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管晏列传》:朋友啊朋友

原创 罗扬才 扬才读书

我们中国人,是尤其活在关系中的。

父母老小,这是割不断的血缘关系,血浓于水,牵绊一生。上司同事,这是谋餐饭的工作关系,恩怨纠葛,牵扯不断。枕边妻子,这是契约上的婚姻关系,白头偕老,一生所愿。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些关系中的一个点,互相连成各种交叉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线,最后形成一张又一张的大网,网成细水流长的生活,网成我们的人生,也网住了自己。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人,我们本来形同陌路,却因为各种契机,有缘结识,然后互相称呼一声“朋友”。朋友的交情,当然是尤为可贵的,周华健有一首歌就叫《朋友》,在KTV点歌榜中,必排前几,可见其受欢迎程度,究其原因,不在乎大家在朋友聚会唱歌结束时,都会拿这首曲子作为离别的赠言。

“朋友一生一起走,一声朋友你会懂。”唱着唱着估计就会泪流满面。

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朋友多了,也就什么朋友都有了。

有些朋友是在借钱时才存在的,借完钱催债时,就是敌人了。有些朋友是在婚礼请酒时才见的,拿到红包,朋友关系也就自然消失了。还有些朋友是酒桌上面的,干杯碰杯,拍着胸脯,胆气冲天,几乎要到两类插刀的地步,这类朋友,我们是要敬而远之的。

朋友这个词,终究还是流于表面,估计很多都是萍水相逢,捧场做戏。我们离不开他们,因为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朋友多堵墙。人生在世,难免不会碰到个运气背的时候,那时候或许朋友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你看,有时候朋友这个词就是这么简单,有些互通利益的需求,就有了朋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岁的增长,经历磨难的增多,原先可以成群结队的那些人,好多会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留在身边的,或许只有那么几个。

但我们不该为此感到沮丧,相反,这是时间给予我们的礼物,因为他帮我们认清了那些是最值得信任,值得拥有的朋友,这些人我们往往会换一个更加亲切的称呼——知己。那是知心交心,不离不弃的朋友。

历史上的“管鲍之交”,就是这种交情的典范。

《史记·管晏列传》记载了管仲的一段话,一直为我们心向往之。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在你贫困贪小便宜时,不嫌弃你。在你做事失败时,不抛弃你。当你被上司炒鱿鱼,打仗屡当逃兵时,不鄙视你。碰到升官发达的机会,还会大方地让给你。这样的交情,你可能会视为天方夜谭,毕竟它太理想化了,但我愿意相信,对于那些真正值得信任,托付的人,任何外在的功名利禄,都不值一提,这份情比金坚。

鲍叔对管仲的了解是彻底的,知心的,他的大度自然赢得了管仲的真心回报。后来管仲任齐相,就让鲍叔后代很多子孙都得到照顾。当然,鲍叔对管仲的情谊,是无须这份回报来证明的。

好朋友相处日久,感情日深,男人们互称“哥们儿”“兄弟”,女同胞们互称“闺蜜”。可是,并非所有兄弟、闺蜜都会像鲍叔一样诚心相待,有些闺蜜、兄弟,是会把自己推进火坑的。

出身政治世家的民选总统朴槿惠,从政一来一直坎坷不断,没想到这次面临最大的政治危机,竟然是拜闺蜜所赐。不管最后事情究竟有何发展,但朴槿惠的傀儡形象,贴在她身上的邪教标签,恐怕难以彻底洗清。

好多朴素的俗语,却往往道出了最真实的哲理。“人心隔肚皮”,所以往往“知人知面不知心”。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如果一个人总是离群索居,那么生活势必索然无味。但是如果朋友成群,恐怕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假设撕去自己身上的某些标签,比如“部长”“经理”“教授”,甚至沦为阶下囚;假如失去本来所拥有的金钱财富,甚至身无分文;如果不再有往昔的美貌,甚至容颜尽毁。是否敢保证往日那些谈笑风生的兄弟、闺蜜,还会与自己把酒临风?以往那些呼之即来的玩伴,是否还会有求必应?恐怕诸君心里自有答案。

掏心掏肺去交朋友的,保不定被人家没心没肺蹂躏背叛。笑脸,是无法给出真假的答案的。一切都需要交给时间,交给磨难,交给考验。

如果实在想知道哪些朋友会很轻易离开你,或许有一个简单地小招数,尽管并不一定完全有效——

开口向你的朋友借钱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史记·管晏列传》:朋友啊朋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