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人在一起分享《人间草木》是什么感受……

由水韵沙澧读书会主办、李雪书馆协办的“文艺小方桌”活动之“生活的滋味——汪曾祺《人间草木》读书分享会”,在李雪书馆二楼举行。二十多位喜爱汪曾祺文字的读者共聚一堂,分享各自的读书心得。现将参加分享会的朋友的部分心得摘录下来,与君共享《人间草木》的种种滋味……

以上是部分朋友不同版本的《人间草木》封面。

王晓景:世界巨大,我以渺小爱它——

炎炎夏日,恹恹沉闷,随手翻开《人间草木》,仿佛看到一个慈详的老头儿在招手“来和我的花草聊聊天吧”,心中顿觉有趣可爱。老头儿心细。园子里的什么花开了,他总是第一个发现。老头儿嗜吃。他笔下的美食广而杂,高邮的鸭蛋,北京的豆汁儿,昆明的牛肝菌,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四面八方。他将每样食物写的精细,引出不一样的情致,让人咂摸口水的同时又获得常识。老头儿通达。“去你妈的,要你管”和“狗一样乱叫”,让人看得哈哈大笑,坦坦荡荡的人,才能写得出这样粗犷如草木般质朴又野性十足的文字。老头儿悠闲。他的小散文里,没有写重大题材,没有写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入文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人和事,用的也是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现他们。一字一句,单看不美,放在一起却回味绵长。老头儿不作态,少雕饰的文字,把高大上的话语和虚假文学拉回到悠闲的日常生活,真是散文界“扫地僧”。老头儿有自知之明。他清楚地认识到他的微小,他的平常,也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谁想在多年以后,他这份微小与平常,反而成了一种朴素的观念,一些从容温润的情绪,紧紧抓住我们心中温暖的角落,与这瓷实的,不紧不慢的,热气腾腾的生活相互映照。

张海燕:以小见大——

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小小的事物,隐含着大大的道理。汪曾祺说,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比如他写的芋头、豆芽、桂花、菊花,槐花儿、木芙蓉,还有猫啦、熬鹰啦,鸟啦、香港的鸟,北京人遛鸟,磕头虫、狗绳、昆虫等等草木虫鱼鸟兽,这些生活中我们常见的食物,都写的都是特别详细特别有趣的。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冬天的树》,里面写的北京公共汽车。我也坐过很多年的公交车,却没他观察的这么细致。他对司机、售票员描写的动作语言都把握得不时很好,读了这篇文章,我仿佛回到公交车,人来人往,上上下下,公交车在繁华的市区穿行,特别是上下班的时间点,能赶上公交车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呢。

郑曾洋:人间草木,皆是清欢——

美食向来是中国文人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汪曾祺先生跟苏轼一样,不仅是一个文人雅士,还是一位美食家。他每到一处,就会走街串巷,品尝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每每陶醉其间,自得其乐。汪曾祺先生爱美食,更懂美食,那些寻常小食一经他的点晴之笔,无不令人垂涎,感慨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实,正如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所谓人间烟火,它可以有千百种味道,但每一种味道都必定温暖人心。食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当数书中一组回忆作者故乡美食的文字,如《故乡的元宵》等,这些儿时食物,一经作者生花妙笔点染,不仅骤成妙品,还令人顿起游子之思。每次读到这里,我总不由得想起苏轼。苏轼不论到哪里,都随遇而安,化失意为豁达,因为“此心安处是吾乡”,不论是什么食物,苏轼都吃得津津有味,因为“人间有味是清欢”。汪曾祺先生笔下,不也正是如此?人间草木,皆是清欢。

周福玲:人间草木有情趣——

这是一本极其赋有情趣、文化,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增长见识的书籍。其中描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奇妙趣事,美丽动人的景物。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花儿呢?更是艳丽夺目。有缅桂花,芳香扑鼻,香的像兰花。夏天有珠兰、牵牛,牵牛花是短命的,还有薄命的秋葵,美丽的凤仙,真是数不胜数。还有一种奇妙的野草“万把钩”,它结的果实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很难清除。我深深的陶醉了。作者有渊博的知识、独特的见解,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了解的风土人情也相当之多。书中写到各地区的人们口味迥异。山西人爱吃醋,爱吃酸;无锡人爱吃甜;四川人爱吃辣等异域风情。《人间草木》真是极富有情趣又涨文化知识的一本散文集呀!

