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髅之歌

骷髅之歌

作者:青鸟

近期,我在翻阅梁实秋先生的《雅舍杂文》,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感觉非常有趣。
文章里说的是拜伦的故事,他十岁意外承袭男爵,成为“纽斯台寺院”寓邸主人。二十岁的时候,园丁在花园里意外挖掘出一具骷髅。其中死人的头骨样子相当可怕,而秉性浪漫的拜伦逸兴遄飞,居然将它洗刷干净,配上木座,制成一只酒杯。并且赋诗一首《题骷髅杯》,诗曰:
别惊,莫以为我是亡魂;
我只是骷髅一具,
我和活人的脑袋不同,
我永远洋溢着情趣。

我曾生活、恋爱、饮酒,和你一样;
我死了,任尸骨埋在地下;
斟满吧,你不会伤害我;
蛆虫有比你更脏的嘴巴。

盛起泡的葡萄酒,
总比蚯蚓在里面繁殖强;
在这杯中注满了
玉液琼浆,胜似为虫贮粮。
也许我曾一度才情横溢,
让我再帮别人显露才华;
哎呀!我们脑浆枯竭时,
什么比酒更能代替它?

能饮直须饮;你和你的人,
有一天死去,像我一样。
另一批人会把你挖掘出来,
捧着你的骷髅喝酒歌唱。

为什么不?短短人生之中
骷髅引发无限的哀伤;
如今幸免于蛆虫泥土的侵蚀,
总算有机会派上了用场。

初读这个故事,我是非常惊讶的,因为传统中国文化认为“死者为大”,我们根深蒂固地认为要尊重一个已经去世的人,一具尸骨若是无意被人惊扰挖掘,那势必要重新收敛、跪拜供奉、然后入土为安。
而且我从小对骷髅、头盖骨有着本能的恐惧,日常生活中不曾遇到过,但自幼看的神话故事《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无不都是用骷髅来刻画一种可怖的氛围,这种心理暗示让我认为那是一样非常可怕、危险的东西。而这首诗却从另一个角度安抚了我敏感的神经,“我曾生活、恋爱、饮酒,和你一样”,骷髅也曾生活、恋爱、极具有情趣和情调的生活,它甚至比无趣而活的人类更长久热爱生活。它是我们的过去式,也是我们的未来式,毕竟百年之后,我们也将会是一具骷髅。这样看来,它已经没有灵魂和皮肉的附着,没有喜好和厌恶,没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只有被改变的命运,那么它不过也就只是一个普通的物件儿,和花盆、茶杯没什么两样,这样说来好像也不可怕了。
诗的第三小段和第四小段,像是这个头盖骨在自我安慰,与其在土壤里被蛆虫和蚯蚓穿梭,不如被人用来当做盛酒的容器,可以装满玉液琼浆。

看到这里,我竟然觉得拜伦做得有几分道理,我们认为的“入土为安”,真是骷髅所期望的么?如果它有感知,那么它也会讨厌蛆虫和蚯蚓吧,如果它生前就是个热爱阳光和美酒的人,兴许宁愿出来晒晒太阳,看看风雨阳光,细品美酒琼浆。此时,我想到了那些嗜酒如命的人,若是问问贺知章、李白、张旭、刘伶,兴许他们早就一跃而起,恨不得头骨再大些,可以多装几口美酒。如果它没有任何感知,那么它在哪里,被用来做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被用来做什么兴许比彻底遗弃显得更有价值,所以作为一只酒杯,或者别的物件,好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喜欢热闹的,可以沾沾人气,可以看看沧海桑田,人世沉浮。若是喜欢安静,那还是长埋土里,不要打扰为妙。
小诗最后两段是有些讽刺的,也透露了拜伦的忧郁性格。诗句里说如今你将我做成酒杯,终有一日你也会被别人拿来做成酒杯,这句颇有些“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的意味。骷髅说既然你认为没什么,那么他日你成为同我一样的酒杯,也算是被派上用场,请你莫要难过,同我一样用心歌唱。这里,我看到拜伦说的“能饮直须饮”,如同“有花堪折直须折”一般,主要在于劝说珍惜时光韶华,毕竟无论谁最后都会终此一生,化归尘土。
读完这首诗,我仔细回忆了一下对于拜伦的认知,他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阳寿不长,未达不惑之年。他的代表作有《唐璜》、《普罗米修斯》,这首小诗是他初期作品,虽名不见经传,但也显露了他独有的创作风格。他略带俏皮地通过骷髅的口味来叙说自己的看法,最后掩盖不住的忧郁,让人回归对死亡的终极认知,我只能说这样聪慧的人真是活得通透。

在中国极少这样的情况,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和限制,我们几乎不会有这样的做法。在我印象里,除了战争需要用人头来记功论赏,会割下首级;伍子胥将楚平王挖坟鞭尸,这是有深仇大恨;撇除一些盗墓、摸金人士的特殊目的,一般中国人对死者、墓地都是极为敬重。即便是少许宗教将尸首做成所谓“法器”,那也是结合个人对宗教的自由信仰。像拜伦这样的身居高位,只是因为追求趣味就将头盖骨做成酒杯,必然会被世人唾弃是荒淫暴虐,有违天道人伦。但在拜伦所处的时代和国度,并没有人愤怒地指出他的所作所为,兴许这就是不同文化背景予以我们的新认知。予读者来说,感受这种不同文化底蕴的冲击,也足以拓宽思维的局限,算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
近现代以来,中国墓葬文化也有很多的改变,大趋势上,土葬改为火葬,有人不介意在拥挤的公墓“群居”,静待后人祭拜;有人愿意将骨灰抛洒在江河中,让四海之水带他去看这美好山河;有人愿意签署“遗体捐献登记表”,死后继续为医学做贡献;也有人说要埋在一棵树下,滋养土地回馈自然;各种新式的选择无不凸显当下人们思维的进步和思想的豁达,兴许这也是受到不同文化的正向积极的影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骷髅之歌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