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自我成长训练》学习笔记之二

本文3280字 〡预计阅读6分钟

在这个特别的时期,陈春花老师的“知室”专门组织了“强化组织经营力,苦练成员基本功”的线上直播课程,每天下午3:00约一个小时的课程,充实这段特别的日子。

直播课程总共分为自我成长训练和经营管理升级两大单元,每个单元十节课,课程会不断循环重放至年底,有兴趣的伙伴强烈推荐去上线上课程,这次的课程所有收益,知室会捐给此次疫情攻坚战中的一线医护和科研人员噢。

以下是我整理的课堂笔记,只能算是花老师讲课的基本内容,真正的精彩还在花老师的直播课程里。

第一单元
自我成长训练2

04
高效会议的五个原则

管理理论 管理工具与方法 管理技能
管理体现的就是会议和文件
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会议主持 、

时间管理 、

沟通:激情、激励,让大家愿意为此奋斗,演讲、交流

概念化能力:复杂问题简单化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会议体系和文件体系)

计划管理必须要有月度会议

会议当中的关键要素:解决两个问题:效率和品质

1、明确主题
明确的会议主题,提前准备围绕着会议的资料

Tips: 会议不能是讨论问题的,因为讨论的过程是没有人负责任的,有解决方案的情况下才讨论问题。

2、明确主持人

开会谁来做主持人?一般是解决问题的负责人,来做主持。因为他要拿到结果。

Tips: 高管和重要领导开会尽量少发言;让不同的人来主持,作为领导者可以发现人才。

3、明确时间:会议是要训练大家抓重点

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发言的时间要确定下来。

与会者决议达成共识的时间、行动方案确认的时间,要在会上确定。

Tips: 会议是拿来形成共识的,不是拿来讨论的,一定不要开会去讨论(管理会议)。如果需要表态,就确定表态的时间;需要投票,就拿出投票的时间。除了战略会议和半年度的会议,日常会议不要超过40分钟

4、谈行动方案,而非问题

开会的核心是谈行动方案,不是谈观点,也不是谈问题
没有解决方案会议就不开(管理会议)

Tips: 月度经分会,不是讨论完不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而是我们的行动方案有哪些要调整,下个月的行动方案是什么,是学行动方案,而不是找问题。

5、会议要得出结论

会议必须要得出结论,而且要达成共识。并可以会后展开行动。不能留个议题下次再讨论,这个是不行的。

Tips: 回去检查一下,是不是每一次都有重复的议题?那这个就是错误的。列入议题,就必须要有答案。没有结论就不能列入议题。

会议常常犯的错误:

1、总是权力最高的人说了算,这个是错误。应该是谁负责,谁说了算×

2、会议中跑题×

3、和会议主题不直接相关的人太多×

4、作为管理者,开会必须认真,因为你具有示范效应×

正确地开会,是团队行程共同工作方法的关键点之一

05
泥泞中快乐前行的管理者

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

劳动效率:劳动效率最大化的手段就是分工
组织效率:专业化水平和等级制度的结合(分权)
个人效率:组织环境 创造机会 满足需求挖掘潜力


从做组织效率到做个人效率都会增加成本,所以效率是需要高投入才能产出的。没有高投入是换不来效率的,高投入才会有高绩效。换取个人效率要有非常好的企业文化,否则所有的高投入都是伤害。

作业

1、我们每个人的角色当中,是不是有别人可以替代的部分?

2、我们个人能力的发挥,跟组织目标是不是相关的。


以人为本:员工以顾客为本、管理者以员工为本、领导以管理者为本
企业管理的五大内容(贯穿整个课程)