张英超:寥寥数语就能让人物鲜活起来——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中有两篇散文比较有代表性:一篇是比较长的《关于葡萄》,一篇是比较短的《槐花》,前者偏重写物,后者偏重写人。汪曾祺的语言淡而有味,就像好的口语诗,虽简单明了但富于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这里,如果把汪老关于葡萄每月生长和相关农事景况中概括性的语言串联后再简单整理一下,就像一首诗:一月大雪睡窖,二月春风出窖,三月上架四月浇水,五月六月打梢掐须,七月“膨大”八月“着色”,九月的果园像产后的少妇,十月想怎么长就怎么长吧!汪曾祺是写短篇小说的高手,所以他对散文中的人物的刻画也往往运用小说的技巧,寥寥数语就能让人物鲜活起来。

周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很多篇幅都是通过描述身边的花花草草,于平淡的生活琐碎中提炼常人不曾留意的闪光点,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整篇读下来,最打动我的,还是他热爱生活、豁达超然的性格以及逆境中不消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仅这几篇小作就显示出作者恬淡、闲适、不喜不悲、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他能感知身边的一草一木等微小的事物,用灵魂捕捉这些微小事物的毫粒变化,也只有真正的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摒弃世间的繁杂,排开一切干扰,腾空心灵,发现身边的生活中的美。

柴奇伟:跟汪老先生学写作——

在汪曾祺的笔下,不管是花草树木,还是美食作品,都是充满情趣的。他在《小小说是什么》一文中谈道:小小说应该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朦胧不是手法,而是作者的思想本来就不是十分清楚。从这句话里,我找到了今后的努力方向,那就是无论写什么东西,在写东西以前,首先要想清楚你自己想写啥?如果没有,自己先想清楚,自己想清楚了再写。汪老先生的这些话,解决了我们写作时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另外,在文中,汪老先生还告诫我们:写文章时,要注意留白。他认为,写文章的时候要控制住自己的笔,每捉摸一句,都要想一想,这句话是不是可以不写?尽量少些,写下来的便都是必要的。读到这些话,我知道了今后写文章时的作法。那就是写文章时尽量少写,不说空话、套话、大话和无用的话,争取篇篇都是精品。

池玉枝:花开无香——

汪曾祺散文集《人间草木》,写的是他身边的东西,田园山水,鱼虫草木,菜蔬饮食,清新淡雅,有滋有味,字字是生活,越琢磨越有味道。总会有几句话说到我心里,明明白白,富有哲理,引人深思。以前,我侍弄花草嫌麻烦,每当不开心时,掂一壶水,咕咕咚咚,劈头盖脸倒到花盆里,水漫一地。现在我学会平心静气,找到了养花种草的乐趣,咂出了生活中的小滋味儿。草木有灵性。山丹丹记得自己的岁数,长一年,开一朵花。银皇后开花了,我种养它五年,它开了七朵花,我的付出、我的怜爱,它都懂,努力活出真实的自己。它让我懂得,生命的美,来自内心的执着、安静,阅尽繁华,才懂淡然。

雨菡:人间有味是清欢——

看完了汪曾祺的《人间草木》,觉得人这一生若能尝人间烟火,看草木山河,感清欢滋味,已足矣。他随遇而吃,从中吃出了万千滋味。人这一生,无非品世间浓郁烟火,尝人生杂陈百味。生活中,日复一日的也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至于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清雅境界,离寻常百姓有些遥远,而百姓人家,过的就是那一碗碗人间烟火的素朴日子。尘世一路行来,哪有那么多浪漫?更多的也无非是看你微笑,看你吃好。我曾在一方澄碧的湖畔见一对老夫妻在择菜,周遭风景如画,但他们并不抬首,只默默择着一把青菜。再美好的风景也只能饱眼福,不能饱肚子,最实在的浪漫,当是你为他洗手作羹汤,他为你买爱吃的美食吧。这一蔬一饭,是细水长流的光阴,也是情深意长的陪伴。说他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之人,而芸芸众生中,有多少人能活得轰轰烈烈,还不是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但是,能安于人间烟火,能欣赏草木山河的平凡日子,也自有着小满足、小温暖……而这小小的清欢,或许就是人间至味吧?

