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罗翔老师的《法治的细节》,这本被微信读书评价为神作的书,本以为会教人有趣的普法知识,没想到意外的收获是哲学角度的深入浅出,以下是读完后的一些知识补盲和思考。
1、鸟瞰法律
法学是人类最古老的专业之一。
医学、神学和法学是人类最古老的三大专业。
当一个人的身体出了状况,需要医学;当一个人的灵魂出现了问题,需要神学;而当社会出现了问题,那就需要法学。
社会出现了问题,靠什么来维护呢?
靠道德、宗教和法律。
道德和宗教主要通过改变人的内心来维护秩序
而法律则是以看得见的惩罚对人们的外在行为进行规范,以此来约束人们的不当行为,捍卫社会秩序。
道德是通过对人的内心约束来维护秩序,但它的力量是有限的,因为中现实生活中,道德往往只对有道德自我要求的人起作用。
最重要的一点,道德是律己的,不适用于他律。
而法律是对道德的最低要求,所有人都需要遵守法律,包括执行法律的主体。
法律以惩戒的方式,来约束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的行为,法律无法让人们都成为善良的人,但通过惩戒,来确保人们的行为具有相对的确定性,从而保障社会有秩序地运行。
法律是不完美的,是有限的,因为法律是人为制定的,是滞后于社会发展的。
2、不能至的东西 为何向往之
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画出一个完全标准的圆出来
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世界上圆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画圆时,若是心中想着画一个完美的圆,这样结果会更接近于圆
如果因为知道无论如何无法画出标准的圆来,就放弃努力,那么画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个杂乱的不规则多边形。
这便是公平正义存在的方式。
这世间很难寻得完美的公平正义,但公平正义是世间存在着的东西。
对待公平正义,“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与“既不能至 何故向往”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事态度
对待公平正义,很容易犯的错误是相对主义。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认为人变成熟的标志之一是终于懂得世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似乎识破了这一点才意味着告别幼稚。这样的相对主义思想常常让我内心踌躇迷茫。
假如秉持这世间没有绝对的对错点,那么爱吃人肉则会变成一个口味问题,而非道德和法律问题了。
所以,有些不能至的东西,是存在的。
既然存在,心向往之就是意义。
心向往之既是过程,也决定结果。
3、对“偏见”的偏见
“偏见”是一个贬义词。
可到底什么是偏见呢?
当我们因为个人喜好,不能客观评价他人时,就产生了偏见。
可是,只需仔细想想,便可知道我们时时处处内心形成的评价都是主观的,难道这都是“偏见”吗?
所以,“偏见”其实是个中性词。
偏见就是每个人自己的价值观,在法律范围内,不同价值观都是允许的,那自然偏见犹如白菜豆腐般寻常。
然而,偏见不可怕,可怕的是秉持自己价值观的同时,无法做到敞开胸怀倾听不一样的声音。
故而我们认为的偏见,实则指刚愎自用。
4、爱人类与爱一个具体的人
法国思想家卢梭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他自称是最爱人类之人,他也确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他却忙到没有时间爱自己的孩子。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为世界留下了苹果传奇,但他却是女儿心中糟糕的父亲。
看到这些somebody, 我们把这解读为:为大爱,舍小爱。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我们容易犯的错误是空想大爱,逃避小爱。
比如很多人一面标榜自己爱生活,一面为今天下雨而烦恼
爱人类还是爱一个具体的人,这是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罗翔在谈论读书时如是说“因为人越是喜欢探讨抽象概念,人越是觉得自己崇高。因为你越觉得抽象的人可爱,你就会越觉得身边的人不可爱。因为忙着爱人类,以至于没有时间爱具体的人。”
我读到此处,十分警惕。
是的,需时刻警惕问自己:
今天,你抽空爱具体的人了吗?
后记
我是今年年初在刷脱口秀节目时无意间看到了一段罗翔的视频,立刻被吸引,当时并不知道他已经很火了。
读完《法律的细节》后,还没有看过他B站视频的我已经转为粉丝了。
我读到的罗翔,是一位爱思考 冷静且有趣 爱法律 博学且有爱的人,这样一位质朴谦逊的老师,实在是可爱。
他对于人类有限性的警觉思考,对于爱具体的人的反思,会让读者也冷静谦卑起来。
关于读书,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最警醒的一句话是“ 拒绝读书当然是一种愚蠢,但是因为读书而滋生出骄傲与傲慢是一种更大的愚蠢。”
五星推荐这位可爱可敬的罗翔老师写的《法治的细节》,也许部分章节的内容你并不感兴趣,但我相信一定有某些内容,会引发你的自我警觉,诱使你思考生活。
简葵0703