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那一抹温暖的苍凉 -张爱玲

▌最是那一抹温暖的苍凉

文/马 琼(四川)

于千千万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千万万年之间,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对于相信命运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对于不信命运的人来说,只是一种巧合。就像幽默笑话,让人想笑,笑过之余却想哭。一直很喜欢张爱玲的文章,朋友笑我说我已经不能再看张爱玲的文章了,再看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一片荒凉,没有一点生机。似乎也是这样,她的小说读了会让人有心痛的感觉,而散文,尤其是《爱》,却是痛不知味,淡淡哀愁。初读可以让人心静,再读便会觉得触动心底的悲伤。虽然文学不等于生活,但你会觉得生活如此,就像做梦一样,老是做梦,有时候你会分不清梦境和现实,有时候本来是清晰实在的现实你却觉得是在做梦。
记得有一次朋友找我借书,便借了本自己最喜欢的《现代文学作品选》给他看,并推荐他看张爱玲的那篇散文。这似乎是我很不好的习惯,不过这应该不叫强加自己的意志与别人,最多就是与别人分享而已。当时我问他看了那篇文章的感受,直到现在对他的回答还记忆尤新,他说他觉得我就是那个小康之家的女孩。当时觉得好笑,不过因为他的话我却对张爱玲的这句话品味思索了好久。我只是觉得一个小村庄,怎能称小康之家呢?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或者叫感悟,只因为那个女孩子的命运,所以要让她生在小康之家,所以要让读者在为她心痛的时候还会有那么一点点欣慰,可也是因为这句话却让人更加感到心酸,不免会想到红颜薄命。如果是出生在贫寒卑微的家庭中,她被迫嫁给有钱人,再被拐卖,这似乎是所有生活在最底层女子的悲惨命运,而这个生活在小康之家的女子,却也有如此命运。我想这也和作者的出身有关吧。张爱玲本身出身高贵,她自然不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到中下层民众的,当然在她的笔下的女孩子不会有出生贫困的。所以就算是一个小村庄的女孩子,也要让她出生在小康之家,不舍得让她在物质上受委屈。也许太过现实会缺乏艺术感,而太过于被金钱所缚的女孩子,总会有那么一点现实。
不但出身小康之家,而且生得美。这样的女孩,应该是被很多人羡慕的,或者说是被女人羡慕、男人仰慕的。所以顺理成章地有很多人来做媒,结果都没有说成。女孩应该是清高孤傲、冰清玉洁的,所以她应该是高贵的。她在等待什么呢?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他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地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儿,各自走开了。
美丽的女孩,那是充满阳光的。站在桃树底下的那张美丽可爱的脸,应该像桃花一样吧,也许像水莲花一样,不胜凉风的娇羞。春天,本来就是阳光的,充满希望的,女孩本来人就长得美,这更为她后来的命运增添了几分心酸,也许是遗憾的美吧。对面的年轻人,一定让她心动过,似乎就是为了那样的等待;而他只说了一声,你也在这里吗?原来你也在这里,也许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这样的灯火阑珊,却也黑暗了。
女孩的悲惨命运开始了,被卖到他乡做妾,又几次被卖。经过无数次惊险的风波,老的时候她还记得年轻时的那回事,常常听说起在那个春天的晚上,在桃树下,那年轻人。不知道在她被卖的时候,在她绝望的时候,她是否会想起桃树下的年轻人,也许应该是她绝望中的寄托吧,或者她宁愿忘记所有的事,宁愿忘记那些痛苦的回忆,可却不会忘记年轻时的那回事,至少还有那么一点点回忆。原来你也在这里,至少在她的生命中曾经有过,也许一直都有。茫茫人海中,遇到你,原来你也在找我,可我们却那样擦肩而过。在心酸的同时,也算有点圆满吧,总算给女孩悲凉的人生增添了那么一点点温暖,虽然这温暖那么心酸,更有一点讽刺。
是瞬间,才成为永恒,而永恒只是一个修辞语而已。如果是漫长的岁月、漫长的磨难呢?短暂的是瞬间的美丽。虽然没有痛彻心扉,却让人心酸,甚至欲哭无泪。是凄美,还是命运的捉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最是那一抹温暖的苍凉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