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中的文学

我理想中的文学
史飞翔

我最近越来越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文学是有高下的。我们之所以说某某文学是伟大的文学,某某文学是流俗的文学,某某文学是经典的文学,某某文学是当红的文学,全在它的境界上。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有一种事实却是残忍的。那就是,与国外的文学作品相比,我们当下的文学似乎总比人家“少了点什么”。我知道很多人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的,我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可是当我在阅读了普鲁斯特的《追亿逝水年华》、加缪的《局外人》、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以及一大批的外国作家的作品后,我却不得不承认我们当下的文学的确是比人家少了点东西。但是到底少了点什么呢?我说不清楚。我只是有这种时而强烈,时而隐约,时而忽得又非常清晰的感觉。

我认为文学可以分为三种:反映个人的文学、反映国家民族的文学以及反映世界人类的文学。我知道这个分法不尽科学。我之所以采取这种不尽科学的分法,实在是迫不得已。我想通过这个来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文学是有高下的。

当今的文学有两个极端:一个是个人文学的盛行。一个是民族倾向的横行。文学应该反映人生,文学应该记录生活,文学应该讴歌时代,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问题是怎样去反映、怎样去记录、怎样去讴歌,以及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反映、记录和讴歌?是无病呻吟,是照搬照抄,还是粉饰太平?

我常常讲,文学成就了一部分人,文学养活了一部分人,文学也戕害了一部分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怎能寄希望于一个企图通过文学来获取文学自身之外某些东西的人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来?让文学回到文学。文学就是文学。文学只是文学。

有两个作家的作品我是非常看重和欣赏的。一个是哲学家赵鑫珊,一个是物理学家詹克明。赵鑫珊教授的哲学随笔让我看到了一个“世界公民”、“宇宙公民”的眼光与胸襟。而詹克明先生的有关自然思考的一系列散文则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学人的那颗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之心。

我理想中的文学是超越于个人、国家甚至世界之上的,它面对的是整个人类,有一种终极的关怀,充满着良知与悲悯。它不仅关注人自身,而且也关注那些与人息息相生的其它东西,如:花鸟虫鱼、豺狼虎豹。这种文学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可能会千差万别,但它在思想上却是相通的,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它所表现和揭示出的那种普遍的人类感情却是相通的。这种文学不会因为国度的不同而失去意义,不会因为人种的不同而失去意义,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这种文学我把它称之为“人类的文学”!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我理想中的文学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