温媛媛:我的草木人生——

最早与草木结缘,是因为父亲。读到汪曾祺《花园》一文,勾出了我浓郁葱茏的年少时光,想起了父亲母亲年轻时种的满院花花草草,养的小狗小猫小兔子小刺猬,还有父亲专门请人砌的鱼池,养的蚯蚓……说是“小院”,现在想来,也不算小。推开大门,对面是影壁墙,溜着墙根,是父亲栽种的一片竹林,四下里都是父亲养的花花草草,现在想来已记不起品种,只记得一盆盆规规整整。左手边是养小兔子的笼子,一只只活蹦乱跳。父亲出了名的爱钓鱼,基本没有空手而归过。鱼池旁边是父亲养的冬青树,常年修成圆球形状。一年四季,晴天下雨,叶子的状态、颜色不同,碰到有好看的叶子,我就会摘下来夹在笔记本里,做成标本。小时候对好看的叶子,喜欢的石头,丁叮咣咣收集几大盒子,闲时看看,暗自欢喜。紧挨着厨房的大枣树结果子的时候,树枝无遮无拦,自自在在伸展开来,任谁路过都会摘下个红枣,夸它两句,再脆生生的吃下这枚嘎嘣脆,甜美充斥院里院外。行走世面后的我,每每遇到挫折,都感谢这座童年的院子,让我心盛草木,如汪老所言“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我们要学习汪老书中的洒脱、自在、有趣的活法与思想——在我刚迈入30岁时,做过一个这样的梦:背着书包的我放学回家,推开院门,一阵淡淡的肥皂清香扑鼻而来,父母正有说有笑一起晾晒刚洗好的床单。阳光下,父亲母亲是那么年轻登对,笑意盈盈,周围的花花草草、树木动物闪闪发光……我心神往。

郎纪山:读《人间草木》有感——

汪曾祺的作品善于以小见大,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从从容容,难觅雕凿痕迹;汪曾祺笔下的人、景、物、事只是表象,实则蕴含着对社会、对人生的顿悟和彻见;细致入微的描写,既源于认真仔细的观察,更源于作者对人生的热爱与思考;对不可预知的灾难和不幸,不怨天不尤人,坦然处之,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大雅即俗,应该是汪曾祺作品的不同泛响之处。

黄娜:永葆一颗赤子之心——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看似平淡,实则在平淡中蕴含大智慧,读过后如喝了一碗暖暖的汤,心里热乎乎的。生活本就平凡,如果我们能像汪先生一样关心身边的一草一木,从这些最平常的植物中发现生活的美,生活便多了很多乐趣。人生短暂,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心态平和,对生活永远葆有一颗赤子之心,生活才能回馈你别样的美丽!”

韩月琴:写作要融入情感——

在《人间草木》中,汪曾祺写的草木有山丹丹、枸杞、菊花、槐花、腊梅花、木芙蓉、车前子等,多是些短章,写得淡而有味、清而有韵。在《北京的秋花》一文中,他这样写爬山虎:“近年北京种了很多爬山虎,入秋,爬山虎叶转红。沿街的爬山虎红了,北京的秋意浓了。”看了这样的文字,北京的秋意扑面而来。草木不仅让世界变得美丽,亦可慰藉心灵。汪曾祺先生笔下的草木种类繁多,有做食材的,也有供观赏的。但是,无论怎样的草木,在先生的笔下,都有一席之位,都融入了先生细腻的情感。

还有几位朋友的读书笔记,因为文件过期而没有放上来。回头有机会再分享哦!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20多人在一起分享《人间草木》是什么感受……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