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什么使人不快乐?
英国诗人勃莱克(Blake)说过:
在我遇到的每张脸上都有一个标记,
弱点和忧患的标记。
虽然不快乐的种类互异,但你总到处和它碰面。
典型的不快乐者,是少年时给剥夺了某些正常的满足的人,以致后来把这一种满足看得比一切其余的满足更重要,从而使他的人生往着单一的方向走去,并且过于重视这一种满足的实现,认为和一切与之有关的活动相反。
无论自大或是自溺,都是幻想与现实差距所导致的精神异化。
有一般人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无可救药的,对于他们,外界的纪律确是一条引向幸福的路。
自负,自卑都是围着自己在转圈圈,是对自我生活脱离实际的想象产生的
慢慢地,我学会了对自己和自己的缺陷不再介介于怀;而对外界的事物,却一天天的集中我的注意:臂如世界现状,知识的各部门,以及我抱有好感的个人等。
学会与自己和解是人一生的课题,不自觉会给自己扣上了一顶不自信的帽子,在自卑、不自信中迷失了根本。越长大越发现自信才是最重要的,自信能让人变美,让内心变充实,思想上会更乐观些。
有时又总觉得自己的外貌、身材、性格等都不如人,就会变得不自信会自卑。反复无常,当我真正能与自己和解的时候,我就是最自信的时候,那才是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第2章浪漫底克的忧郁
对于那些老觉得世界上无事可为而仿徨的优秀青年,我要说丢开写作,竭力想法不要动笔。进入世界,做一个海盗也好,做一个婆罗洲上的王也好,做一个苏俄的劳动者也好;去过一种生活,使低级的生理需求几乎占去你全部的精力。”我并不把这种行动路线推荐给每个人,我只介绍给那般因生活需求太易满足而觉得苦恼的人。我相信,这样的生活经过了几年之后,一个人会发觉写作的冲动再也抑捺不住,那时,他的写作一定不致在他心目中显得虚空了。
物质上的充实很多时候并不代表精神上能得到充实,更多的或许会是虚无。人需要有一件“渴望的事物”来对抗精神上的虚无,例如你喜欢的兴趣爱好。
《传道书》派。
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曾满,
太阳之下并无新事,
已经过去的事情无人纪念。
我恨我在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劳碌,因为我将把得来的留给后人。
大概是:人永远劳作,物永远动荡,可没有一件东西常在,虽然后来的新东西跟过去的并无分别。
爱情在最高的形式上的确表显出任何旁的东西无法表显的价值,并且它本身就有一种不受怀疑主义影响的价值,虽然一般不能获得爱情的怀疑主义者,会强把自己与爱情无缘的责任推在怀疑主义头上。
真正的爱情是一堆长久的火,
永远在心中燃烧,
从不病弱,从不死亡,从不冷却,
从不转变它的方向。
莎士比亚说:
乞丐死时不会有彗星出现,
苍穹只替王子的凋亡发光。
圣经说
“爱情,众水不能熄灭,
大水也不能淹没。
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
就全被藐视。”
唯其因为人生有限,人生的乐趣才永远显得新鲜。
我在生命之火前面烘我的双手;
等到火熄时,我就准备离去。
这种态度实在和对死亡表示愤慨同样合理。因此,如果心境可由理智决定,那末使我们欢悦的理由,当和使我们绝望的理由一样多。
兰德一诗《生与死》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一个人对于某些东西,欲望并不如何强烈,却很轻易的弄到了手:这种事实能使他觉得欲望之实现并不带来快乐。
所以非常容易得到的东西不能带来成就感和感恩之心,只会觉得理所当然!
