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你无法想象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的长大成人。

原创 小倩倩 小倩的诗与远方

她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着要保守,行为要检点,危险的时间、危险的人要自己懂得避开,否则问题出在不懂得避开的人身上。

这就是82年生的金智英。

这本书讲的是金智英的成长与遭遇。书中的开始的第一句话是: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当看到这句话时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当读完时的第一感受又回到了书中的第一句话,并且和作者一样由衷的期盼。

本书以时间来划分章节,讲述了金智英出生到上小学时、读中学时、上大学时、毕业进入职场、结婚后辞职在家阶段的遭遇。

还未出生时,从奶奶开始家里就很迫切的希望是男孩,结果大失所望,金智英是女孩。因为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妈妈又费劲了心思,如愿要了男孩。

从金智英未出生时就体现了重男轻女,弟弟出生后更是差别对待,家里最好的东西总是优先给弟弟,她和姐姐只能享有剩下的食物,共用一间房、一床被子。

上小学时,被邻座男孩欺负,她哭着向老师倾诉,老师却笑着说:“男孩子都是这样的,愈是喜欢的女生就愈会欺负她。”

上了中学,常要提地铁、公交车上的咸猪手。在学校也不能掉以轻心,也有男老师喜欢对女同学动手动脚。可她们往往选择忍气吞声。

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公关公司。她发现虽然女同事居多,高管却几乎都是男性。下班不得不去应酬,忍受客户的黄色笑话和无休止地劝酒。

三十一岁结了婚,面对着丈夫对她说,生个孩子吧,我会帮你做家务,看孩子,更是让她难过。于是在众人“顺理成章”的期待下,她辞掉工作,成为一名全职母亲。

这么一系列,所以后来的金智英得了抑郁症、人格分裂这些心理疾病。

书中最后出现的心理医生,因为金智英的事情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妻子为自己家庭的付出,能够去体谅和理解自己的妻子;但是在面对公司女医生因为要保孩子而离职的事情时,他的内心仍然是希望下次来一个未婚单身的女性,可见如果无法解决女性在社会职场上的生育问题,那么将永远也无法消除性别歧视,无法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

在职场里她们不论是多么有能力,表现多么优秀,只要解决不了育儿问题,所有的女职员都免不了会带来辞职的困扰。

书中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段话是,当金智英手腕疼去看医生时,老医生对金智英说:

“现在洗衣服有洗衣机,还有吸尘器不是吗?现在的女人到底有什么好辛苦的?”于是金智英心想:以前还要一份一份地翻找患者病历、手写记录和开处方,现在的医生到底有什么好辛苦的?以前还要拿着纸本报告书去找主管签字,现在的上班族到底有什么好辛苦的?以前还要用手插秧、用镰刀收割水稻,现在的农夫到底有什么好辛苦的……却没有人会这样说。不论哪个领域,技术都日新月异,尽量减少使用劳力,而唯有“家务”始终得不到大家认同。

许多男人会用“我都有帮你做家务、我都有帮你顾小孩”来捍卫自己的立场,他们普遍认为家务、育儿是女人的事,其实这更应该是一个有爱的家,家里的人为了爱,一起努力的做家务,一起努力的向上。

女权主义者并不是反对拒绝男性,而是期望能够男女平等。

就如说中写道,艾玛·沃特森曾在国际妇女节这一天所说的话,她重申自己的核心理念:“争取的不是女权,而是两性都能自由。”并清楚地指出“女性主义从不等于厌恶男性,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

读完这本书后,特别希望金智英能够拥有一个新的人生,当她意识到这些不公平和不平等时,能够站出来勇敢的为自己发声,而不是将所有的话都咽在肚子里,希望她能够从产后抑郁和育儿抑郁走出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融入她想要的工作范围,而不是被一些琐事困扰。她能够也可以拥有光明开朗的生活。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非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出生、童年、上学、工作、结婚、生孩子、养孩子、供孩子上学、照顾老人、带孙子、照顾家人、死去。你无法想象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的长大成人。

她们会哭泣、会难过、会崩溃、会怀疑人生、会抑郁,所以一定要多夸一夸她们,给她们温暖和拥抱。

这个社会看似改变了很多,可是仔细窥探内部细则和约定俗成,便会发现其实还是固守着旧习,所以就结果而论,应该说这个社会根本没有改变。

很庆幸虽然社会的本质还会重男轻女,还会在应聘的时候考虑女人结婚生子的问题,女人在孩子和工作面前总要比男人承担的更多,想的更多。

但是相比金智英真的幸福了太多。

合上这本书以后,给好朋友发了条微信,内容是:“我们真的很幸福,有家人爱着、支持着,有家人帮着看孩子,有工作,有事做,这真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你无法想象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的长大成人。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