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匠》读后感 -你是否读过萨拉·沃特斯其他的作品呢?

原文标题:8.9高分!这部反转再反转的悬疑小说,两度被改编成电影

《指匠》这本书的故事跌宕起伏,悬疑惊人,没看到尾声,你可能永远猜不到结局。

BBC英剧9.0高分的《指匠情挑》由其改编,韩国电影《小姐》也是由之改编而来。

这小说究竟有多好看呢?就像《卫报》所说的:“总有些小说,会让你嫉妒那些还没读过它的人,因为那份阅读快感还在等着他们,而你已经没机会了。”

鲍勃·迪伦直接感叹,这是他一生最爱的100本书之一。

《指匠》是一部严肃小说,也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小说。每一行字都需要细细品读,生怕一不小心漏掉某个重要环节。

在具体解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聊聊作者萨拉·沃特斯。

萨拉·沃特斯,在英国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作家,她的作品不多,但样样是精品,曾三度入围“布克奖”,两度入围“莱思纪念奖”。

萨拉·沃特斯

她主要描写女性之间的情爱,探索她们的情欲秘密,在那个年代,这种情欲被称之为禁忌之爱,是最孤独的,也是最绝望的。即使在如今,也很难被大众接受,甚至被公众远离和反感。

而萨拉·沃特斯却用作品告诉大家:相爱吧,那是自由。

萨拉曾经是一位研究19世纪女性文学和情色小说的文学博士,她很爱自己的研究,认真完成博士论文,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萨拉走上了小说创作的道路呢?

那是因为萨拉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维多利亚时代的情色小说虽然有同性恋的描写,但是少之又少。

如果仅仅是作为历史学家来研究,素材太匮乏了;但是如果作为小说家,自己有权利去填补那些故事中的空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这就是萨拉·沃特斯走上这条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许多作品涉及同性恋话题的作家,很反感别人把自己的作品归为同性恋作品,更讨厌别人给自己贴上“同性恋作家”的标签。

但对萨拉来说,她毫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她说:“我很乐意被称作一个‘女同性恋作家’,几乎我的所有作品都清晰地描绘了女同性恋的性格和女同话题。”

如此豪放的态度,开阔的胸襟,也让她的作品染上了耐人寻味的色彩。维多利亚三部曲——《轻舔丝绒》《半身》《指匠》,就是她最好的见证。

她的小说,故事充满了神秘感与艺术感,现实与虚拟的交错,丝毫不留痕迹。

即使故事发生在距我们较远的时代,但我们依旧很容易沉浸在故事角色中,去感受作者笔下角色的切肤之感。

这几本小说,还有其它的别名。《半身》被称作《灵契》,《指匠》被称作《荆棘之城》。

其实,每个人的性格、人生态度都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萨拉也不例外。

萨拉1966年出生在英国威尔士的彭布鲁克郡,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家庭主妇。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开明,经常鼓励萨拉做手工,培养她的想象力,同时鼓励她在学业上继续深造。

在父母的鼓励下,萨拉有着幸福愉快的童年。长大后的她,也有着一种非比寻常的勇敢和豁达精神,我们可以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

在维多利亚时代,男同性恋的处境也相当不乐观,如果被发现,是会被抓起来惩罚的。但是,那个时代的女性几乎都是不幸的。

在萨拉的描述中,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人,通常只有四个归宿——深宅、贼窝、收容所和精神病院。

密闭的空间,边缘性的人群,复杂的人性,似乎每一样听起来都毛骨悚然,绝望至极。这是女性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在《半身》中,一个名叫玛格丽特·拜尔的女人被女囚犯萨琳娜·多丝所吸引,萨琳娜就像谜一样的存在,她自称能通灵,是沟通现世和彼世的灵媒。

玛格丽特对她深信不疑,别人却把萨琳娜·多丝当成了诈骗犯。玛格丽特开始怜悯她,甚至在她的指引下,玛格丽特体会到生活的真谛,爱的真谛。她再也忍不住了,她要帮萨琳娜·多丝逃离困境……

萨拉将两个女人之间的无数种交织缠绕的情感写得淋漓尽致。信任与同情、爱与欲、囚禁与逃离……她们彼此怜悯,彼此疼惜。

而在《轻舔丝绒》中,一个18岁的小镇少女南儿在某次观看马戏团表演时,遇到一位反串男子角色的女角凯蒂,南儿顿时被她吸引,并产生了深深的爱慕之情。

很快,两人同台演出,并成为舞台上最炫目的一对角儿。她们是搭档,也是恋人,但是没多久,凯蒂就背叛了南儿,嫁给了别的男子。南儿受不了她的背叛,沉沦在黑暗的城市之中……

我们深感无奈和惋惜,却无法指责任何一个人。

时代的每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在萨拉的作品中,女性的人生被数以千倍地放大,似乎她们每一次的呼吸我们都能清晰地感受到,是深是浅,是欢愉还是忧叹。

而对作者萨拉来说,这是独特的,也是引入瞩目的。

我们本周要解读的《指匠》,骗局迷离,而爱欲丰盛。

你想象过深宅的生活吗?或许像古代宫廷剧中那样,佳丽三千,整日争宠;或许像《简·爱》中那样,男女主相互爱慕,偷偷约会,平日里有舞会,有下午茶。

但是,《指匠》也许会打破你的幻想。

深宅中唯一的千金小姐,每日被舅舅逼迫抄写和诵读情色藏书。直到有一天,一位绅士的到来,改变了她一生的宿命。

而这位绅士,究竟是真心相助,还是图她钱财呢?

