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董卿说,为了这一次的重逢,我们走过了漫长的旅程
时隔三年《朗读者》第三季不负众望回归了
从“一个人,一段文”转换为“读天地人心”
《朗读者》第三季改变以往模式,以”一个人,一段文”转换为”读天地人心”,从单向传播转换为双向互动,让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可供观照的读本,让人人都可以成为朗读者。
“漫漫人生路,不知道会遇到多少坎坷,读一本好书,就好比擦亮一根火柴,它会在你困顿疲惫的时候,照亮你脚下的路。”
第一期的主题——“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吗?”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内心的答案是“自己这么的渺小,也不是富贵之人,没有钱能帮到他人,或许养活自己的小家都很吃力,我哪有什么能力去改变时间呀”。但其实认真思考这个问题,难道只有做伟大的事情才能改变世界?
我们知道的那些伟大的人其实只是一直坚守做一件小事,一个人若能用几十年坚持做一件正确的事情就是伟大。坚持的力量是无穷的,好比时间看似平平淡淡,可是时间的力量也是无穷的。时间在改变,人在变老、四季更替、人的心路历程也在变化。
杨元喜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坚守岗位40载,婚后绝大多数都生活都是在工作岗位上,是一个踏实、勤劳、努力向上的人。积极投身于祖国的伟大事业,只为让中国让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坐标位置,自己能掌握核心技术。牢牢的将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北斗卫星技术到底有多重要呢,听了杨院士这样回答“我们的电力系统,属于国家基础设施,如果用的是国外的系统,它在调整时间、空间的时候不特意通知我们,我们的电力就可能出故障,那么我们的高铁可能进不了站,我们的金融可能有重大损失,我们的城市管理就可能出现混乱,我们的卫星连我们的收集都可能出现故障。你想想这么多重要的基础设施,都掌握在别人手中,对于这个国家的独立政治、独立国防、经济会有多大的影响”。董卿老师最后那句也说的很好“不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就自己成为巨人”。
令人更加感动的是他的爱情故事。他在节目中说“他回家从来不做任何家务,想表达下自己的爱意,妻子说“你只管做好你该做的事情,这些事情不需要你做”。他的妻子也是如此的伟大。这份相濡以沫的爱情令每一个人点赞,他在妻子说“她一生追求的是积极、努力、上进的人”杨院士就说“所以我非常的努力,成为他希望的那种人”。这就是两个人做好的爱情状态,彼此欣赏。爱情不需要太多外物的点缀,只要两个人的心中都有彼此,因此不需要对彼此过于苛刻,懂得欣赏彼此十分重要。
第二个出场的嘉宾是张桂梅。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将自己的青春和后半生都奉献给了这片贫困山区的女孩子。在云南,有那样一群特殊的女孩,家境贫寒,仿佛生活在90年代,家里没有钱供女孩读书,女孩子生下来的命运就是做家务,到了10几岁就嫁人。张桂梅校长的出现,改变了万千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她们有了踏上学堂门的机会,全部免费寄宿学校,就是这位年过半百的张校长改变了她们。她背负不孝的误解,没有亲自去送自己离世的哥哥、姐姐。或许那些山区女孩成这个世界上他唯一的亲人。她会感到孤独吗?我相信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会有孤独的时候,虽然忙碌可以让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忘记孤独,可是心里的孤独是长时间的心病。亲情这个东西不是说人离开这个世界就可以割舍的。她在今年也获得了共和国勋章,代表党的最高荣誉。在建档100周年之际,也和各位国家领导人共同登上天安门广场,看祖国的繁荣昌盛。她确实有很多荣誉,可是她做的这些事情不然靠荣誉就能赞赏的,她应该被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记住,应该载入史册,这么一个平凡的人靠自己微弱的身躯正在一点一滴的改变这个世界。她以前有个采访令我很感动,让女孩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母亲到自己小孩再到孙子。一个有文化的母亲是足以让自己的孩子懂道理,知世故。
莫言,爱书如命的作家,经常看书看得痛不欲生,完全将自己融入书中,讲到他文学的原点是他的老家。他说,他可能以后人不回去,但是心肯定是会回去的,这可能就是归宿吧。印象深的是他小时候为了看书,给人拉磨,拉五圈可以看一页,真的感觉很有趣,同时,也可以看到他对读书的渴望。现在我们生活在物资条件这么好的时代,应该珍惜有这么多读书的机会,有这么多书籍可以慢慢品味,可以不断的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让自己从心底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以及读书的乐趣。
没有一个人可以彻底改变世界,但是改变世界的冲动却决定着我们的进步和飞跃。就如同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是可以改变冷暖;我们无法改变生死,但是可以改变生死之间的各种体验。
此次节目董卿将担任主持人、制作人、总导演等多重角色,央视一姐带着精英团队,历经两年的蕴藉沉淀,也带着读者的热切期盼,飒气回归,盛装登场,用智慧与希望为人们照亮读书之路。
近年来《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文化类节目在社会上影响广泛,像一股股清流涤荡了人们浮躁的心灵,让人们对文化、阅读有了新的认识和重视,人们读书学习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但是这股清流是否真的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全民阅读”的新浪潮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1、 我国国民阅读量近10年无大变化
