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有更高的站位来看待教育——读《盈得》有感

寒假与学生家长互借书籍,有幸读到于盈的《盈得》。

我很喜欢这个书名,作者名盈,盈得及作者所得,是一种反哺社会的分享。同时,它也是词语“赢得”的谐音。有一句话说,“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所以,就教育来说,“赢得”是一种长远的大智慧。

作者于盈,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深圳科创学院创始合伙人和副院长,凤凰卫视高端访谈节目《领航者》的制片人和主持人,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全球青年领袖”,并是“十大杰出新香港青年”,三个儿子的妈妈。因《领航者》节目采访了全球各领域120多位顶尖人士,以教育观察者、思考者、实践者的身份,分享领航者们对未来教育的洞见以及自身的成长和教育实践经历,探寻如何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我们说,现在的教育是要培养未来社会的人,但是如果我们对未来的社会以及未来所培养的人没有一个清晰的洞见,我们往往会在内卷中走偏,让孩子的成长走了弯路。

作者的很多观点基于采访全球顶尖人士所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教育问题,少一点盲目,多一点清晰的思路,也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于盈是三个男孩儿的妈妈,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她总是在工作时间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她说,只有高效率、更努力地工作,你才有资本在需要陪伴孩子的时候对一些工作说不。

读着那段她对工作和陪伴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描述,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同属于职场女性,两个孩子的妈妈,为了能够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我会早起一个多小时阅读、写作,提升自己的内在能力。在上班的时间里,包括早餐和中餐时间,我几乎都是在同步工作,我不舍得浪费掉工作时间的一分一秒。魏书生先生提到的“三闲”——闲话、闲事、闲思,我尽量避免,尽一切所能高效完成工作。

作为职场女性,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可能要付出得更多。

未来需要怎样的人才素质呢?最重要的一点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对学习葆有永久的热情。

对于学校来说,我们要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联结生活,让孩子的所学为生活服务,项目式探究让知识活学活用。不要用大量的考试和刷题剥夺孩子学习的乐趣。

对于家庭来说,呵护并引领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并陪伴他们自发自主地探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勇于尝试自己的主张,就会逐渐形成问题型成长思维。

反观教育现状,学校为了分数,不放过孩子任何提升分数的时间,家长全力配合,努力内卷,孩子成为那个任人摆布的棋子,“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殊不知,成长,需要留白,需要发呆的时间,需要玩耍的时间,灵感迸发自闲暇时。

愿于盈的思考所得能够给我们广大的教育同仁及家长朋友更多的思考,让我们一起以更高的站位看待教育,还孩子的成长以健康的生态,方能成长为最优秀的未来人。

《盈得》经典语录

◎比学历更重要,也更能预测一个人长远发展的素质和能力,是自我驱动能力、学习能力、协同能力,以及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自我驱动力。自驱力可以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望,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也表现为自己设立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单位里,自驱力还可以表现为主动承担边界模糊的工作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拥有学习能力和保持学习热情,是身处巨变时代的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和软技能之一。

◎步入职场走向社会,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能否拥有主动学习的激情,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在未来能走多远。

◎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六点要求:

1.好奇驱动

2.找到激情

3.快速适应

4.跨越学科

5.协作共赢

6.价值引领

◎好奇心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好奇。”

◎带着好奇的眼光扫视万物,为满足好奇心而去研究的动力和无限发散的思维,正是科技发明创造最可宝贵的素质,成就了历史上无数的“大家”。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发现,那些具有较高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兴趣并能主动学习的孩子,会比那些只是依赖父母或老师鞭策的孩子学得更快更好,也走得更远。

◎教育是要点亮火把,而不是灌满瓶子。罐进瓶子里的东西,也就是家长和老师让孩子被动接收的知识,大部分会在孩子走出校门后被遗忘或过时无用,而不被忘掉的却是那一颗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好奇心会驱使人们不断地塑造自己,保持内在驱动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挚爱,点燃他们的激情。因此,我们培养孩子不需要过多去“补短”,要求孩子样样出色,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和兴趣所在,培养他们的比较优势,把长处和兴趣发挥到极致。

◎家长与其推测未来哪项具体技术会占据主导地位、哪类职业吃得香,还不如着力培养孩子快速行动、勇于承担风险、在试错过程中快速调整并适应变化的学习能力及心理调节能力,以这种不变去应对万变,才能帮助孩子从容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稳操人生舵把渡过一个个急流险滩,攀上一座座高峰。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谈到人的道德品质时认为,人在婴幼儿时期,也就是尚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现代教育理论也表明,0-6岁对于人一生的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父母需要格外注意通过陪伴和榜样的力量去引领孩子塑造价值观。

◎过度注重传授知识会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杰明·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6个层级:

记忆——对知识的记忆;

理解——搞清事物的意思;

应用——在新的情境下运用知识;

分析——分解知识,了解其内涵、推理、逻辑等;

创造——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将不同知识重整组合为新知识;

评估——评价、判断知识的价值。

◎在向服务业和创新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教育更应注重培养的是具有通识素养、人文底蕴、创新思维、思辨能力等的人才。

◎大量的作业和标准化考试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抑制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探索创新精神,也极大地疏离了亲子关系,给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过重的应试压力更是导致一些学生抑郁甚至轻生。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适当“留白”,孩子才有更多“自主”的空间来发觉内在好奇心和驱动力,这对于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至关重要。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神经科学家鲁白建议家长在孩子年幼时多带他们去户外玩耍,因为户外氧气比较充足,有利于大脑发育;户外的刺激更加多元,对大脑各种信息的输入比在户内要丰富得多;更重要的是户外活动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很好的放松方式,张驰结合,对大脑发育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户外活动有助于孩子保持注意力集中和心态平衡,同时也能激发他们更多的创造力以及毅力。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不能过分强调效率和产出,而是要尊重大脑发育的规律,以静待花开的耐心、而不是拔苗助长的心态去陪伴孩子成长,或许收获更大。

◎作为家长,既然选择了不给孩子补习,就要接受孩子的考试成绩可能没法排到班级前列的事实。但只要想清楚了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就不会妥协于现实的压力,还能收获内心的平静。

◎父母应该允许和鼓励孩子质疑原有的知识和定论,勇于挑战权威,大胆发问为什么,然后耐心地引导孩子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

END

我是清清老师

推荐好书

分享好的思想

扫码关注我

一起成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我们该有更高的站位来看待教育——读《盈得》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