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伊凡·蒲宁 -读书笔记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伊凡·蒲宁

  • 蒲宁表面上看上去是一个封闭起来的人,据他所言,他只有在诗文里才能找到过去,把自己联系起来;他拒绝谈论国事,宁可沉浸在柏拉图式的幻想之中,也不去瞻望未来。
  •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即使是最高的欢乐也不足以和那些悲伤的过去相提并论。
  • 回忆是人之本性,而有时候脑中的回忆会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模糊甚至消失,不如用写下来的辞藻来帮助回忆,我相信那会更让人记忆犹新,感慨万千。
  • 有时候我想,要是能在这个没有经过世俗污染的荒郊野外和另一个人在这里相识,相知、相守一辈子,那该是一件让人感到多么幸福和美妙的事啊!
  • 渐渐的我才了解到,人对于这个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好奇心都是与生俱来的,无从更改的。
  • 老师是把双刃剑,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会把我们的青春自由加以扼杀。每天面对他们灌输给我们的爱国主义,被这些思想所束缚。
  • 我的马已经三岁了,它还是原来那匹对世界充满憧憬和信任的马吗?它还是那匹可以肆意在草地上自由奔驰的幼马吗?可是现实是,它已经被人套着缰绳在颤颤巍巍地耕田,看到如今的马,我就可以想象我的未来大约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 罗斯托夫采夫一家对自己身为真正的俄罗斯人感到特别的光荣和骄傲。在他们看来,真正的俄罗斯人过的是朴素和独立的生活,而人的一生,没有什么比独立和自由更让人向往的东西了,如果只是生活过得朴素,而精神和灵魂却是自由和独立的,这样的生活才是奢侈的。
  • 其实在学校所学的学科,有大部分在我们到了社会上以后都是用不上的,而且都是学过就忘的东西,还非常乏味,都是些公式。我们学校大多数老师都是些碌碌无为的,只有几个相对水平好的老师。
  • 后来,每次闻到烟草的味道之后都会想起那位城里的小姐。我之所以对烟草的味道记忆这么深刻,当然是因为它是同我的爱慕之情联系在一起的。我时常想起,那个夏天,那股凉意,还有军乐的歌声……
  • 这个时候我的心智逐渐成熟,在心灵上已经拥有独立自我意识。现在已经不光只有感性的情感,理性也在我的生命中茁壮成长。我已经对是非黑白有了很明确的判断。我的性格中已经出现了很多消极的因素,我渐渐地对于四周发生的我不喜欢的事物持有一种蔑视的态度,这种东西在我以前的生活中是没有出现的。
  • 后来我们才知道,哥哥被抓是邻居管家去告发的。可能人真的不能多管闲事,就是宪兵来抓我哥哥的那个早上,那个告密的管家被自家花园里的树给砸死了,那棵砸死他的树还是他自己要求砍掉的。
  • 人就像在宇宙中孤独旅行的流星,各种因缘际会都可能让人偏离既定的轨道……就如同我的青年时代,被无形的命运之手悄然推动着,对我的一生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 事实上,当一个人遇到重要的事情,又必须马上做出决定的时候,他更倾向于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我只知道,我一路上都在思考,却不知究竟在思考什么。我想,大概还是对变化、自由和未来之类的向往吧。
  • 我们对曾经的杂乱回忆,和对将来的隐约推测亦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还有一些看不到、摸不着、表达不出的东西,在暗暗揭示着我们生活的真正含义。
  • 我长年四处奔波、居无定所、衣食无着,过着完全没有计划的日子,而这些日子或者幸福无比,或者痛苦难耐,但是总的来说,所有这些都是适合我的……
  • 当你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在第一天你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你会有许多奇遇,它们刺激着你,改变着你的想法,就像我那天一样。
  • 对此我心里怀着深深的恐惧:在文学上都不能自由,还有什么能自由呢?
