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我自己》读后感 ——欧文•亚隆神奇而平凡的一生

(本文共2750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成为我自己》读后感

——欧文•亚隆神奇而平凡的一生

源来如此/文

阅读过很多欧文·亚隆的书籍,究竟怎样一个人可以通过文字去深切地共情读者,又可以写出推理小说扣人心弦的节奏?带着满满的好奇阅读了亚隆回忆录《成为我自己》。

从好奇、崇拜,到惊讶,再到原来如此的感叹,亚隆亲自打破了读者对他的理想化,以诙谐的语言和极大的诚意向我们介绍了亚隆其人。然而他真实的不完美并没有影响他的伟大。书中的太多片段令人唏嘘感叹,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带着亚隆式的好奇,去看看这位存在主义治疗大师神奇而又平凡的一生。

亚隆的幸运与不幸
亚隆身为犹太人,是幸运的,他随父母生活在美国,避开了纳粹的屠杀,而他父亲的妹妹及全部家人、叔叔及四个孩子全部惨遭屠杀。小时候,他在图书馆按A-Z的排序读人物传记,虽然略带遗憾的暗示自己没有一位身着西装、学识渊博的老师,但后来也成为吸引爱妻玛丽莲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的年代没有给他太多的选择,考医学院或经商,不用在父母期待和自我选择之间冲突,也没有机会得“空心病”,但因为当时严重的排犹,申请19个学校而只得到一个医学院的接受。

冷漠、忽视、粗鲁,给亚隆一生带来阴影的妈妈,却从来没有在读书上为难过他,总是全力提供经济支持,此外也是这个不招人待见的女人把亚隆全家从杂货店上面的狭小公寓,带到石溪公园旁的大房子里,从此,没有随时出现的蟑螂,也没有令人窒息的种族歧视了。他以平静的语调描述着自己童年的幸运与不幸,让读者不禁感慨,一位当代心理治疗大师也有如此不幸的悲惨童年和“原生家庭”,在我们寻找原生家庭之罪时,多了一些释然和摆脱宿命论的信心。

亚隆的“调皮”与叛逆
年轻的亚隆会通过频繁手淫安抚青春荷尔蒙,摆脱对妻子玛丽莲(当时还是女友)的思念;会疯狂地骑着摩托车因超速出事故;会在令人敬畏的约翰·怀特霍恩的第一次见面会上睡着;上世纪60年代,亚隆也会穿着喇叭裤在某些聚会上享用大麻。他会大段描述与妻子63年的伉俪情深,也会在某段文字的最后调皮的提了一嘴自己夏令营的女朋友。

身为犹太人,他没有信仰,坦陈自己几乎没有接受过虔诚宗教信徒的来访者,身处被精神分析统治的年代,却拒绝了精神分析,跟随内心,投向了存在主义的怀抱。他会在团体治疗中引入团体成员和观察员互相谈体会的“激进方式”,遭到当时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他非但没有放弃,通过不懈地研究与实践,还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平等的治疗关系和谈论“此时此地”感受的重要性。

亚隆的“精明”与不得已
为了在追求妻子玛丽莲时增加一些自信,应对自己的极度自卑,亚隆牺牲了所有休息、娱乐时间,不惜一切代价努力考入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现在看来,他当时的焦虑程度应该去看精神科医生了。然而他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对自己是有利的,坚定的目标和超常的意志力帮他从焦虑的泥潭中挣扎出来。

多年生活在排犹的社会环境中,他从来没有采取激进主义的姿态,也没有对体制中存在的大量不公平感到气愤,因为他知道自己缺乏勇气、自尊匮乏——“他采信了他的压迫者们的世界观”,也恰恰因此他成功走了上一条成就自己的最佳道路。

当得知自己提前获得斯坦福终身教职的消息后,亚隆毅然把手头正在写作的团体治疗书籍的受众从任期委员会席位上的专家教授们改为学生执业者们,亚隆渐渐可以跟随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了。

