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首之邀
“大多数人在安静的绝望中生活,当他们进入坟墓时,他们的歌还没有唱出来。”看到这段话,国内某些文青或许并不陌生,大都能说出来这是梭罗写的,出自《瓦尔登湖》。
其实这并不是梭罗写的,当然准确来说,这整段话不是梭罗写的,但是只有第一句:“大多数人在安静的绝望中生活。”才是梭罗先生在《瓦尔登湖》里描写的。这句话的原文是:“The mass of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后面那句无病呻吟又毫无逻辑的话是本国某些矫揉造作的文青对《瓦尔登湖》名言的自我填充和杜撰。因为原文里下一句话的正确翻译是:“所谓听天由命无非就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绝望。”
The mass of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徐迟先生曾翻译为:“人类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
然而懂英语的人会发现,徐迟先生的翻译并不正确。因为他少翻了“mass of”的含义,即“大多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词组,关乎于梭罗和他的导师爱默生所强调的——即便大多数人都在迷信权威,迷信宗教,少数人也应该拥有觉醒意识,也就是他们所提倡的“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
超验主义强调人类直觉的重要性,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人类要靠自己认识自然和宇宙。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还间接宣告了美国人的思想解放与文学独立运动。其核心思想“相信自己”让美国文学自此不再是殖民文化下的英国文学凭依,完全保持了独立。
爱默生被誉为美国现代文学之父,而他的徒弟梭罗秉承老师的思想之后,又比他老师相对唯心的学说更加趋向于物质和平民化。尽管梭罗表达的思想和爱默生一样晦涩,但是他的行文造句都很直白,浅显易懂,却又不会因为造句简单而显得幼稚或低廉。梭罗的文章在他生活的年代无人问津,不受重视,但是在他去世近半个世纪后,研究英美文学的学者终于发现了他超前的见解和独特的构思,梭罗自此被誉为行文极简而高级的写作大师。
他是简朴而不简单的。
而比起开头那句著名的“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我更欣赏的是梭罗提到的这句话:“我希望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尽可能活出自己,谨慎地遵循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而不要沿着父亲或母亲或邻人的老路过一辈子。”
以及下图圈起来的这段名言。*
#文学摘抄##文学打假#
#浅析英美文学#
*这段名言翻译为:我步入丛林,是因为我希望活得深思熟虑,能够面对生活中的本质,看看我是否学到了生活所要教给我的东西,以免在我生命终结时,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曾经被引入美国电影《死亡诗社》】
The mass of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后面跟随的下一句英文原话是:What is called resignation is confirmed des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