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重读此书,看完有些压抑。张爱玲超凡冷静的创作态度、独一无二,富有才情的写作文笔以及对人物处境、对人性与感情的描绘,都使其作品更具吸引力。
读过张爱玲的《半生缘》,除了感叹张爱玲细腻的文笔,也读出了一种对命运无情的叹惋与无可奈何的伤感。
爱错一个人,是生活;爱对一个人,才是余生。
世钧与曼桢、叔惠与翠芝,他们四人,都错过与相爱的人共度余生,而是与不爱的人生活。
世钧太过优柔寡断了。可以称作软弱的性格,让他一直都在关键时刻退缩、逃避,用别人的话语、自己的疑虑吓退了自己,使他失去了曼桢,也使他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面对错误的婚姻。
曼桢是个直爽能干,有同情心的女人,她爱世钧爱的得深沉,可命运却让她们再也回不去了,看到这里特别难过。
在《半生缘》一书中,张将爱情的主宰归于人生无常,不可抗拒的命运,令人叹惋。
之后的日子也不知道怎么过的,“但是人既然活着,也就这么一天天的活下去了。”
无可奈何。
聚少离多的爱,结束,便是唯一的答案。
叔惠也是一样软弱,骨子里的傲气让他始终没有与翠芝结婚,我想问:为何要这样,留下一个人地老天荒?
“半生缘”,“半生缘”,讲的都是只有半生的缘分啊!
注:以上两张剧照是我于江西师范大学观看中国近现代戏剧表演时所摄,《半生缘》吸引了我。这组演员非常出色,演活了!未来可期 ?
日子过得真快,尤其是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过了十八岁生日便不会刻意记起自己的年龄,过了二十只会觉得光阴飞逝(听说),“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张的前大半篇幅都在讲世钧和曼桢的故事,让我感觉仿佛读过了他们的一生,”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历过这么许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有学者说,张爱玲对于色彩的敏感和喜好华丽,几乎和曹雪芹不相上下。她笔下的色彩虽然多,但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首先她爱写极端的色彩,一种是极冷的色,如雪青、雪青闪蓝、磁青、青苍、深蓝、白色等,一种是极浓的色,如赤金、粉红色、灼灼的红色、潮湿的绿色等;其二她善于故意把刺激的犯冲的色彩用来加强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