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你知道吗,白骨精其实是佛祖给孙悟空准备的第二道紧箍咒

原创 陈思睿

多数人都以为,唐僧降服孙悟空靠的就是一个紧箍咒,但在我看来,也许白骨精的出现让孙悟空更加惧怕,或者再进一步推测下去,白骨精就是佛祖套给孙悟空的第二道“紧箍咒”。

首先,我们可以假设的一点是,唐僧或者还是害怕孙悟空的。尽管原著告诉我们,唐僧拿着上级御赐的法宝,他的人身安全、长幼尊卑的地位关系多多少少得到了一点保障,但联系现实生活想一想,你抓着一个人的把柄不放,以为控制了这个人;但其实你手中的把柄就只有那么一个,说来说去功能还是重复不变、彼此都心知肚明,甚至可以说是对此知根知底的,那么你真有把握让一个人彻底屈服吗?

我觉得,这种制约关系或许存在,但绝对不能够让唐僧感到彻底放心,因此,白骨精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白骨精的表现,既有高度的传播学、战略公关知识作为背景,又有着精湛的演技和明显是一个团队为她策划的蓝本进行支撑,这很难让人不对她的真实来历产生质疑。或者说,她可能是“上头有人”的。

首先,白骨精的出现时间十分考究。她选择在一个唐僧与孙悟空之间已经渐生嫌隙的节点出现,这个时候唐僧已经对孙悟空的残暴有所认知了;在唐僧看来,孙悟空的杀人成性是有一部分天生、从骨子里带出来的,那么在此时进行反间,成功几率必定极高。这好比新媒体时代我们经常说戳中读者、受众的“痛点”,即利用大算法事前预估,在最精准的时刻进行微信、微博推送,最后文章被点击、浏览的可能性是十分大的。

白骨精的出现就是这么巧。那么,白骨精真的有大算法作为支撑吗?她只是区区一具骷髅,说白了连脑子都没有,是怎么做出这么神奇的预测的?难道她是看完了西游记的前几回吗?也不是,那我的观点就是,她得到了高人指点。有人和她说,你就要这个时候出现。这就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应着每一次传播行为发生背后错综复杂的作用因素。如果你只是看到白骨精出现,而不去动动脑子“细思恐极”的话,那才是真正被她蒙骗了。

三打白骨精

第二,白骨精总共三次变化,而前前后后的出现时间就只是在几天之间。我们发现,这好像张爱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这句话有两个解释,第一,白骨精的三重变化对应着师徒四人中除了孙悟空之外眼力较浊滞的三人,既有红的也有白的,类型覆盖十分全面。村姑,是猪八戒的心头爱,是年轻女子的典型代表;老妇人,则对应着沙僧的宅心仁厚,富有同情心;那么为什么最后一个才是唐僧呢,因为唐僧是白骨精针对的最大目标,她必须保证唐僧的心境受到动摇。因此,最后一个出现的老公公对唐僧而言就是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他的出现,让唐僧最终相信,孙悟空是真真正正干掉了整一家子人,从而对其心生厌恶。

8495622509894743089.jpg
巩俐饰演的白骨夫人

那么第二重解释在于哪里呢?我们注意到,张爱玲在名言里还强调了时间的概念。白骨精三种变化的出现时间总共加起来也并不很长,也就是这三人分别都给唐僧、沙僧和猪八戒在短时间内留下了有针对性的、可能还相当不错的印象,然后又突然消失了。这种传播的效果十分可怕,即可望而不可即,在最为真实、最似乎触手可得的时候又灰飞烟灭,突如其来的幻灭感可想而知。那最终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会让唐僧从此以后都念叨着这么一档子事,况且作为师傅他也接受不了自己每次都被妖精欺骗、反被徒弟制定规则这回事,因此他能够以此事为理由,责备孙悟空“试图在思想上钳制师傅”、“不服从领导命令”。而自此以后,孙悟空可能也会一直掂量自己那时乱棒打死、缺少说服力的表现,觉着自己在人情上有点儿理亏,不给师傅面子。这种巧妙的制衡就像我们在人际传播中经常面临的“世故”问题一样,你欠了我一笔或者我欠了你一笔都没法计算清楚,最终只能越积越深,成了心头一道或许深度尚浅、但却永远无法弥合的伤痕。这也是白骨精真正可怕的地方——她让人有理没处说。

那么我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了,白骨精自己会想得这么深刻吗?她不过一届孤魂野鬼,但看着她布下的着一个个诡计,我们不得不认为,或许,她和大boss是有点关系、她是受到了某种指导的。那么我们不妨猜测,她就是无比智慧的佛祖给孙悟空带的第二道金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西游记》读后感:你知道吗,白骨精其实是佛祖给孙悟空准备的第二道紧箍咒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