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文 | 辣 条
姜子牙曾在其道家兵法书《六韬》中说过: “凡谋之道,周密为宝。”
意思是:凡是进行谋略的原则,以计划周密最为重要。
深以为然,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我们会遇到纷繁复杂的人和事,面对各种挑战,迎向各种难题。
而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时,完善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行动才会保证最终的成功。
01
计划是舍弃,是放弃花里胡哨的外表找到内心真正的追寻。
看到这样一段话,深受启发:明代大学士徐溥天资聪颖,又对于先贤十分崇拜,立志学习古人的严于律己。
他在自己的书桌上放两个瓶子。每当他有一件善事、善言、善行就存储一枚黄豆;反之则存储一枚黑豆。
他通过不同颜色豆子数量的变化来不断激励自己,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律己不忘。
最终,徐溥历任四朝元老,成为了一代贤相。
徐溥他通过制定合理且有效的计划,经过对杂事的舍弃和计划的坚持,完成了自己行善事,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初心。
正如斯蒂文森曾说 : “一个人应当摈弃那些令人心颤的杂念,全神贯注地走自己脚下的人生之路。”
在做一个好计划的过程中,我们的重点应该充分展现,有效的屏蔽浮躁,从杂事中脱身。
02
计划是改变,是我们向更加优秀的自己前进的第一步。
最近和表姐闲聊,她说自从考上公务员,有了稳定的工作后,就觉得自己人生定格了,于是所有的闲暇时间都在躺尸中度过。
直到最近单位体检,查出二十五岁的她有十多种慢性疾病后,自己才开始慌了。
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改变的计划,每天做一些之前未能坚持的事。
比如: 每天步行10000步,锻炼一小时,每天看一页书,每天把玩手机的时间限制在两小时内……
30天后,昔日那个肥腻的宅女不见了,她开始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运动,甚至在闲暇的时候还培养了养花,画画等多重爱好,再去医院复检时,身体也开始慢慢好转。
心理学家曾经总结过这样的规律: 计划的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
但大部分人都在痛苦期徘徊的太久,以至于把痛苦当作是计划本身。
而当我们把自己的计划任务到极致,才会发现,完成自己心中所想能够带给我们发自内心的快乐和享受。
李开复曾说:“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变得更加完美。”
在计划过程中,坚持完成,在后期,全力享受。
03
计划是坚持,是量变到质变的旋螺式上升。
上周同学聚会,见了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 我们是初中同学,已经快有五六年未曾谋面。
初中那时候,她身高不到一米五,却足足一百三十多斤。
印象中的她特别壮实,甚至有些虎背熊腰,脸上的肉笑起来都不见了眼睛。 可是上周见到的她,和初中相比已经完全换了一个人。
短外套下面马甲线若隐若现,圆脸变成了瓜子脸,面部线条十分明显。 见到这样的她,有些惊艳,有点吃惊。
她和我们说,现在体重在90斤左右。她保持每天健身,饮食清淡健康的习惯已经三年了。
高二因为过于肥胖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校园暴力,自己也陷在抑郁症里。
高三开始,接受了系统的治疗,自己也开始对未来的生活进行了清晰的规划。
体型得到了控制,学业也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最终自己成功学了心爱的西班牙语,甚至当上了学校的宣传大使。
现在的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威廉·詹姆斯说:“我们一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一旦我们形成了习惯,那接下来的人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并为此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愿每一天都不再被辜负,我们会在一个又一个计划中,一份又一份总结中,找到真正的闪闪发光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