  • 世界上总是有很多自以为是的人,他们试图用自己的偏见改变别人的命运。他们声称俄罗斯现在的政局无比呆滞,整个俄罗斯会因为这种呆滞陷入一场空前的灾难。所有对他们的言语存在怀疑的人就是叛徒,对那些谨慎的人,他们毫不顾忌地嘲笑。
  • 每次看着过路的人们,我都会想,他们可能都有着自己的幸福和安宁吧。差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虽然可能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但是至少也是一份生活保障。
  • 我所有的想法,我所经历的所有事情,都可以记录在这个漂亮的属于我自己的笔记本里。
  • 亲爱的,你是知道的,这世界上的人千奇百怪,有好人也有坏人,但对好人和坏人是不能简单定义的,有时候即使是举世皆恨的大坏人也有他仁慈的一面,而人们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简单定义好坏。
  • 当你出外旅游回来之后,往往会想在我离家的这段时间,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有没有人来找过我,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信件和消息。但结果永远是:没有。既没有任何的事情发生,也没有任何的信件。其实,你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 我们这里有春天、有城市、有很多人们,但他们却处于幽闭和孤独之中。
  • 我又想到了歌德的那句诗,“我的一生经历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尘世的一切都让我讨厌……我认为,政治绝对不应该和诗歌扯上什么关系……”
  • 我想把她藏起来,最好用石头砌个坚不可摧的城堡将她死死地围住,那样她就是我一个人的了。她不会在人群里耀眼,别人也不会看到她的美,她是完完全全属于我一个人的。可是,这在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
  • 我们不能说生活可怕,其实生活并不是真的可怕。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过的生活,那些说自己没得选的人只不过给自己找了一个比较独断的借口而已。
  • 有时候,一些不幸的人反而更懂得生活,因而他们也更纯粹。
  • 在我的老家巴图林诺有个小店主的姑娘,她已经很老了,因为没有了一点儿嫁人的希望,所以她就靠尖酸刻薄过日子,就像我现在这样。(晓评:也像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
  • 当一个人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他就会陷入一种思索之中,虽然这种思索是痛苦的,无意义的。
  • 回忆是一种会呼吸的痛,我希望我永远不懂。(晓评:梁静茹在《会呼吸的痛》里唱到:想念是会呼吸的痛……遗憾是会呼吸的痛……它活在我身上所有角落……)
  • 一星期,两星期,一个月……日子就这样过去,我早就辞去了我的职务,我现在根本就不愿意出现在人群面前。回忆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无眠的夜。现在的我,就像一个斯拉夫农民一样,背着厚重的货物,走过了那个坑坑洼洼的林间小路。
  • 她的身影充满了我的生活,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我都被这种幻觉折磨了一个多月。
  • 所有的、发生的一切,其实都是有道理的。少年时候的无虑和快乐,青年时期的焦虑和感伤,老年时候的安宁和幸福。
  • 米里耶可夫斯基写了一本到现在还极负盛名的小册子,上面说明了俄国文学为什么日渐没落。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作家因为政治和社会压力太大,导致了心理上的失衡,丧失了作为一个作家应有的立场。(晓评:中国的文学现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些所谓的作家,一个个就像被阉割了一样。)
  • 蒲宁用了最抒情的笔调、大量的篇幅描写革命前的俄国,描写自己童年、初恋的美好时光以及自己对文学的向往和努力,其意义不言而喻。在书中,他越是努力制造生活中的喜剧元素,就越让人感觉到作者的不幸。其实从写作之初,蒲宁逐渐衰老的意识和对父母以及大自然的恩情无力报答的感受,使他在那个流亡的时代成了一位不可救药的悲观主义者。
  • 走马观花式的读者,只适合去读一些消遣用的低俗小说。
  • 我是个上了年纪的人,人活在世上不就是想知道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吗?这种难以理解的问题,探讨得越深,越能深入人类生命的本源,而大家却硬说我放荡,我对此表示不理解。(晓评:王小波说过,“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愿,一生就算成功。”何必在意别人说些什么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伊凡·蒲宁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