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凡尼的早餐》《冷血》《卡波特》读后感:要赫本还是要梦露?

作者:刘轩鸿

杜鲁门·卡波特的著作,传播最广分的有两本——《冷血》和《蒂凡尼的早餐》。
其中《冷血》适合有较为丰富的欧美文学阅读经验的读者,《蒂凡尼的早餐》阅读门槛则较低,阅读快感也很高。女主角赫利魅力四射、娇俏可人。

电影版《蒂凡尼的早餐》中的道具、取景、音乐都很出色,当然,大伙儿最后记住的还是赫本的扮相。

电影《蒂凡尼的早餐》壁纸

尽管这也算一部比较经典的电影,但如果你看看原著就会发现其实电影完全是糟蹋了原著。女主角的人物形象变得单薄、结尾被篡改、俏皮犀利的徐庶风格荡然无存,仅仅成了一部风华绝代的写真。

看在赫本的份儿上,勉强能忍吧。

电影《冷血》壁纸

看完如果对作者感兴趣,可以参看电影《卡波特》,里面着重再现了《冷血》的创作过程。

以《冷血》为最高成就,却以《蒂凡尼的早餐》闻名于世,而且还是借着赫本的芳名。谁说现在是看脸的时代?难道过去就不是了?

村上春树为本书做序言,将赫莉的魅力称之为“纯洁的放荡感”。村上春树特别喜欢、大力推荐的书,比如黑塞的《在轮下》、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托马斯·曼的《魔山》,都是经典著作但是没有一本像《蒂凡尼的早餐》这么通俗易懂,能够一天看完。

本书的其中一个看点在于,女主角的日常生活以及人生选择按说其实处处令人不爽,但卡波特太会写女人了,尤其是太会写魅力四射的女人了,他通过文字塑造了一个比赫本还要光彩照人的形象使得无论她干了多么恼人的事儿你都恨不起来。

在写下本书之前,卡波特与玛丽莲·梦露进行了一次密谈,他们轻松地交谈对性、药瘾、明星、身材、婚姻等等如是的看法并惺惺相惜。

电影版拍摄前,卡波特表示赫本不是他心目中的赫莉。他心里的这个位置是给梦露准备的,可惜当时的梦露因为与肯尼迪兄弟的3P等事件而陷入死亡阴影——她知道的太多了。卡波特的性取向举世皆知,他对梦露是出于美的欣赏,这样纯粹的才子佳人故事终成绝响。

1961年,《蒂凡尼的早餐》大获成功,1962年,梦露离奇死亡。

《蒂凡尼的早餐》中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一直在以轻浮或者深沉的方式,来对抗日常生活那无法消逝的乏味成分。

下期预告:明天是苏联解体24周年,铁背苍龙刘轩鸿将为您介绍一部反动得连我都目瞪口呆若木鸡的书,这本书以资产阶级的视角看待无产阶级,全文不只是谩骂,根本就是诅咒。但这样的人何以没有在苏联被清洗?这样的书何以能够在中国出版?请看下期——《这才叫反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蒂凡尼的早餐》《冷血》《卡波特》读后感:要赫本还是要梦露?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