亚隆的傲娇与谦虚
在希腊的克里特岛上,亚隆曾两次买了同一件假货,也因此对希腊失望至极;然而多年后,他的书被希腊读者疯狂喜爱,连出希腊租车司机都可以认出他时,他又因被视为希腊的荣耀国民而无比骄傲,从此对有关希腊的任何报道都格外关注。斯坦福同事开玩笑说亚隆最喜欢抚摸自己的作品,亚隆对此也欣然接受。

一位已退休的治疗师驱车数小时预约亚隆的咨询,只有一次会谈,亚隆告诉她并不需要治疗,这个治疗师高兴的称这是亚隆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亚隆不介意自己被理想化,不是因为他足够自恋,而是因为他不怎么担心从“神坛”上跌下来,跌下来就跌下来了,因为他的人生意义早已不再用高度去衡量。既有平凡人的傲娇,也能接住他人的各种投射,并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他/她当下需要的,哪怕对方需要的是他承认自己的不足或错误。

亚隆的好奇与慈悲
亚隆对生命的好奇以及由此生发的慈悲,体现在他对尼采、叔本华、海明威、斯宾诺莎(爱因斯坦心中的英雄)以及他每位平凡的来访者们人生与心灵的好奇。他想知道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以小说的形式记录并传播他们的故事,不希望这些鲜活的生命就此彻底消失于人类的记忆。因为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这个世上最后一位知道死者的人也死去了。

准备《日益亲近》之前,亚隆写到“每当我偶然看到一本陈旧的预约本,写满了几近遗忘的患者的名字,而曾经我和他们一起经历过的最温柔的时光,我就感到一阵酸楚……知道它会存在于读者的脑海中而不是在一间被遗弃的仓库,里面装满没人读过的临床记录和没人听过的磁带,让我感觉好的多。”感叹于亚隆可以将“遗忘”写的如此深情款款,于凄凉之中体味到一丝人与人之间分别后温暖的惦念,充满对岁月的留恋和生命的慈悲。

早期和维克多·弗兰克尔交往中,亚隆眼中的弗兰克尔苛刻而毫无同理心,他本想求助弗兰克尔,然而对方甚至连亚隆拜访的来意都没有问一句,只顾和亚隆讨论自己关心的问题。那时他们各自都期望从对方身上得到鼓励和支持,亚隆对会面十分失望。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亚隆凝视弗兰克尔一张照片时,突然意识到他的勇气多么巨大,他的痛苦多么深重。没能对当时的弗兰克尔给予共情和支持,亚隆这一遗憾在与罗洛·梅的交往中略有弥补,陪伴罗洛·梅走向人生的终点。

亚隆的遗憾和不悔

亚隆的一生都在弥补遗憾,然而有些遗憾终究与他的生命结合得太紧,以至于他已分不清那究竟算不算遗憾?亚隆说“我与母亲的关系是我一辈子的伤痛,但矛盾的是,她的形象几乎每一天都在我的脑海中闪过”。父亲心脏病突发,母亲冲着年幼的亚隆喊道“你杀了他!”那一幕的感受,影响了亚隆的一生。亚隆遗憾自己当年应该给母亲一些同情,哪怕一句感激的话,然而他没有,这个遗憾在和来访者的工作中得到了些许弥补。

亚隆的婚姻美满,而四个子女(三男一女)全部离婚,他和妻子每次都反思、检讨在养育过程中他们的失误,结论是社会影响似乎比家庭教育影响更大。

耄耋之年的亚隆,最大的心愿也许是“向天再借五百年”,纵使极尽全力的充分度过一生,仍有太多想做还没做的事,他珍惜生命,也在“无常”中瑟瑟发抖。

尼采曾说“有些人无法解开自己的枷锁,却可以救赎他们的朋友”,用在亚隆身上颇为适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解开的枷锁,大师也不例外,然而我们依然可以做点什么,让自己不再那么悲伤、无力。

黑暗中,远处有灯塔,前方有领路人,后方有跟随者,身边有同伴,让我们像亚隆一样,编织自己的故事,更好地成为自己,岁月静好,人间值得。

作者简介:
源来如此: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科技工作者。爱好读书、音乐、电影。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成为我自己》读后感 ——欧文•亚隆神奇而平凡的一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