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鸟读史:《好诗一改落俗套》

江鸟读史:《好诗一改落俗套》

原创 江鸟 雨鸿乡音
(网图)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学台吴文简路过柏乡。走到城北三十里铺时感觉有些累了,想休息一下。正好路旁有座小庙,名叫雨花庵,庵门横额石上刻有本县当朝退休大臣魏裔介题写的“请坐吃茶”四个大字。心想,魏裔介官高位显,学富五车,诗词文章都很考究,怎么在家乡题写这么一个像是店小二招呼客人一般的匾额呢?
带着好奇,一行人饶有兴趣地走到庙里。庙里有个亭子,很清净。学台大人一行就坐在亭子里歇脚喝茶。边喝茶边琢磨那个“请坐吃茶”的题字:莫非魏裔介魏中堂有先见之明,知道过路的官差到此身累口渴,特别题字告知,叫人歇脚吃茶,提提精神再上路?魏中堂退休不忘朝廷,为我们这些在职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尽地主之谊,多么温馨的提示啊!想到这里,学台大人心情很好。即兴赋诗一首:
雨花亭子上,坐吃赵州茶。
古寺木初落,疏林日已斜。
黄花应笑我,白发未还家。
野衲若南去,乡山问九华。
这首诗好就好在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特别是诗中的“吃”字、“我”字,有意对应门额上乡言俗语般的题字,既天真烂漫,又别有趣味。此诗在柏乡旧县志和《艺苑名言》上都有记载。
后来,清朝著名诗人、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沈德潜在编辑《国朝诗别裁》时,觉得“吃”字、“我”字不雅,挥笔将“吃”改成“饮”,将“我”改成“客”。这么一改,致使原诗天真淳朴、烂漫风趣的味道荡然无存,反而显得平庸了许多。
想必沈德潜编书时不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心理状态,更不知道当朝名臣在家乡题匾“请坐吃茶”的事。他要是知道那些,肯定不会这么改的。假如他编的书刊印之后,有一天也路过柏乡,见到雨花庵,肯定会捶胸顿足,追悔莫及的。

(据民国版《柏乡县志》编写)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江鸟读史:《好诗一改落俗套》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