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高山
绽放生命的本色
永远的记忆
记忆中闪亮的东西永不褪色。
儿时,一个夏天的黄昏,夕阳的一抹桔色投在了老屋门前高大的墙皮剥落的土墙上。姐姐用那截弥足珍贵的铅笔在粗糙的图画本上构画出向日葵圆圆的花盘、桃形的叶片,我捧着有缺口的洋瓷盘子,盘中盛着姐姐用姜黄和干燥的向日葵花瓣粉末浸水和成的黄色、香豆草叶里挤出的草绿色汁液。我的头凑在姐姐的肩头,姐姐用小木棍上缠着的旧棉花蘸着颜料慢慢地、轻轻地涂抹,姜黄色的花盘、草绿色的叶片……一棵棵向日葵在姐弟俩的童稚、纯真的目光中仿佛灵动起来,姜黄色的花盘和门外土墙上反射进屋里的桔黄色的霞光照亮了父亲、姐姐和我的心。久病大愈的父亲无限疼爱地注视着我和姐姐,父亲的眼里流露出的是他饱受因患病四处奔走多年致使家人分散的痛苦后回归家园的幸福感,家徒四壁,其他三个子女还寄居亲戚家,然而父亲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我不知道当时支撑起父亲顽强生活的因素是我们一大群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是他静观女儿手里图画本上具有欣欣向荣美感的向日葵激发了他的生存潜意识?无论怎样,那个夕阳明媚的黄昏,姐姐和我共同“创作”的预示着家庭苦难即将结束、亲人团聚的新生活即将开始的向日葵画面刻骨铭心地嵌在了童年的记忆里,至今难以忘却。向日葵,这个普通的物种,它以自身蓬勃的生机和美感,携同当时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人物的天赋成就了一代大师,1888年,荷兰印象派大师梵·高(凡高)挥画笔留下了其后漫漫岁月里的旷世之作《向日葵》。热烈、奔放、生机勃勃、追光逐日……这是人们在解读了蒙娜丽莎永远的微笑与富有情感的眼神时对梵·高《向日葵》蕴含的艺术绝妙的感悟。《向日葵》,以其明亮、奔放、外向的色彩给欣赏它的人们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明媚的阳光、蓬勃的活力、寂寞而热烈的情感、和平祥静的生活氛围……这使它趋向了艺术品价值的永恒,也使它成为凭吊孤独一生的一代艺术大师不可或缺的物证——梵高心中永远的《向日葵》。
向日葵以芳容,惊艳了时空
向日葵,以其明丽的色泽、追光逐日的物性、朝气蓬勃的活力……成为俄罗斯、乌克兰、葡萄牙、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国花。这泊来的物种也顺应了《进化论》的生存法则,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发芽、生根、开花……葵花朵朵向阳开,它朴实、强壮的茎叶间如同光芒四射的太阳一般的花盘承载着花与色的灵性和情感。群芳或国色天香或雍容华贵或袅娜多姿或一尘不染……向日葵以深厚、朴实的绿色为映衬,以明亮、轻盈象征着太阳的黄色为底色,花色灼灼,惊世骇俗地向世间散布着爱的光芒和生之不朽的神圣内涵,为花色烂漫的季节涂下了明艳的一笔。
身处茫茫戈壁、深山里的同事们在水池前开辟了一块菜地,菜地周围点种了向日葵籽,那些由半截矿泉水瓶子罩着的种子居然发芽了,从罩着幼芽的塑料瓶口细瞧,指甲大小的翠绿色叶片儿好像憋足了劲儿似的惊奇地望着瓶口上方的蓝天。几天后,我拿走每株幼苗上的塑料瓶,嫩弱、低矮的沐浴着漠风和阳光的幼苗舒展着身子,给这草木稀少的戈壁深山增添了一份不起眼的但很珍贵的绿意。几个星期后伴着茎叶的成长一颗颗圆圆的含苞未放的花蕾终于次第绽放了,一个个如同小太阳的花盘竞相辉映。圆圆的花盘上长着的明亮、轻盈的黄色花瓣使水池旁熠熠生辉,阔大的桃形叶片肆意伸展,稀疏但翠绿醉人的小油菜、香菜和一些不知名的杂草仰视着激情奔放笑看红尘的向日葵美丽的花盘。近乎裸露肌肤的群山、丘岭、戈壁越发黯然无色,身着工装的路人或驻足或身不由己地匆匆投来惊慕的一瞥,几只蜜蜂和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在向日葵间优美地飞舞着,在欣赏了向日葵明艳的芳容后热情、真挚地送上了无数个甜蜜、痴情的亲吻……
向日葵一枝独秀,几株红柳头顶红色霞冠随风轻轻摇曳,碧蓝的池水泛着涟漪,一群灰鸽时飞时落,蓝天下的秋日收敛着喷薄的光华。向日葵的花瓣反射着阳光,正是这种本能的反射才显示出它娇美的容颜和顽强的生命本色——平和而热烈、明艳而深沉……中国古代夸父追光逐日倒毙于路,古希腊古丽泰逐日甘愿化为漂亮的向日葵,梵·高因困窘而自杀,但他心中永久的《向日葵》像火焰燃烧跃动的意象表明他热爱美好生活的如火情感,崇尚光明,渴望、追求爱情,顽强的生命在生活中得到升华,尽管他们的生命最终走向了另一个永恒。我静静地伫立于这65棵生机勃发的向日葵前,我惊诧于它们现时且永久的明艳,我沉醉于这片明亮、祥和的花丛中。梵·高画笔下的《向日葵》是向日葵的艺术再现,而我眼前傲然开放的向日葵是同事们的辛勤劳动、阳光、雨露和土壤及其顽强生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人工更是天工的杰作呀!
