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两天,我遇到了一位很久不见的朋友,一起喝茶聊天。
这位朋友原来聪明能干、交友甚广,人也长得健美帅气,说起话来风趣幽默,喝酒、打牌样样在行,各种场合都是焦点人物,自然也是我仰慕的那种类型。
多年不见,这次一见,感觉他跟换了个人一样,完全没了当年的活力。
我跟他喝茶的时候,他刚从医院回来,去检查糖尿病控制的情况。
他跟我讲:“嗐,当年作得太厉害。再能干,再多朋友,再多机会还不是个作,一作身体就完了,最后全都要倒回来。”
这样类似的故事,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出现,每次听到,感叹几句,很快就过去了,日子该怎样过还怎样过。
这几天,我经常想起这位朋友。
为什么那些聪明能干、身体特好的人,原来大家都很看好他,结果反而往往提前game over了。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乏努力的人,也不缺乏聪明的人,但是生命是一场长跑,耗散其真、损耗其气,最后离终点不远了,却把自己“跑崩了”,只是给他人看了笑话。
很多人觉得自己很强——正是因为强,所以最后变成了“光头强”。
我的这位朋友,对我是一种提醒,我有一种默默的警觉:我和他们比,本身能力差,如果还认为自己能做很多事,这其实是很愚蠢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少做点儿事,专注地做事。
2.
最近,重新又读了一遍《穷查理宝典》。非常仰慕像芒格和巴菲特那样的人生境界。
今年一月一日,是查理·芒格95岁生日,而沃伦·巴菲特也已经88岁了,但是他们按照巴菲特的说法,每天依然都是像“跳着踢踏舞”一样开心地去上班,还能够大把大把地赚钱。
这不就是我们心目中“开了挂的人生”吗?
查理·芒格说:“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那么你到了晚年只会比年轻时更加幸福。”
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正确的呢?
查理·芒格给了我们答案:“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你从前更聪明一点。认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慢慢地,你会有所进步,但这种进步不一定很快。但你这样能够为快速进步打好基础……每天慢慢向前挪一点。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的话——大多数人得到了他们应得的东西。”
人生有两条道路:
- 一个是向外追求,适应别人的需求;
- 一个是向内建设,只关注自己价值的增长。
查理·芒格说的就是后一条道路。
3.
在《穷查理宝典》的序言里,查理·芒格的中国投资合伙人李录讲了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录和查理·芒格认识的时候,芒格已经是一个快八十岁的老头了,按理说经历和体力都大不如前。两个人经常约在7点半见面,也就是吃早餐的时候。第一次,李录几乎是踏着点来的,结果发现老头已经把早餐吃完了,而且看完了当天的报纸。李录就感觉很不好意思,虽然没有迟到,但是毕竟让老爷子等了那么长时间。于是,第二次见面,李录提早了15分钟,还是发现老头坐在那看报纸。第三次,李录提早了半个小时,走进去依然看到老爷子在看报纸。第四次,李录干脆早到了一个小时,终于赶在了查理·芒格之前。十五分钟后,老头拿着一摞报纸晃晃悠悠坐下,自顾自的看报纸、吃早餐,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看完报纸才抬头看李录,开始今天的谈话。
这就是生活中的查理·芒格。
为什么查理·芒格受到了那么广泛的敬仰?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这样一位老人家,他从不吹嘘自己什么,就是这么生活,他常年如此,每时每刻都在用行动向整个世界呈现自己靠谱、好学、尊重他人的一面,不需要什么多余的话,就让所有与他打交道的人肃然起敬。
去年,查理·芒格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我今年已经95岁了,我这一生也就投了3个公司,一个是伯克希尔,一个是好市多,最后一个是与李录合作的基金。你不需要投资很多东西才会变得富有。”
查理·芒格的生活态度,就像他和巴菲特坚持的价值投资一样——放弃一切投机的机会,只按照基本价值面来看人生的未来。
查理·芒格给我的启示,就是要学会拒绝看似是机会的那些杂七杂八的诱惑。
特别是在力量都已经快透支完了的时候,还要往外求,注定是要失败的。
所以,归结到我们普通人的人生,就是一句话:对外逐利,不如对内建设。
其实,人的一生真的很有限。
木心在《从前慢》里说:“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想一想,又何尝不是“一生只够做一件事。”
这个周末,在闲暇的时候,请你拿出一支笔,问问自己:
如果只能爱一个人,你爱谁?
如果只能做一件事,你做哪件?
聚焦“生活习惯”——改变习惯,才能改变生活。
培养“业余爱好”——兴趣推动改变。
唤醒“内心力量”——共同参与的持续成长。
以“有氧生活”为核心,持续的身心修炼,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价值生活。
欢迎关注“有氧生活”:
查找微信号:youyang-sheng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