第3章竞争
我坚持:成功只能为造成幸福的一分子,倘牺牲了一切其余的分子去赢取这一分子,代价就太高了。
在不违背道德的前提下,一个人能实现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并为之努力奋斗,就是一种幸福,但是目的性太强,功利心太重就会走上偏激之路。
病根不单单伏在个人身上,所以个人也不能在他单独的情形内阻止这病象。病根是一般人所公认的人生哲学,以为人生是搏斗,是竞争,尊敬是属于胜利者的。这种观点使人牺牲了理性和思悟,去过度的培养意志。
人生之乐应追求内心的声音,不应该把快乐留恋于外部可变事物之中!
所以一般所谓的生活的斗争,实际是成功的斗争。他们从事战斗时所惧怕的,并非下一天没有早餐吃,而是不能耀武扬威盖过邻人。
一个人往往因为外在的声音而不知道自己内心最深处想要的,只是被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裹挟往前走。
第4章烦闷与兴奋
我们不该把烦闷当作完全是坏的。烦闷有两种:一种是生产的,一种是令人愚蠢的。生产的那一种是由于不麻痹(不麻痹方有烦闷);令人愚蠢的一种是由于缺乏有生机的活动(缺乏有生机的活动亦是造成烦闷的原因)。
烦闷是天然的,是值得忍耐的,迟缓才是生命和自然的原始特征。但是现代消费主义利用人们对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渴求,不断创造违背自然频率的刺激,让人深陷并疲惫。
第5章论疲劳
纯粹肉体的劳顿,只要不过度,倒多少是快乐的因子;它使人睡眠酣畅,胃口旺盛,对于假日可能有的娱乐觉得兴致勃勃。但劳顿过度时就变成严重的祸害了。除了最进步的社会以外,地球上到处的农家妇女三十岁上便老了,被过度的劳作弄得筋疲力尽。
心理学家的疲劳研究,主要只限于肌肉的疲劳,虽然他们也考虑若千学童的疲劳问题。然而这些研究中没有一种触及重要的题目。在现代生活里成为重要的一种疲倦,总是属于情绪方面的;纯粹的智力疲惫,如纯粹的肌肉疲惫一样,可因睡眠而获救济。无论哪一个劳心者,倘他的工作不涉感情(譬如计算工作),那末每夜的睡眠总可把每天的疲劳一扫而尽。归咎于过度劳作的弊害,实在并不应该由过度的劳作负责,产生弊害的乃是某种烦恼与焦虑。情绪的疲惫所以困人,是因为它扰乱休息。一个人愈疲乏,就愈不能停止。神经衰败的前兆之一,是相信自己的工作重要无比,一休息就要闯祸。
使我们劳累的往往不是工作,而是要处理复杂无意义的人际和事件关系时所产生的情绪。
烦虑是恐惧的一种,而一切的恐惧都产生疲劳。一个人而能学会不觉恐惧,就发觉日常生活的疲劳大为减少。恐惧之来,以为害最大的形式来说,是因为有些我们不愿正视的危险。在特殊的时间,一些可怕的思想闯入我们的头脑里;思想的内容因人而异,但几乎人人都有潜藏的恐惧。
所以说恐惧带来烦虑,也产生疲劳。应对疲劳的办法是勇气,与日俱增的勇气和自信才能让人体会和享受轻松(而非持续兴奋)
第6章嫉妒
不快乐的许多最大的原因中,烦恼以次当推嫉妒。嫉妒是最普遍,根子最深的情欲之一。儿童未满一岁,即有这种表现,教养的人必须出以温柔谨慎的态度。在一个孩子前面露出些少对于另一孩子的偏爱时,那个被冷落的孩子立刻会觉察而且憎恨。因此凡有儿童的人务必保持分配平均的公道,且要绝对的、严格的、一成不变的公道。但孩子在表现嫉妒与戒忌(那是特殊形式的一种嫉妒)方面,不过比成人稍稍露骨而已。这种情绪在成人身上和在儿童身上同样普遍。
