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观后感:爱是最大的暖意!

原创 小倩倩 小倩的诗与远方

上周六的凌晨熬夜看完了《美丽心灵》

它值得熬夜。

这是由真实的故事改编的电影。

这是一位数学家约翰·纳什的故事。他是“第一个用理性战胜精神分裂症的人”。

影片的一开始年轻的纳什拥有聪明的头脑,却也拥有着社交的恐惧,当他站在在学校宿舍的窗户前往下望时看到成群结队的同学们结伴而过,内心无比孤单寂寥。

就在这时和纳什性格相反的室友查尔斯推门而入,嘻哈的介绍自己是纳什的室友,在他失意的时候,始终理解他、陪伴着他。

查尔斯经常带着外甥女来找纳什,她是一个漂亮可爱天真的小女孩。

还有一位带着黑色礼帽,着黑色西装自称是情报局局长的威廉,在纳什毕业后找到了他,并要求他完成任务为国家出力。

查尔斯的友情、外甥女的亲情、事业上的威廉,其实全部是纳什的幻想。他的内心渴望友情,渴望被关注,渴望事业成功,渴望被爱。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在1958年提出了一种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而这三种基本的需求都必须同时被满足,任何一个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都会造成个体心理上的创伤,而这种未能满足的需要可能就会在虚拟中寻找。

电影中的纳什如此。

幸运的是纳什在年轻时和自己的学生艾丽西亚相爱,走进婚姻,即便在后来当艾丽西亚发现纳什得了精神分裂症时,依然不离不弃,哪怕差一点淹死了自己的儿子,也依然选择包容和理解,一起携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用精神战胜了精神分裂症。

在真实与幻想中纳什放弃了幻想,努力的接纳自己,她相信他爱的妻子,在影片的最后,他一直都没有摆脱幻觉,可他可以做到不为所动,因为他有最爱的人。他放弃了活在幻想中,努力去接纳自己,通过自己顽强的毅力,不让自己被幻觉所动。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站在领奖台上,纳什说:

“我一直以来都坚信数字,不管是方程还是逻辑都引导我们去思考。但是在如此追求了一生后,我问自己:“逻辑到底是什么?谁决定缘由?”我的探索让我从形而下到形而上,最后到了妄想症,就这样来回走了一趟。在事业上我有了重大突破,在生命中我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人:只有在这种神秘的爱情方程中,才能找到逻辑或原由来。(望着妻子)今晚我能站在这儿全是你的功劳,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惟一的因素。谢谢你!”

爱真的是一切逻辑和原由。

奥斯卡最佳影片不仅是纳什的传记,更是对爱情的歌颂。治愈系的一部电影。

电影之外的纳什却不如电影结局般,现实里是悲伤的结局。

在2015年5月23日,86岁的纳什与妻子周六在新泽西州乘坐出租车时,不幸在车祸中双双去世。

愿天堂里只有爱,再也没有疾病。

愿任何事情坚持不下的时候可以想起这部美丽的带来心灵震撼的《美丽心灵》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美丽心灵》观后感:爱是最大的暖意!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