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倩倩 小倩的诗与远方
在现在的紫禁城里,唯有当黄昏日暮,游客散尽,管理人员巡查、断电、关门、上锁,沉重又清晰的关门锁门声起落于千门万户之时,才仿佛真切地听到和感觉到来自那个年代的声音。
那是一种足以把人揪入历史深处的声音。
这是这本《故宫院长说故宫》中描写的一段话,深深的吸引我,仿佛回到属于那个真正的年代里。
中国皇宫紫禁城,明朝永乐四年(1406)筹建,永乐十五年(1417)开工,永乐十八年(1420)落成。从明成祖朱棣到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历明、清两朝,共有24位皇帝在此执政、居住。以护城河为界,占地足足72万多平方米,据说房屋总计是9999间半。
紫禁城是一个天下最大最大的皇家大院。
而如今每年有上千万、平均每天3万以上参观者进出紫禁城,可谓门庭若市,但很少有人想到当年《大明律》的规定:擅入皇城者,杖一百,充军边远;向宫城投石、射箭或持利刃入宫门者,处极刑。
很幸运,可以生活在几百年以后只要买票就能随意进出这紫禁城的年代,也不禁惊叹,这紫禁城何止是雄伟壮观。
八年前和好朋友猪猪一起就我们俩一起去了北京,去了这紫禁城,就我俩人结伴出行,也未跟团,就走马观花似的很随意的走了一圈。
我想读完这本《故宫院长说故宫》后再去一定是另一种滋味,一定要请个导游或者跟在某个团后面蹭个导游。
一定要好好的感受下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帝业;一定要好好的感受下他绝对想不到的,在这几百年之后,他的宫殿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中国皇宫建筑;一定要好好的感受下这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游览胜地。
在这本书里作者从他的视角写的紫禁城是平日里看不到的一面,就好像感受到作者无数次顺着红墙规定和指引的一条条通道,来来回回走进走出一座座院落的时候,深深的感受着宏伟的紫禁城中的宏大与辉煌。
那确认皇帝身份,确立皇帝地位,经历了太多的风雨,经历了太多的磨炼的太和殿;被一年又一年的冷风翻卷起斑驳扭曲的墙皮的红墙,依依黄色的宫墙柳;
那些超越“皇家大院”的一个接一个的“皇帝的广场”;如瑰丽冠冕的大屋顶;蹲踞在紫禁城宫殿上面成千上万的“兽头”;
那属于中国的栏杆;放射着黄色光芒到处盛开着的琉璃花;雕塑、金水河、金水桥、御花园,更有那雨中哭泣的紫禁城,雪中更加典雅端庄、大气磅礴的紫禁城。
合上这本书,词汇已经无法形容,只能不断感慨紫禁城真美,这么美的紫禁城一定还要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