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明白》读书笔记 -不争,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不争,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梁晓声曾认识一位五十余岁的官员。
他草根出身,一无背景,二无靠山,但却有着强烈的升官欲望。于是,每每有机会,必定加紧表现。
然而,很遗憾,他最终没能成功晋升自己理想的职位。
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于是四处申诉、诋毁坐上了那把交椅的同时。有人劝他不要如此极端,他反而认为,他人是在阻扰自己实现人生的大目标。
长此以往,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而他最后也因为一封检举信,正式给自己的事业画上了句号。
不久后,这人患了癌症。除了家人,没谁曾去看他。
从无名小子到拥有了一官半职,再到最后众叛亲离,这样的故事令人唏嘘。
对此,梁晓声说,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一心想要“怎么样”,还有一种人不打算“怎么样”,而这位官员显然就是前者。
一心想要“怎么样”的人,看起来比不打算“怎么样”的人进取,但是这种进取很可能会发展为偏执。
特别是他一心想要“怎么样”,只是为了实现个人虚荣心,满足个人欲望,那么就很容易陷入对目标的偏执,然后迷失自我。
相较一心想要“怎么样”的人,梁晓声更喜欢从来不打算“怎么样”的人。
不打算“怎么样”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显得“不作为”,但这也是一种审时度势、韬光养晦的策略,它表达了一种不争的态度。
实际上,越是智慧的人,越“不争”。
就像一代名臣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功高盖主,权势、富贵唾手可得。
但他却递交辞呈,急流勇退,从而打消了朝廷的猜忌与群臣的嫉妒,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还有我们都熟知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为了满足更多的欲望,争得面红耳赤、遍体鳞伤,争到最后可能是一场空,还可能伤了自己。
老子说过:“天下之道,不争而善胜。”
很多时候,不争,反而是另一种姿态的进,另一种可能的赢。
不争,不是糊涂,而是一种智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活得明白》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