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和孩子们学习《走月亮》。
据说,“走月亮”是吴地的传统民俗。踏月彻晓,实在是浪漫。由此,我想到凝望月亮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对于古人而言,头顶的月亮就像心跳一样准确无误。从《诗经》到唐诗,从唐诗到宋词,从歌德到梭罗,从梭罗到高山樗牛,从你到我,无数人被月圆月缺吸引。
月亮代表我的心。
它不仅进入你视觉的审美,更融入我们生命的深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至此普适的时间概念形成。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由此月亮成为《诗经》中的一双明亮清澈又闪烁的眼睛。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邀请鸟儿同行,我们感受到山涧柳溪,清凉一片。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人,一琴,一片竹,一汪月,我们懂得《竹里馆》里的孤独和通透。王维的心,时代不懂,但月亮懂了。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月夜辽阔,深沉,更宁静。在神奇的永恒面前,我们有错愕,但没有憧憬,没有悲伤。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是的,明月让我们纯正。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何人能“把酒问月”,唯有李白。
当晚风吹拂,我会想起月;当流水潺潺,我会想起月;当白云悠悠,我会想起月;当我看向远方,我会想起月……
当我凝望月亮,我会想起泛黄的书信,想起老歌《弯弯的月亮》,想起好友,想起仙逝的祖母……
月亮就是日常。好友佳人,邀月同坐,看月或不故意看月,已有素瓷静递般的美好。
月亮,沾染着人类的爱与哀愁,也浸透着泪水和希望。
月亮,是智慧之光,它拥有自己运行的轨迹。
月光,与深邃的思维更协调,和孩子的顿悟一样明亮。
当然,即便在月亮沉睡之时,仍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在悄然绽放。亲爱的孩子,何不沐浴它的光辉走一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