整部小说多次反转,当你以为某位角色是好人时,或许他就是背后的始作俑者;当你以为他是坏人时,也许他也是受害者之一。

在这深墙之中,阴谋浩荡,而希望蠢蠢欲动。

逃离到深墙之外就真正解脱了吗,还是又会陷入一场更大的阴谋之中呢?

不得不佩服作者萨拉谋篇布局的能力,不管是情节,还是文字表达,看完这本书,或许会颠覆你的三观。

这是一部反转又反转的哥特式悬疑,是一部充满十九世纪珍闻的纯文学,更是一部洋溢着生命体验的女性书写。

也如《英国时报》所说:这是一本一旦打开就无法合上的书。

当然,作者萨拉的重点绝不只是为了猎奇维多利亚的时代,更多的是为了“去探究我们是如何经过风风雨雨,幸存为今天这样的女性”。

萨拉·沃特斯又是如何书写这份独特的女性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领读人:文苑,内心敏感细致的双鱼女,读别人的故事,品味自己的人生


本周我们共读的是: 英国作家罗萨拉·沃特斯的作品《指匠》。 📖

你是否读过萨拉·沃特斯其他的作品呢?

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吧~


精彩点评:

1,解读:萨拉.沃特斯《指匠》第一章,作者沃特斯在英国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作家,她主要描写女性之间的情爱,探索她们的情欲秘密,在那个年代这种情欲被称为禁忌之爱;而萨拉.沃特斯却用作品告诉我们,“女同情恋”是从一个伦理概念自然过渡到艺术层面充满神密感。她不在乎别人称她是“女同性恋”作家,她的作品现实与虚拟的交错丝毫不留痕迹;萨拉作品重点绝不只是为了猎奇,維多利亚的时代更多是为了去探究我们如何经过风雨,幸存为今天这样的女性。由此让我联想到波伏娃《第二性》中“女人不是天性就是女人的,而是被成为女人的”。女人和同性恋的区别,在于女人在异性恋文化中扮演第二性的角色,女同性恋则存在于这一分类之外:“女同性恋不是女性,不是男性,是社会的产物而非自然产物。”

2,萨拉·沃特斯是英国现代备受瞩目的作家,她集中而尖锐的女性书写和独特的哥特风格令她的叙事充满了魅力。
她三度入围“布克奖”,两度入围“莱思纪念奖”,曾获“毛姆文学奖”。文学评论界称其为“当今活着的英语作家中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而在萨拉·沃特斯著名的“维多利亚三部曲”中,这部《指匠》最负盛名。
小说讲述了在维多利亚时代,坐拥家财的千金小姐莫德,日日被迫抄写舅舅的藏书,禁于深宅不得自由。
直到某天,觊觎金钱又洞彻人心的“绅士”、出身贼窝却心思单纯的苏,携惊天骗局来到。
那么,这个“惊天骗局”会是什么呢?这个精心酿造的大阴谋背后又隐藏了怎样的真相呢?
让我们一起在本周的共读中,去探寻这部曾两度被改编成电影
的悬疑小说的真相吧。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3,《指匠》是一部严肃小说,也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小说。英国电影《指匠情挑》由其改编,韩国电影《小姐》也是由之改编而来。本书的作者是萨拉·沃特斯,英国作家,曾三度入围“布克奖”,两度入围“莱思纪念奖”。萨拉曾经是一位研究19世纪女性文学和情色小说的文学博士。她的作品有维多利亚三部曲——《轻舔丝绒》《半身》《指匠》,《半身》被称作《灵契》,《指匠》被称作《荆棘之城》。萨拉1966年出生在英国威尔士的彭布鲁克郡,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家庭主妇。他们经常鼓励萨拉做手工,培养她的想象力,同时鼓励她在学业上继续深造。《指匠》主要讲深宅中唯一的千金小姐,每日被舅舅逼迫抄写和诵读情色藏书。直到有一天,一位绅士的到来,改变了她一生的宿命。在这深墙之中,阴谋浩荡,而希望蠢蠢欲动。

4,今天的共读,首先,以英国作家萨拉·沃特斯的《指匠》是怎样一部小说开篇,介绍了萨拉作品的获奖情况以及她走上小说创作之路的原因。她以“女同性恋”为主要题材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特点;其次,介绍了萨拉的主要经历以及她维多利亚三部曲——《轻舔丝绒》和《半身》的主要内容;第三,介绍了本周要解读的维多利亚三部曲第三部作品——《指匠》的内容梗概、写作特点和思想主题。
期待本周的共读,我们走近《指匠》这份独特的女性故事,与作者一起“去探究我们是如何经过风风雨雨,幸存为今天这样的女性”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指匠》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