幸而人类天性中还有另一宗激情——钦佩——可以作为补偿。凡祝望加增人类的幸福的人,就该祝望加增钦佩、减少嫉妒。
嫉妒是一种恶习,一部分属于精神的,一部分属于智力的,它主要是从来不在事情本身上看事情,而在他们的关系上着眼。
一切恶事都是互相关连的,无论哪一桩都可成为另一桩的原因;特别是疲劳,常常成为嫉妒的因子。一个人觉得不胜任份内之事的时光,便一肚子的不如意,非常容易对工作较轻的人发生妒忌。因此减少疲劳也是减少妒忌之一法。但更重要的是保有本能满足的生活。
享受你手头的欢娱,做你应当做的工作,勿把你所幻想的——也许是完全错误地——比你更幸运的人来和自己比较:这样你才能摆脱嫉妒。
不必要的谦卑,对于嫉妒大有关系。谦卑被认为美德,但我很怀疑极度的谦卑是否配称美德。谦卑的人非常缺少胆子,往往不敢尝试他们实在胜任的事业。他们自认为被常在一处的人压倒了,所以特别倾向于嫉妒,由嫉妒而不快乐而怨恨。
用“比较”的观念去思想,是一个致人死命的习惯。遇到什么愉快的事情,我们应当充分的享受,切勿停下来去想:比起别人可能遇到的欢娱时我的一份就并不愉快了。
人还是贵在自知,做自己该做,得自己该得。大部分之所以觉得自己过得不好了,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和别人比较。
第7章犯罪意识
基督新教一派,认为良心会告诉每个人,什么时候他所跃跃欲试的事情是犯罪的;犯了这种行为之后,一个人可能感到两种难堪之一:一种叫做懊丧,那是没有报酬的,一种叫做痛悔,那是可以洗涤罪愆的。
但是承认社会的道德而再作违背道德之事的人,一失掉自己的品级[插图],就将大为苦闷了;并且对这种灾害的恐惧,或灾害临到时的苦难,很容易使他把他的行为本身认作有罪。
每个人心中道德高度的标准不同向爱的人投去一个厌恶的眼神在我看来是挺狠的行为了,会为此责备自己,但在别人看来不是。
但荒唐的是:认为疲弱的时间会比健旺的时间使你更加明察。在疲弱的时间,一个人很难抗拒幼稚的提议,但毫无理由把这等提议看做胜于成人在官能健旺时的信念。相反,一个人元气充沛时用全部的理智深思熟虑出来的信念,对于他,应当成为任何时间所应相信的标准。
在对世界的观照上,在完成外界目标的精力运用上,比起永远被内心的争执困扰的人来,要自由得多。最无聊的莫过于幽囚在自身之内,最欢畅的莫过于对外的注意和努力。
减少负面情绪的干扰,增加对外界尤其是对自然的感受力,发展自己兴趣,保持开朗的心情,探索外面的世界,多拓展活动,多开阔眼界,不要胡思乱想!
第8章论被虐狂
对于自称为永远受着社会虐待的人,有经验的人士是表示怀疑的;他们因为缺乏同情心的缘故,很易使不幸的家伙更加证实自己受着大众的厌恶。事实上,这种烦恼是难以解决的,因为表示同情与不表示同情,都是足以引起烦恼的原因。倾向于被虐狂的人,一朝发觉一件厄运的故事被人相信时,会把这故事渲染得千真万确;而另外一方面,倘他发觉人家不相信时,他只是多得了一个例子,来证明人家对他的狠心。
无论何事,若要做得妥善,必有赖于兴致,而兴致又必有赖于关切自己的动机。
即使一个充满力量的目标,也多少要与利己相关。只要不害人,把某些利己作为一个动力能量聚集的起初,也未尝不可,比如学习,工作。
大可阻止被虐狂的出现。第一条是:记住你的动机并不常常象你意想中的那么舍己达人。第二条是:切勿把你自己的价值估得太高。第三条是:切勿期望人家对你的注意,象你注意自己一样关切。第四条是:勿以为多数的人在密切留神你,以致有何特殊的欲望要来迫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