秋雨骤至,雨打花盘叶片,凋零的花瓣点点飘落,依然显目潇洒,那也是花的魂,它们可曾听到百年前梵·高孤独的心声?骤雨初歇,向日葵花间叶上托着颗颗晶莹的水珠,那仿佛是和大自然抗争后的胜利激动的泪珠。潮湿的花,潮湿的心,怎么也拂不去对早逝大师的深深追忆。暮色降临,清池栖鸽影,秋月伴花魂。晨曦微露,向日葵容颜未变、姿态依旧,欣欣然或面向朝阳,或昂首四顾,我真不知它们为谁而开。闭眼,花“海”一片;睁眼,花色烂漫。
蝶恋花,花纳蝶
向日葵尽情地绽放着生命的颜色,不管天象和人情的变幻和起伏,它们在这空旷、寂寥的深山戈壁上寂寞地生长着、开放着。是花魂的召唤,是宿命的安排,还是前生前世里海誓山盟般的约定?花开了,也许只为夙愿而开;蜂和蝶来了,也许只为如愿而来。风雨骤来,光明遁失,花依然娴静绽放,没有蜂迹蝶影,花容依旧不蓑。风雨交加的两天后,雨过天晴,那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又飞来了,翩翩起舞间,寂寞、单调的空间里陡增一份温馨、欢愉的气息。花在笑、蝶在舞;蝶恋花,花纳蝶。
那只彩蝶遍访花容,它竟神使鬼差般地最终落在了第一次亲吻过的那朵熠熠生辉的向日葵上。厉风猎猎,红柳枝叶四处飘摇,朵朵向日葵收敛、散放金黄色的花瓣,几只蜜蜂顺风飞走了,那朵花盘背风的向日葵用微微收敛的花瓣呵护着亲吻着它脸庞的彩蝶,彩蝶也摆动颤巍巍的双翅,仿佛它的心跳和着向日葵的颤动在跳,回味最初的接纳和最初的亲吻啊!……物类在顽强生命的旅程中上演着让人为之动容为之动情的蝶花之恋。据说梵·高大师以向日葵自比,在他眼里,黄色代表太阳,阳光象征爱情,这隔着时空翩跹飞舞的彩蝶可曾是大师爱的精灵的化身?如果是,大师和他的挚爱肯定在异域演绎了一段浪漫的情爱生活。也许是对生活的馈赠,大师的《向日葵》展示出动人心魄的灿烂。
大师人生不朽!艺术不朽
远观,近观,静观,我没有发现眼前的生机勃勃的向日葵呈现出梵·高大师画笔下向日葵的那种粗犷、奔放、似火焰燃烧跃动的意象,那种意象果真是大师特定心境的艺术再现?生如花卉之绚烂,也许是艺术大师们艺术心情的至上写照。又是一周后,旭日东升的早晨,晨风习习,漫步于水池边的我偶然发现几棵接近成熟、黄色花瓣逐渐萎缩的向日葵展现出了梵·高大师画笔下向日葵的饱满、粗犷、寂寞、似火焰燃烧跃动的美妙意象,一半明媚一半忧伤,我的凡眼终于看到了大师精妙画笔下物种蕴含着的外在和内在美质的一斑!《向日葵》中的热烈、奔放、粗犷、饱满、轻盈、寂寞、追光逐日、平和……这是世人在拜读、赏析大师作品时发掘出的作品的特质,也是作品的魂魄所在。
一百多年了,梵·高大师的《向日葵》以其明丽的色泽、粗犷、热烈和奔放的意象在艺术画廊里光耀不灭。每当提及或从媒体上看到大师的经典之作(大师的真迹我是不可能看到的)便情不自禁地扼腕叹息宿命,宿命的枷锁是任何人摆脱不了的,即使旧的枷锁被打碎,新的枷锁也会悄然锁定脆弱的生命体,直到生命体在与宿命的抗争中燃烧着走向死亡,走向虚、无……如果真有上帝、真有生命的轮回的话,上帝真够残忍,他将轮回圈里的生灵无情地推入浮躁的红尘,而在红尘里又无情地用贫穷、疾病、情殇……摧残本已脆弱的生命。古今中外,多少智慧独具、才华横溢的大师不是被现世所宠爱,而是被世俗的尘埃裹足举步维艰,最终,他们没有被命运所常识,而被宿命淹没在岁月的茫茫风尘之中,能告慰他们在天之灵的是他们留给世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37岁的印象派大师梵·高用画笔创作、割耳表达己心己声,用开枪自杀了却短暂、灿烂、悲情的人生。在星转斗移时移世易的回眸中,如果大师孤魂有灵,他怎不惊诧自己在顺境或逆境中的乘兴之作出己预料地登上了时代画坛的艺术巅峰!也许他并没有这种奢望般的预料,但他肯定不会忘记那段由悲情、困窘和亲弟陪他度过的孤独岁月,“没有人懂我的孤独”,大师的心在呼唤,然而他的作品蕴含、解读了他的、孤独。梵·高心中永远的《向日葵》以其无与伦比的热烈、奔放的生机和短暂而灿烂的生命历程永恒地表达出画师的向日葵情结。
梵·高大师不孤独!大师的人生不朽!艺术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