通过世界各国读书排名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们国家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差距还很大:
2017年纸质图书阅读量中国约4.35本,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而犹太的阅读量高达64本书,令国人真是汗颜。
2018年阅读量微升到4.67本,2019年又下降到4.65本,纸质图书一直在4-5本之间浮动,而从2000年到2019,全民综合阅读率和图书阅读率接近于一条直线基本未变。
中国人口是世界上居世界首位,中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下30万种,但人均阅读量却是全球最少的国家之一,且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
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国民素质相对来说还很落后,学习似乎只与考试有关,文化或者只和历史相连,多数人天天关注的只有利益和金钱,这种不健康的文化发展状态不可忽视。
国人读书时间短、数量少,这种现状令人堪忧。和发达国家相比,读书少、国民素质不高,这也会影响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2、 碎片式电子阅读更受中青年读者青睐
现在的读书方式主要有两种: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量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数字阅读渐渐显露出优势,更受中青年读者的喜欢。
《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人均阅读量达到7.99本,其中纸质书4.67本、电子书3.32本,数字阅读增长趋势显著于纸质书阅读。
报告显示,在数字阅读用户构成上,86.3%的用户年龄在35岁以下,看电子书接近一半,而听电子书的占10.7%。
碎片式阅读虽然让人们在有限、短暂的时间获得了一些文字信息,但是多数作品内容较杂、质量不佳、品位不高,加上读者内心也比较浮躁,所以阅读的效率并不高。
3、读书应抛开名利远离浮华
北大才子张雪健在《一站到底》一战成名后,不少网友对这个读书之星倍感敬佩。他的读书心得和一张两年内读完的1000本书的书单应邀传到了网上,台上的妙语连珠、才思敏捷,果然离不开背后的无数知识储备作后盾。
康震老师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和拥有多大的房子,更重要的是拥有深厚的学识和崇高的思想道德。”
读书从来就不应该是功利的,为一个特定的目的或结果去读书的人不配叫读书人。真正的读书人应和书融为一体,阅读是生命中最难以割舍的绝妙体验。
4、读书是一种优秀的习惯
《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又显示出来,2019年花钱买书读的前十名均为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其中北京位居榜首。
纸质图书已成为一种不俗的消费品,越发达的省份和城市,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买书的数量也越多,品质也越高,网络购书也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
现在许多一、二线城市都兴起一些特殊的书店,例如”诚品书店””钟书阁”等,集知识、美感、时尚、消费于一体,让读书成为一种更优雅的生活,倍受年轻人的喜欢。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除了把各种图书搬回家让孩子在尽情阅读,周末和节假日会带着孩子去书店泡一下午书香浴。
更多的大学生和文学爱好者在创建自己的自媒体,通过自媒体来分享好的文章,让更多人爱阅读、爱思考,有更充实快乐的生活。
面对如今全民读书疲态且新浪潮阅读模式的发展,《朗读者》第三季也打造了”一平方米”和”一万公里”两个新样态,来全民共读书。节目组将走出演播室,来到百姓身边,共享诗意与远方。
在《朗读者》第三季的节目中,有来自城市的各界朋友,有医生、有志愿者、有学生、有警察,他们回忆起这难忘的2020年,感慨着国家的团结,人民的伟大。
陶勇医生也来作客朗读亭,带来了他在《目光》中讲的一个感人的故事,令人无不动容。它让我们看到了陶勇表面的坚强,也读懂了他内心的温柔。
读书实际上是对生命的扩展和补充,是丰富自己的绝佳途径。这个世界越浮躁,越能体现出静心读书的可贵。
生活是地上的六便士,但书籍却不是天上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即。
它是桌边的茶,让人清醒;它是杯中的酒,令人回味;它是你身边最真诚的朋友,不离不弃;也是你心中最纯粹的恋人,无欲无求。
读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优秀的习惯,愿更多的人放下忙碌,脱下浮躁,静心地伏案读书。
愿”全民阅读”早日成为一种理念和国风,读书的路上我们一直走,总会有光!
董卿曾说,自己每天睡觉之前,几乎雷打不动要进行一小时的阅读。读书已经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朗读者》可以认识更多名著,让自己也开始阅读经典。读书,你可以体验1000种人生。而不读书,只能活一次!很多东西,眼睛看不到,读书可以;脚步不能丈量,读书可以;身体无法抵达,读书也可以。读书能使人有了分辨力,阅读也会让自己更有思考的空间和无限的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