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浮生六记》沈复

作者简介:

沈复 (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生于长洲(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少时曾奉父亲之命,在安徽绩溪、江苏青浦、扬州等地做幕僚。这段经历对沈复影响极大,他从此不愿入仕,想以经商,或卖字画为生。但未能摆脱生活的窘困,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沈复与妻子陈芸感情极深,但陈芸的聪慧反而为夫妻二人带来各种不便,陈芸也曾两次被驱逐离家,并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嘉庆十年(1805年),沈复离开家乡到四川投奔友人,此后辗转安徽、湖北多地充当幕僚,颇为坎坷。

作品简介: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集,全文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用较多的笔墨描绘了家庭的琐事生活,平凡而充满了情趣,真实地再现了普通人家的种种际遇,夫妇间相濡以沫的真挚情感令人敬畏。

创作背景

《浮生六记》“浮生”二字,典出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的这篇短文,描写的乃是他和诸位堂弟在桃花园中聚会、赋诗,共叙天伦的乐事。李白写兄弟之情,而《浮生六记》则侧重夫妻之情。
《浮生六记》是沈复在他46岁这一年所著。沈复一生坎坷,但和妻子陈芸感情极深。陈芸去世后,沈复更是颠沛流离。嘉庆十三年(1808年),沈复随使团出使琉球,在琉球共四个半月。正是在这段时间内,沈复回忆起过往,有感于“苏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乃作《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以生活为主线,叙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描述了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该书文字清新真率,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渝。

内容赏析:

卷一

《闺房记乐》描述了作者与妻陈芸闲居沧浪亭畔时,每当花开月上,夫妻对酌吟诗,怡然自得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深怀念。

​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

出自: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闺房记乐》,记录了他与妻子陈云从相识到结为连理,以及婚后生活中的一些趣事。

陈云既遵循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而是颇具“现代风范”的女子。

她聪明,贤惠,真诚,少有拘束而热爱自由。

沈复本是一个豪放洒脱之人,在对待婚姻恋爱上,也是很具有“前卫”的特点。他与陈云的婚姻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建立在情感这一坚实基础上。

婚后沈复和陈云除了恩爱有加,还对她十分尊重。他其实不以夫权压制妻子,而是以知己之心平等的对待陈云,使她从最初的拘谨沉默中走出,渐渐流露出她天真可爱无拘束的赋性。两人共同吟诗作画,观山赏水,和朋友结队游览,沈复甚至帮陈云女扮男装让她去介入她渴望的神祠宴会。心灵与性格上的契合,促使本就深厚的情感牢不成破。沈复夫妇情投意合的眷侣。

文章中的事情,都是些最平常琐碎的家庭小事,小到只是儿时陈云为沈复藏粥而被讥笑的窘事,或是陈云用调侃的语气劝丈夫食用卤瓜和腐乳的趣事。沈复夫妇的生活过得极为清贫,但在简单平淡的生活中享受红尘的悠闲与自在。虽然贫,但依然充斥着欢声笑语。

1 2 3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浮生六记》沈复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