索寞,牡丹拒绝著繁花。
汪曾祺自己说他的画,只可以排遣兴趣,抒发感慨,只能自己玩一玩,送别人是不够格的,但是他从画画中感受到了一种本真的乐趣。
他从自然中寻找到美,寻找生命性情的自由表达,他画的花草既不名贵,也不稀奇。只是平常的荷花、茶花、鸡冠花,甚至狗尾巴草。
只有极度热爱生命的人,才能对生活有最细微的体察,才能在微小而饱满的事物中,找到真正的快乐。
以上便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汪曾祺是一个真正的生活家,他这一生波荡起伏,他贪吃,贪喝,贪看,贪玩儿,贪恋人世间的酸甜苦咸。但他绝不摆架子,偶尔现出的小傲娇、小嘚瑟,也带着点孩子气。
贾平凹说他: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而梁文道说他的文字:像一碗白粥,熬得刚好。
他因病离世,离开前他想喝口茶水,便和女儿“撒娇”:皇恩浩荡,赏我一口喝吧。
女儿便同意了,汪曾祺便说 “给我来一杯,碧绿、透亮、晶莹的龙井!”只可惜,龙井尚未端来,斯人已逝。
林清玄曾说:“幸福,常常是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的,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
汪曾祺正是如此!在他的生活中,每一件细微的小事都有其重要的意义,他也持续思考着什么才是生活中美的事物。
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他。
其实,好的生活并不需要很多很多金钱,我们可以学着享受生活,每天早起跑步锻炼,给自己做一顿丰盛的早餐,而不是躺在床上睡懒觉。闲暇的时间,独自一人看看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周末,可以约三五好友一起喝茶、赏景。也可以去菜市场,买回一些食材,做上一桌自己喜欢吃的饭菜,而不是点外卖、床上刷剧、玩游戏。
当然也可以独自去探索未知的美食,去犒劳幸苦工作的自己。
生活有千百种可能,我希望你能把人生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只要你能用心对待生活,就能把普通寻常的日子活出甜味、活出雅致。
努力做个好的生活家,胜过一个空谈的梦想家!
*文:安梳颜,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