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作业》读书笔记 -把自己作为工具,你愿意吗?

 把自己作为工具?

  这个说法来自张艺谋的一本书(《张艺谋的作业》,张艺谋 图/述;方希 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这个说法也许让一些人难以接受。

  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张艺谋的祖籍在陕西临潼田市镇,那个地方出兵马俑。陈凯歌说张艺谋长得就跟兵马俑一样。张艺谋给人普遍的感觉是比较土,不时尚,不讲究,脸部棱角分明,像是脸长成之后,又拿刮刀修过,又冷又硬。张艺谋的爷爷是燕京大学毕业的,父亲、大伯父和二伯父都黄埔军校毕业的,母亲是皮肤科大夫。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属于“出身成分不好的人”。①为了生存,他习惯了夹着尾巴做人。他初二辍学下乡当知青,21岁调回咸阳市国棉八厂织袜车间当辅助工人。他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美术教育和摄影训练,也不能脱离工作岗位去学习,更没钱搞装备。然而,他居然凭借自己的优秀摄影作品打动了文化部长和业界名家,破格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后走上导演之路。

  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我一开始就有这个意识,让自己迅速工具化。”张艺谋说。他在接受方希访谈时,“工具化”这个词反复说了几遍。“工具化”,就是你对别人有用。人一旦有了用,有些不好的东西就不会找到你身上,你就会有空隙生存。在张艺谋看来,“工具不是个坏词儿,有用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深入骨髓的价值感。”②

  张艺谋相信,只要自己对别人有用,就会有机会。张艺谋的字写得还不错,他有意识地利用这个长项,主动帮厂里办黑板报、刻钢板油印、刷工厂标语等等,再加上会拍照片,张艺谋在厂里成了小有名气的才子。工会和宣传科的人要办什么活动,都会叫上他。这样一来,张艺谋就有了“公费摄影”的机会。比如,工会活动需要拍照,会让张艺谋自己写报告,需要多少胶卷、多少相纸、多少冲洗药水。拍的时候省着点用,活动剩下的材料,就留下来自己用。你看,靠着把自己“工具化”,张艺谋解决了摄影的耗材问题。张艺谋学摄影、学画画,都是从努力争当工具开始的。③

  张艺谋说,所谓工具化,是在任何艰难的开端,首先迅速让自己成为工具。这种说法曾经让作者方希不以为然,因为从张艺谋的成长背景看,这是艰难之下求生的本能。但回头想来,方希觉得自己以前看轻了这几个字。没有一个人天生拥有一切。我们总认为“工具”这个词侮辱了作为人的创造性。即使你信奉莎士比亚所说,人是“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你相信人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个性齐飞才是尊严的来处。但在做事的时候,你会发现,是一次次深刻理解环境、组织和他人的需要,创造性地满足这些需要,才会一次次获得外力打破见识和能力茧房。

  “把自己作为工具”,这话说得有点儿刺耳。其实,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在一所学校或一个家庭中,都是这样。

  在一所学校中,作为老师,你有没有教育技能,解决学生疑难,提高学生成绩。你上课学生不喜欢听,你带班搞得一团糟,开展文体活动你啥都不会,学校有你没你无所谓,做什么事都不会找你,你过得不会开心的。

  在一个项目组,作为成员,你能够做什么,或者说,你能够帮别人解决什么问题,帮团队创造什么价值。如果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大家靠你带领一起突破难关,尽管压力山大,甚至身心疲惫,但你会很有成就感。

  在一个家庭里,作为父母或子女,都有相应的角色定位,大家都作出贡献,家庭才会和睦幸福。记得在抖音上,不止一次有这样场面:大汗淋漓、满身尘土的父亲掏钱递给女儿交学费。看到父亲如此辛苦劳作,女儿哭了。看到女儿学业评价样样优秀,父亲欣慰地笑了。

  ……

  张艺谋常常凌晨五点睡,早上十点左右起,吃全天唯一一顿正餐。他极少休假,从不空出时间专门旅游,他觉得参加国际电影节捎带手就游了,专门旅游浪费时间。“我们这一代人受的教育,不会善待自己,不懂得享受。回想我的经历,一步一步碰上的好机会,同代人比你有才华的不少,上一辈人就更不用说了,你还在浪费时间,虚度光阴,说不过去。所以我也习惯了,自律、用功。”④张艺谋在不同场合都说过一句听来的话,“命运就是机会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今天他倒有了新的解读:“你没有办法辨别什么是机会,没有人能长一双慧眼,看到机会的来临。你只能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往往是准备之后你做了临时性的选择、不知深浅的决定,正是这些准备,让你的各种选择和决定改变了命运。等你若干年后回过头看,你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次抓住的就是机会。”⑤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⑤《张艺谋的作业》,张艺谋 图/述;方希 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54-155页,第16页,第34页,第207-208页。

美编:长安融媒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张艺谋的作业》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