计划管理:解决资源与目标是否匹配的问题

流程管理:解决人与事的匹配

组织管理:解决权力与责任是否匹配的问题

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能力的问题

文化管理:解决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

管理必须卓有成效,推荐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的四个重要技能

1、时间管理 传统的管理者时间属于别人,有效的管理者时间属于自己
2、沟通 沟通的核心是达成共识
要保证信息对称

站在别人的立场

沟通要换位思考

3、培养人
4、成长 能不能真正的让别人成长、自己成长、组织成长

管理必须是问题导向,管理关键在于:问题的发掘是否准确到位

管理具有两个属性:知识要不断的去用,并从中找到规律

实践与经验属性

知识(理论)属性

管理中,不要把“人”与“事”混为一谈
不能用个人的价值观来做管理

在管理中要将做人与做事分开

管理是结果检验和外部评价,是否胜任是由经营结果来做评价,回归到财务数字,绩效结果。建立团队是要形成共同的检验标准,这个标准是外部的检验标准。

管理的核心价值是激活人:

发挥员工的价值

激发员工的价值

激发团队的潜力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彼得 德鲁克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1、管理必须接受现实:有限资源下的最优选择
同样的人、同样的物,交给不同的人,绩效结果不一样。这就是管理。
2、结果检验
3、持续解决问题,管理没有停止的那一天

如果一个人不愿意面对问题,那就不适合做管理者,只能适合做专业人士。管理上没有谁听谁的,关键就是共同达成绩效。

06
如何让自己在工作中更有价值

组织的功能

1、保障目标实现
2、让人创造价值:好的组织可以给个人背书
3、可持续的基础

组织对个体:是障碍的力量?还是推进的力量?


正式组织的要求和健康个性的发展实际上是不协调的。

正式组织要求个人:责任、贡献、权力、组织目标、约束自己

常常有人想要辞职或者换公司,那么就需要去思考一个问题:离开组织是因为能力没有得到发挥,还是被组织约束?

推荐一本书:沃伦.本尼斯《成为领导者》

未来对个体的挑战:如何让自己变得有意义?

未来对最终管理的挑战:如何让组织中的每个人有意义?

组织正在发生变化:组织结构、人在组织中的作用、竞争、评价、薪酬、合约、职业管理、流动性、风险

不可替代性:取决于你的专注度和投入度
组织改变带来的影响:

1、组织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成为核心

2、在组织扁平和矩阵管理中使员工升迁离开了层级制度

3、人才的留任以事业平台代替空缺的职务链

自我管理时代,个体要有设计和把握未来的能力,既能认识自己又能认识组织,只要把两个部分都能把握的非常好,就能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好。

组织中的两种角色:管理者、被管理者

动用组织注意三件事:
1、关注人和组织的关系
2、组织僵化、官僚化
3、组织秩序混乱

好的管理者要思考三件事情:

1、怎么让人能创造价值?

2、怎么让优秀的人能留下来?

3、怎么让年轻人能成长起来?

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一:叔本华的“自由意志”

组织理论二:巴纳德的“自律行为”

组织理论三:从“协同行为”到“协同体系”

组织理论四:从“协同体系”到“正式组织”

组织理论五:组织是什么

组织理论六:“组织存在”与“组织均衡”

组织理论七:组织的核心命题:价值创造、价值评估、价值分配

组织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协同体系

组织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

1、构成各自愿意做出贡献
2、有共同的非个性化的协作目标
3、彼此能够相互进行信息交流

组织存在,取决于:“协同——贡献——交换——分配”
过程统一,四者内在均衡
这种交换过程就是价值的分配过程

什么是“组织行为”?

1、动机决定结果

2、行为决定结果

3、工作结果和绩效不仅仅取决于个体行为,也取决于他在组织中的行为

我们面对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在组织中会有如此的行为?

个体、组织和正式组织的混合体,因应整个组织对你的要求去调,好的组织就会让他变得更好,三样东西融合。

只有当我们了解了自己,才能够了解他人,而且也只有当我们了解了他们,才能够了解自己。——克里斯 阿基里斯
组织行为 很大的挑战,就是怎样变得更好?

行为分三种:个体行为、群体行为、正式组织行为

1、只有个体行为,才能找到责任主体
2、群体中找不到责任主体,全部化为个体
3、职位高的人,责任越大

组织是一个整体
组织行为:
个体的选择

群体的压力

组织的责任

组织中个体行为:

你做了什么选择

你受谁的影响

你承担组织给你的责任有多大


一个好的组织 让本不能胜任的人胜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陈春花《自我成长训练》学习笔记之二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