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开篇,稻盛和夫写道:“我们现今的生活纷乱如麻,正处于前途未卜的不安分的时代,而正是处于这样的乱之中,更要重新审视人生的活法。”
这段日子,受疫情的影响,外面的世界越乱,越要静下心来,在宅家的时光里,重新审视人生的活法。
美好的未来孕育于正确的活法之中,你有什么样的活法,就过什么样的人生。
静处以修身
《活法》中说:“所谓修身齐家,就是要抓住那个私意萌动的时候,杂念一出来,就将其灭掉,这才是安身立命的真功夫。”
在这个繁杂的世界里,总是有太多的纷纷扰扰,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数的杂念。
所以,我们要懂得时不时给自己辟出一片天地,静处以修身,方可安身而立命。
在巴厘岛,有一个特别的节日,叫安宁日。
这一天巴厘岛,安静得宛如空城。
这一天里,人们不可以工作,不可以娱乐,不可以出门,不可以聚会。
每个人都要在家里静坐冥思,审视自己这一年的不足与成长。
静下来生活,才能有反思自身的空间,活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疫情之中,宅家生活,其实也是一个让我们静下来,深度思考问题的好时机。
同样是宅家,有的人虚度时日,有的人却抓住时机,读书,学习,思考。
几十天下来,有的人日益颓废,有的人却在自我审视中,活出一个焕然一新的自己。
这其中的不同,就在于能不能让心静下来。
一个人只有静下来,好好观照自身,花时间和自己对话,才能认清自我,看清世界,找到真正让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
节俭以养德
很多人之所以过得不幸福,不是得到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欲望太满,往往成为一种负累。
幸福的生活是有德性的、节制的生活。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居里夫人成功提炼“镭”以后,朋友劝她申请专利权。
“镭”不论对于医疗、科学研究还是公共事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获得“镭”的专利权,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财富。
居里夫人却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
在居里夫人家中,诺贝尔奖章是小孩子的玩具。名利、金钱,在她心中,不过身外之物。
她终其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却得以怀着一颗纯粹的心,与挚爱的科学事业为伴,这难道不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幸福吗?
非淡泊无以明志,我们崇尚节俭,不是说要过多么朴素而清贫的生活,而是摒除多余的欲望,节省时间与经历,去做对自己而言真正重要而美好的事情。
人生在世,不妨也怀着一份视名利为玩具的心态,过节俭的生活,更要修一颗节俭的心。
生活简朴,心境简单,不为名利所累,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
恒志以守心
曾经听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群小蜗牛来到一颗大树下,抬头仰望树梢,每只小蜗牛都有一个梦想:爬到树顶,看看远方的风景。
它们开始一步一步往上爬。可是,树实在太大,而蜗牛实在太小,爬了许久,才移动了一点点的距离,梦想的远方,是那样遥不可及。
小鸟、松鼠、甚至蜜蜂都来嘲笑它们:“放弃吧!你们就是自不量力!”
于是蜗牛们泄气了,没有了一开始的志气高扬,纷纷决定回家休息。
唯独有一只个头最小、动作最慢的小蜗牛,依然还在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着。
第二天,蜗牛们出门一看,那只小蜗牛爬了一天一夜,已经快要爬到树梢了,在日光的照耀下,像一个英雄。
大家又羡慕又后悔,纷纷问道:“你看到了什么?快给我们讲讲。”
可奇怪的是,这只小蜗牛还是笑而不语。
大家这才发现,原来它是个聋子。
我们每个人不就像蜗牛吗,一开始的时候,对于未来都有自己的期许与志向,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困难的到来,渐渐偏移了自己想要的活法。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个“聋子”,避除那些杂音,只是追寻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书中有句话:“当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情。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坚定一份志向,便是守住一份初心,追寻想要的生活。
相信这份意志,追寻这份意志,日日精进,终有一日,心相就会成为现实本身。
《活法》中说:“人生就是一台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人生的主人公。不仅如此,这台戏的编剧、导演、主演都由自己来担任。我们的人生这样自导自演的机会只有一次。”
生活复杂,怀着一颗单纯的心,静处以修身,节俭以养德,恒志以守心,才能活得明白,活得幸福。
人生有千万种活法,无论你选择哪一种,都愿你竭尽全力、真挚、认真地活着,让此生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