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读后感 -人生的割裂感

​在写这篇之前,我问朋友,会不会偶尔想到一段往事,惊觉它仿佛前世的记忆。这是我会有的感觉,我将它称之为人生的割裂感。我也懒得去论证前人是否有已有类似的观点,只想写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去年的某个时间里,我突然想到我高三时的一个场景:我坐在出租屋的桌子前,面对着窗户,不远处是教学楼。那时可能是午夜,一幢没有光亮的楼。在周围路灯或者其他光源的映衬下,我看着它笼罩在夜色的面孔。当我的脑海里出现这些画面时,恍然间以为是前世。

很多时候,我几乎都不能把自己同过去的自己联系起来,尽管“她们”在性格上或者其他方面都有着类似的弱点。张爱玲说,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因为有从前的我,才有了现在的我,从前的我,不是现在的我。这个解释或许很傻,或许有点像“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大学里的第一个寒假,经过几个小时的旅程,我终于抵达家乡的高铁站。年关即至,车站人流涌动。那一张张陌生人的脸,那些大人的脸,疲惫、木然、历经风霜。我望着这些从远方回来的人们,突然恐惧自己十年、二十年后的样子。我当时几乎不能想象到,许多年前他们与当时的我,是同样年轻的生命。

读《面纱》时,有一段触动很大。在那个瘟疫缠绕的地方,女主人公凯蒂与友人沃丁顿在徒步时,看见一具乞丐的可怖尸体。沃丁顿说,“他都不像是人了,看看他,你都很难让自己相信他曾经是个活人,很难想象不多年前他还是个小男孩,狂奔下山,手里放着风筝。”生命是伟大,又或许说生命是残酷的。

仿佛历经半生,再次遇见当年曾经的爱人,你哪里可以看出一点当年的一点影子。就像陈奕迅唱,离开你六十年,但愿能认得出你的子女。

雪后晚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面纱》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